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6 February 2015

中國到達南海和南越國的興衰

黎蝸藤

中國華夏文化起源于中原,和南海相距甚遠。在秦朝之前,中國和南海並沒有任何聯繫。秦始皇在 西元前221年滅亡齊國後最終統一了中國。當時中國的疆域遠遠不能和現在相比。其北不超過長城,其西不超過陝西甘肅交界,其南大概到達湖南。在秦統一之 時,只剩下會稽一地的越國為秦國所滅(西元前222年),秦國盡得越國在浙江北部的土地,設立會稽郡。
秦始皇並不滿足于已有的領土,繼續銳意向外擴張,而其擴張的主要方向就是東南和南方的越族地區。在西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統兵五十萬,分五路進攻嶺南和東南。
東路兩路秦軍取道江西,向浙南和福建的甌越和閩越發動進攻。進攻非常順利,很快秦國就把兩國的王廢為君長,設立閩中郡。甌越和閩越的君長大概有些實際的權力,因此閩中郡可能為一種羈縻的統治。
西 路三支秦軍進攻南越和西甌雒越,儘管秦朝人多勢眾,訓練有素,進軍卻並不順利。那很可能是氣候、疾病以及運輸供應的原因,但南越人和雒越人的頑強抵抗也顯 然是秦朝預料之外到的。越人紛紛逃入密林,展開遊擊戰,秦主帥屠睢也被殺死。在西元前217年,戰事開始陷入膠著。這時秦命令史祿開鑿靈渠,溝通湘江與灕 江,使得物資可以從水路運往嶺南。在西元前215年,秦始皇再次派任囂和趙佗等統兵進攻南越和雒越。直到西元前214年左右征服了嶺南一帶,並在嶺南建立 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三個郡。那是中國勢力第一次抵達南海。所以如果說中國“自古以來”就和南海相接,那麼這個“古”最遠應該從西元前214年算起。
秦對越人的政策十分嚴厲,從軍事、經濟、政治到習俗對越人進行全面壓迫,引發了第二次越人南遷潮。大批越人遷移往東甌、閩越、南越和雒越。秦國對越人的民族壓迫政策,使得在秦末大亂的時候,這些地區都立即反秦或獨立。
南越國
秦 朝南抵南海的疆界僅僅維持了很短一段時間。短短幾年後,秦始皇去世,秦國陷入內亂,改變了南海的歷史。西元前208年,南海尉任囂臨死前囑咐副手趙佗割據 自立。趙佗於是一邊在南海郡北部打造防線,一邊以南海郡為基地,進攻桂林郡和象郡,然後又進攻蜀泮國。在西元前204年趙佗在嶺南正式稱帝,建立起南越 國。
關於這十幾年的歷史還有相當多含糊不清的地方,比如秦時的象郡是否包括越南北部?蜀泮國和象郡的關係是如何的?安陽王在何時建立蜀泮 國?蜀泮國何時被趙佗攻滅?有關這段歷史的資料很少,而且大多沒有準確的年代,因而這些問題在學術上都有爭議。一種說法是,在秦時象郡已經是包括了蜀泮國 地界,安陽王是在象郡中的其中一個酋長。秦覆滅的時候,安陽王在大約西元前210年左右才建立蜀泮國。於是趙佗在進攻象郡的時候再攻滅蜀泮國。這種說法 裡,越南北部最早在秦朝為中國所兼併。另一種說法是,在秦朝,安陽王已經是統治一方的大酋長,象郡的性質類似羈縻州,名義上屬於秦,但實際上是獨立的國 家。直到趙佗之後才徹底攻滅。第三種說法是,象郡實際上沒有包括越南北部,蜀泮國早在西元前257年之後已經建立。在秦朝的時候,位於越南北部的蜀泮國是 完全獨立的國家。直到後來南越才攻滅蜀泮國。更有一種說法是蜀泮國根本只是一個傳說,由始至終只是一群酋長。這種說法比較極端而少人接受。
而 趙佗在什麼時候攻滅蜀泮國也並不清楚。一種說法是,西元前207年趙佗攻滅蜀泮國。這種說法基本可以斷定是錯的。在《史記·南越列傳》中記載為“秦已破 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可見趙佗攻擊桂林象郡是在秦朝滅亡(西元前206年)之後,大約在西元前205年,攻擊安陽王應該更晚。第二 種說法是趙佗攻滅蜀泮國的行動很快,大概在戰爭不久的西元205年左右已經攻滅了。第三種說法是攻擊行動時間很長,直到漢朝高後七年(西元前181年)才 最後征服蜀泮國。無論第二種還是第三種說法,南越國把蜀泮國征服都是在秦滅亡之後。因此最晚到西元前181年,越南北部成為南越國的一部分。
無 論如何,雒越國被擊敗,最後成為南越國的一部分。南越國在雒越的舊土上設立了交趾和九真兩郡,仍然由各雒越首領管理,在形式上類似羈縻。在隨後幾十年間, 南越國儘管向漢朝稱臣,卻維持著獨立地位。對漢朝,趙佗稱自己為王,但是在國內,趙佗卻稱自己為皇帝。南越國的地位,等同當時的朝鮮,屬於外諸侯國。和漢 朝僅僅具有名義上的從屬關係。南越國就這樣維持了一百年左右。直到西元前111年,漢武帝吞併南越國,將其併入漢朝的版圖。
南越國的定位
