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经济数据一直受到国外质疑。很多国外评论员怀疑,中国看起来很可疑的温和数据被当局出于政治的原因给平滑处理了。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与其他分析不同的是,凯投宏观经济学家Chang Liu认为,中国经济数据被扭曲,主要是生成方式有问题,而不是被蓄意误导所致。
Chang Liu表示,由于存在差错的计算方式,中国经济增速被当局高估了1到2个百分点。如果被纠正,那么在截止一季度末的12个月里,中国GDP增速将仅为5%到6%之间。
关键的问题出在“GDP平减指数”上。
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被用于将名义GDP转化为经通胀调整的实际GDP。这一指标比CPI、PPI等指标更为广泛地被使用,因此也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物价压力的更有用的指标。美联储就很喜欢用它。
由于GDP是一个衡量国内产出的指标,因此它只反映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的价格。在实践中,这意味着GDP平减指数要扣除进口物价,这在有着“稳健统计系统”的国家中是个惯例。
很多时候,不这样做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然而,当进口价格通胀变化比国内通胀明显的时候,比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它的影响力就会表现出来了。
美国CPI涨幅曾在2007年因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而远远超过GDP平减指数,扩大了“通胀缺口”,或者说这两个指标之间的差异显着大增。最近,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美国通胀缺口已转为负值,日本、英国和德国也是如此。
然而,由于中国在计算多数行业的平减指数时并不扣除进口价格的变化,其平减指数与PPI的关系更为密切。
结果就是,中国GDP平减指数并不是一个衡量国内产出价格的精准指标。当进口价格上涨的时候,它会夸大通胀,反之则会低估通胀水平。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平减指数变成了负1.1%,为2000年以来第二次出现。相比之下,CPI为1.2%。这意味着,通胀缺口蹿升至2.3%。这和美国的情况完全相反。
因此,如果中国GDP平减指数被低估,那么实际GDP增速就会被夸大。
“一个合理的猜想可能是:实际通胀要比平减指数显示的高1-2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季度实际GDP增速将为5%-6%之间,而不是7%。”Chang Liu如此表示。
换句话说,当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可能遵循惯例高估了GDP增速。如果按照相同的计算方法,那么包括印度在内的很多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可能在无意中夸大了他们的经济增速。
所以才会出现国外机构对中国GDP增速的测算与中国官方不一致的情况。凯投宏观认为,中国一季度GDP增速最低为4.9%,花旗说是4.6%,研究机构lombard street甚至认为是3.8%。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5/06/10 -- 自由亚洲电台:中国GDP究竟是多少?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30 -- 印度增长率超中国背后:官方“修订数据”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30 -- 中南海高参:股市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风险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30 -- 崛起的PPT:印度经济增速赶超中国数字与现实强烈对比引发质疑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27 -- 王德邦:权力垄断“真相”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26 -- 五问中国经济 ——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21 -- 李霄霖:央视报道庆安枪杀案为什么遭到质疑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12 -- 茅于轼: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症结何在?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5/11 -- 《财经》救急东北经济增长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4/28 -- 《华尔街日报》中国的经济增长真相是个谜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9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