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9 September 2012

林天悟:成也偽術 敗也偽術

信報財經新聞 10-9-2012

一個魔術師最失敗的時候,就是掩眼法在觀眾眼前穿崩;一個政客最困窟之時,就是政治偽術給群眾看穿,市民從此對官話以至施政動機全盤猜疑,施政會變得舉步維艱,執政集團有辱無榮,領導者縱有中央授意而沒有民意支持,在民主國家早就要下台。

香 港絕對是個順民社會,但特首梁振英管治班子才上場兩個多月,已觸發多場大型社會運動——從「七一」四十萬人上街,到7月29日有九萬人遊行反「國教」科, 再來是學民思潮發起的佔領政總行動,創下連續十個晚上都有萬人大集會,學生到學者接力絕食,出席集會高峰期多達十二萬人,期間秩序井然,可說是創了世界紀 錄。

恃輩分欺壓少年人

學生發起的抗爭行動,令梁班子深深陷困,據悉有不少政府人員或「建設派」人士都認為新政 府才剛上台,許多政策是承襲前朝,施政必須有延續性,不能說改就改,若輕易因民意退讓,對執政權威會帶來極大損害。另一方面,對於小小的中學生組織能發動 大大的公民運動,「建設派」懷疑有政黨或利益集團在背後操控,目的是左右立法會選舉;加上「破壞派」傳媒大事渲染報道,根本是逢中必反的港英餘孽,政府應 「擇善固執」,繼續堅持硬推「國教」科。

執政班子和親中人士有這種想法,可見他們仍然把中學生看成小孩子,以自己成長經驗去看學民思潮成 員,已忘記小孩子是最純真、最純粹、最敢於指出國王沒有穿衣的一群。學生無所求,於是無所懼,縱使與特首會面對談,也不會露出半點奉承之色,不會屈膝退 讓,敢於直呼梁振英的全名,前面毋須加「特首」,後面沒有「先生」的尊稱;正因為會面沒有達成共識,所以拒絕握手,但退後躬身以示尊敬長輩。這些那些,對 已經世故老練的成年人來說,是久已忘懷的年少躁動,當自己成為大人後,卻又用輩分去欺壓和責備少年人,那是最令人厭惡的長輩。

就是這種赤子的純粹性,喚醒了港人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的戒心,從而留意梁班子的回應,經梁振英咬文嚼字之後,群眾逐漸明白他的「語言偽術」公式──旁人永遠無法立即聽得明白他在說什麼,每個用語都有很大的演繹空間。

一旦摸清了套路,再聽到「撤回與不撤回之間有很大空間」、「沒有前設的對話、什麼也可以傾」、「交由校方自行決定」等等,市民就有了很大的猜疑空間,假的當然不信,連真的也當假辦。當偽術被破解後,災難從上而下擴散,往後政府官員說什麼話都受質疑,這叫做自討苦吃。

梁 振英展開競選工程之時,他能言善辯加上親民態度,曾得到若干記者的讚賞和支持;撇除傳媒機構立場,這批行家算是頗忠心的「梁粉」。記得有一次行家聚會,大 家談論現時特首是小圈子選舉產物,記者不應押注在某一方,但那些追捧梁振英的記者,態度堅定地「保梁抗唐」,認為反正都係中央欽點,當然選一個懂說話、淡 定和強政勵治的人更好,對他上台後的社會發展寄望甚殷。

不過,這兩個多月來,傳媒的「梁粉」已買少見少,部分人更從追捧變成厭惡。須知道, 記者是在語言和文字之間打滾的職業,對說話兜圈或「出口術」的人會十分不耐煩,但見他一面說急市民所急,一面卻急於放假旅行;經常說「民生無小事」,卻把 市民關注的「膠災事件」推給副手林鄭月娥處理,梁振英的行言充滿「雙面性」,是最需要提防的採訪對象。

記者「拆偽力」進步神速

從宣布參選到上任的大半年來,記者每次跟梁振英「過招」都十分疲累,最初對他的話幾近全盤接收,到後來發現疑問處處,到近日已能迅速「反擊」,傳媒人拆解「梁心話」的能力進步神速,使梁振英陷入「成也偽術、敗也偽術」的困局。

來到這個階段,特首到底真的身懷偽術,抑或一向都是真心之言,只是旁人誤會?一切已不重要,反正愈來愈多市民覺得他耍虛招,不肯信任政府,這已夠政府頭痛,亦是林鄭痛心流淚的原因。

於 是,前天梁振英與林鄭和吳克儉面對傳媒,語言上是對「國教」科作出讓步,但聽在市民耳裏就是不信;前有線記者、現轉到浸大教書的呂秉權,火速在面書上說: 「『學校自決是假話,政策導向是陰謀!』辦國教科是有錢分的,現在同一個餅,由分給全港學校改為分給部分學校,每校所得將是N個50萬,利慾難擋!和諧愛 國、官津辦學團體定必瞓身支持開科,不會跟錢作對。無得揀的學生將是受害者,政策不應只救部分學生,但容讓大批學生繼續被洗腦!」

中國問題專家潘小濤亦說:「梁振英發揮語言的偽術,所謂讓步根本就旨在分化我們,讓我們部分人收貨,為事件降溫,以減少今晚的集會人數!」另有網友更精警:「我們要爭取的並非『容許不洗腦』,而是『不容許洗腦』。」同樣的五個字,意思卻謬之千里。

在現場聽特首發言的行家,也能迅速作出質問,例如有線電視的陳婉婷率先發問,指梁振英前一天仍堅持政府任何決策須有程序進行,不能因市民決心很大去遊行示威就改變,但為何一天就已改變?梁回應一直有聽市民意見而作出有關決定。

接 着香港電台的蘇敬恆立即衝着特首的答案而來,指意見已存在很久,一下子修改,是否有北京指示他可以暫時不推「國教」科,是否為選舉而作出決定?又直指: 「你現在不算是撤回,但反對團體是要求完全撤回『國教』科,你還未回應到訴求。你說學校可以推科,是否仍繼續用有關的課程指引?」

特首當然否認有北京授意,又說自己着重民生問題;但兜了一個大圈,對於撤與不撤,仍留有很大空間,令反「國教」的團體和市民不肯收貨。

說 到底,當市民對政府極度不信任,當權者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善如流而非擇善固執。況且,上位者眼中的「善」,很多時候都是對群眾的「惡」,梁振英一定聽過經 濟大師海耶克的經典話:「通往地獄之路,往往由善意鋪成」。往後還有很長的路,看來特首有需要上一課語言訓練班,從今天起重新出發,讓群眾感受到政府的真 誠。

在此要衷心感激學民思潮和家長關注組成員,感謝他們讓香港人覺醒。筆者認為在選舉日前撤出政總,最能突顯爭取撤科的純粹性,讓學生回歸校園、父母回到家中,但運動不會因此結束,因為「公民廣場」已遍地開花,永遠在你我身邊。

在最後一夜,有關注組義工說,這個政府不值得我們獻出生命去抗爭,而是要跟政府鬥長命,苦苦哀求眾人停止絕食。撤出廣場換來韓連山老師恢復進食,不讓青春變成灰燼,那才是長遠抗爭的上策。香港人,加油!

傳媒工作者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