Friday, 21 September 2012

译书连载: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五)

核心提示:在为数不多的“文革史”研究中,哈佛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毛泽东最后的革命》是必读书目。我们会连载本书的部分章节,在连载结束后,会提供全书的下载方式。


【本书原版封面】

毛为修正主义困扰

毛选择列宁的 90 岁生辰纪念日,即 1960 年 4 月 22 日,发表了四篇批判修正主义的重要文章,只是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莫斯科。《列宁主义万岁!》一文把论战推向了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意味着这是原则问题,毛事不会退让的。在这一年的共产党集会上,中苏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激烈冲突,最终赫鲁晓夫被激怒了,他在 7 月下令撤回在华进行项目援助的大约 1400 名苏联专家。尽管中国在 1960 年 11 月派出了以刘少奇——政治局内的二号人物,继毛之后担任国家主席一职——为首的高级代表团访问莫斯科,也只实现了徒有其表的休战。81 个参与审议的共产党拼凑出来的声明是苏联立场和中国补充的混合物。

在接下来的 18 个月,中国领导人不顾一切地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减少大跃进造成的饥荒。虽然其它的共产党在居中调停,中苏论战仍在继续酝酿。双方表面上客客气气,不直接攻击对方,中国人把攻击对象改成了南斯拉夫共产党,苏联人则谴责北京的盟友阿尔巴尼亚是中共的代理人。

即便是这样一目了然的伎俩也在 1963 年被抛弃了。中国认为苏联、美国、英国在 7 月 25 日提出的部分禁止核试验的条约,是赫鲁晓夫阻止中国进入核武俱乐部的企图。从 1963 年 9 月到 1964 年 7 月,中国人在 9 篇文章中阐明了与苏共决裂的理由。这 9 篇文章阐述了关于斯大林、战争与和平、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发表于 1964 年 7 月14 日的第九篇文章,《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该文包含了发动文革的理由。

国内的困局

把文革的原因仅仅归结为毛对苏联事件的评估,实在是一种曲解。他的思想同样也受到了国内事件的影响。不过,在他的全球视野中,没有一场革命是孤立的。在毛悲观的想象中,中国 1950 年代的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越来越显得是一个凶兆而非吉兆。他的悲观来自他的同事们对于大跃进带来的饥荒的反应。1961 年是充满饥馑和死亡的“三年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毛主持制定了旨在启动经济的内容广泛的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教育、精神生活的新决策。尤其是:他批准废除了农村人民公社中不得人心、浪费严重的集体食堂。更重要的是,他同意农村的核算单位应该是生产队——公社内的基础组织,基本接近于自然村。由于公社内部有大量贫富程度不同的村落,这样的政策减少了收入的平均化,有助于激励。

到那一年的年底,在裁减计划方面还是没有看到什么动作,官员们都很清楚,1959 年毛解除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的职务后——毛将彭的行为定性为对大跃进基本思想的挑战——对于大跃进过头行为的纠正突然间被反转了过来。那些凭着良心修改了大跃进政策的干部受到了冲击,和彭德怀一样被当作“右倾机会主义者”遭到了抨击和清洗。在 1961 年,没有什么官员会重犯这样的错误了。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毛才能推动新政策的实施。中共在 1962 年 1 月至 2 月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会,与会人数达到了 7000 人。毛在会上做了一个温和的、异乎寻常的自我批评。在后来的几个月内,他不再参与政策的制定。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收成规模是否预示着还会有第四个困难的年头。粮食仍然是最大的问题。毛主持中央工作的同事们在农村采取了激进的措施,有效地恢复了家庭农业生产。但是经济形势一旦好转,毛又改变了议程,坚持走农业集体化的路线。

主席很清楚,他的同事们是在响应农民对公社的不满。仅仅维持集体主义是不够的,必须让农民们相信这对他们有利。毛号召展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恢复人们的信念。但是,中共领导们很快认识到,很多地方的农村干部已经和被推翻了的国民党官员一样腐败,农民根本不听他们的。在刘少奇的支持之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变成了由大规模的中央工作队主持的对农村干部的集中调查和清理。毛对这项政策起初是支持的,甚至提出了赞扬,但是在 1964 年的晚些时候,他改变了态度。主要原因有两个。

(未完待续)




from 每日译者 http://dailyyizhe.wordpress.com/2012/09/18/%e8%af%91%e4%b9%a6%e8%bf%9e%e8%bd%bd%ef%bc%9a%e6%af%9b%e6%b3%bd%e4%b8%9c%e6%9c%80%e5%90%8e%e7%9a%84%e9%9d%a9%e5%91%bd%ef%bc%88%e4%ba%94%ef%bc%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