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維興】
納吉和馬哈迪,誰最希望看到安華這次入獄?
有一種說法是,馬哈迪一直想置安華於死地,這個想法至今沒有改變,所以應該是馬哈迪而非納吉。當年馬哈迪幕後推翻其繼承人阿都拉(Abdullah Ahmad Badawi)的其中一項因素,也是因爲後者擔任首相期間,讓安華獲釋。根據這個說法,安華自1998年以來的三宗關鍵法庭案件,都是馬哈迪的傑作。
第一宗關鍵司法案件,是在安華被革除副首相和財政部長職位後的八個月。1999年5月7日,安華被控瀆職罪名成立,被判入獄6年。
第二宗關鍵司法案件,於2000年8月8日下判,安華入獄9年。這是所謂的「雞姦案1.0」。惟阿都拉上臺後,安華於2004年9月2日上訴得直。
兩宗案件的提控,都發生在馬哈迪時代,惟安華恢復自由時,已非馬哈迪掌權。不過,馬哈迪策動的宮廷政變最終成功,阿都拉退位,新的繼承者上臺。
新的繼承者是誰?他一臉白裡透紅,來自貴族世家。最近,跟奧巴馬打完高爾夫球,雲裡來、霧裡去,歸國救灾期間,還能泰國購物中心各走一回。
新的繼承者上位後,發生第三宗關鍵司法案件,也就是這回的「雞姦案2.0」,或馬來西亞律師公會形容的「政治迫害2.0」。政治迫害的受害者,可以稱爲政治犯。
現代政治講究作秀。臺灣立法院的作秀程度,國人常引以爲例,批評馬來西亞民意代表過於保守。國會作秀我們談得多,較少談及的是司法作秀。
國會作秀是針對課題,司法作秀卻針對案件,甚至可以要了當事者的命。試想,如果沒有司法作秀這項環節,就迅速將一名政治犯送入類似關塔那摩灣監獄(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容易引發社會爭議反彈。所以現代司法與政治的內在聯繫,精彩的地方就在司法作秀這個關節。
經過一連串司法程序,一般民眾未必清楚案件審訊的細節與前後聯繫。更何况一宗案件後,又有另一宗類似案件。一年又一年耗下去,不只當事者疲累不堪,多數人的神經已經麻木。
打持久戰是非常辛苦的。權力與資源在握者,就有條件打持久戰,好處頗多。除了疲累和麻木,還能鋪陳媒體效果,塑造集體的社會心理,更重要的是,可以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程序與審訊細節,打造司法依足程序的公正印象。這是一種僞正當性。
在重複性與拖延戰術下,政治陰謀論往往在司法作秀的時間長度中,已漸次消解。雖不致於消解得無影無踪,但是力度趨弱,當事者縱然獲得政治犯的光環,卻面臨動員困境。
回到本文開始時的提問,誰最希望看到安華入獄?
「政治迫害1.0」於2004年上訴得直時,掌權的是阿都拉,馬哈迪雖然對上訴判决不高興,但礙於本身不再掌權,無法以個人意志改變結果。這說明,理論上,司法作秀與政治的內在聯繫,仍須建基於權力架構的運作。非掌權者的意志,除非與在位者相若,否則,任你曾經掌權二十二年,一旦在位者有本身的利益考量,也無法左右結果。
這一次,掌權者已非馬哈迪。而事實上,他在判决前夕如是說:“If the court finds him innocent, we accept.” (如果法庭判他無罪,我們須接受)
馬哈迪的左青龍——前《新海峽時報》集團總編輯卡迪嘉欣(Abdul Kadir Jasin)也在判决前夕放話:“Jika beliau(Anwar)dipenjara, PR akan menang pilihan raya umum dan mengambil alih Putrajaya.” (如果安華入獄,民聯將贏得全國大選、入主布城)。右白虎——前副財政部長達因(Daim Zainuddin)則說:「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機構”(1MDB)是導致馬幣貶值的因素之一。」
每次策動開戰,馬哈迪及身邊的左青龍右白虎的諸多攻略,都有跡可循。
馬哈迪作戰經驗豐富。這點我們都懂。我們可能遺忘的是,就司法作秀與政治的內在聯繫這個節骨眼上,非掌權者的意志,無法反映結果。
那麽,誰的意志才能反映結果呢?答案已昭然若揭。
這個答案非常重要。否則,我們會一厢情願地以爲,那是馬哈迪和安華即將延續到下一代的恩怨。舊上海大家族的恩怨情仇是這樣的劇本,但現代政治的利益戲碼,卻是另一回事。
王維興,馬來西亞國會研究智庫——政改研究所(KPRU)創辦人。
本文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燧火評論立場。
from 燧火評論 http://www.pfirereview.com/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