與北方的高句麗一樣,南越國的歷史地位有爭議。在中國,南越國被視為中國南方一個割據政權,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但是在越南卻又不同的看法。在古代越南史籍中[1],南越國都被視為越南歷史的正溯,史稱趙朝(Trieu Dynasty)[2]。較為新近的一派,比如越南史學家陶維英,認為,南越國是被外來的入侵者,因此並不認為南越國應該作為越南歷史的正溯[3]
這種關於正統問題的討論在中國歷史上也存在。元朝和清朝,按照傳統的說法也認為兩者都是中國的正統皇朝。但是新近的學界和民間卻對此提出反駁,認為中國當時是處於被侵略被殖民的身份。
我 認為,民族關係和文化是判斷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重要依據。儘管都是外族入侵,元朝和清朝不一樣。元朝是公開實施四種人的民族歧視政策,清朝至少在表面上維 持滿漢一家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蒙古人並不像以前的契丹人、女真人以及後來的滿洲人一樣被漢化。在保留蒙古文化的同時,還積極引入西亞文化,尤其是推行 藏傳佛教。儒家的影響力式微,傳統的文學詩詞讓位於新興的元曲。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準確地道出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元朝時期的衰落。所以我傾向認為,元朝 的中國是蒙古的殖民地,而清朝的中國可以算中國的正溯。
從這個標準判斷,南越國之于越南更接近清朝之於中國。南越國雖然以漢人為王,但是 南越國是越人為主體的國家,在政治上也有越人的廣泛參與。比如南越國後期影響力超過王族的宰相呂嘉就是越人。南越國也有相當多的地域由當地越人自治。趙佗 推行民族平等和通婚政策,使得北方來的漢人很快融入了越人的社會。在越人受到漢化的同時,漢人也受到越化。漢人接受了大量越人的風俗、農業技術以及手工 藝。所以南越國更像是漢越共治的國家。由此,越南人把南越國視為正溯也非不合理。
至於南越國到底是越南歷史的一部分還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這個問題就像高句麗是韓國歷史還是中國歷史一樣,基本無法得到共識,雙方各自表述即可。
中國再抵達南海
秦末大亂時,不但南越發生獨立,就連東甌和閩越也奮起反秦。在秦滅亡之後的楚漢之爭中,東甌王搖和閩越王無諸都站在劉邦的一邊。於是在漢朝成立之後,為了分封功臣,也因為無力南顧,所以東甌和閩越都得到了諸侯國的地位。這兩國的獨立地位並不如南越國高。
漢初,由於中央朝廷實力有限,無力顧及南方三個越人國家。到了漢武帝才決定把這三個國家消滅。三個越人國家彼此也不和,於是給予中國一一擊破的機會。最早被消滅的是東甌。西元前138年,閩越進攻東甌,東甌不敵,於是請求內附。漢朝順理成章取消了東甌的封號。
由 於南越力量強大,所以漢朝一開始只是希望能夠把南越變成和閩越等一樣的內諸侯國。南越國內部分為兩派,太后願意內屬,但是以丞相呂嘉為首的越族實權派卻希 望保留南越國的獨立地位,雙方爭持不下。太后企圖引漢兵以威懾呂嘉,但被呂嘉提早知道計畫。於是呂嘉發動兵變除去太后,並擊敗前來的漢兵。漢武帝大怒,趁 著滅亡閩越的餘威,派遣十萬軍隊在西元前111年向南越發動進攻,在同年滅亡南越。南越國的覆亡使中國再一次和南海相接,也開始了越南史上第一次中占時期 (First Chinese Domination,又稱北屬時期)。次年,南征的大軍順便征服了另一個雒越人的傳統聚居地——海南島。
這時,唇亡齒寒的閩越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但是末代越王卻不自量力,西元前110年自立為帝,起兵反漢。漢武帝召集數十萬大軍對其發動攻擊,成功地把閩越滅亡。至此,三越盡歸中國。
漢武帝對越人的政策類似秦始皇,對越人,特別是東甌和閩越採取強迫遷移的政策。於是引發了第三次越人逃難潮,史稱“東越地遂虛”[4]。東越人的逃難方向大概為嶺南和交趾一帶,也可能有逃亡海外的。
漢 武帝征服南越國之後,把南越之地分為七郡: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和日南。南海和合浦在今日的廣東,蒼梧和郁林在今日的廣西,而交趾、九真和 日南在今日的越南北部到廣南一線。次年,在海南島上建立了儋耳和珠崖兩郡。這就是交州九郡。交趾和九真大至是原先雒越國的國境,即南越國的交趾和九真郡。 而日南郡可能是新開闢的疆土,主要民族可能已經不是越族人,而是南島種族人。以後日南獨立成為了占城國。
到了東漢,交趾發生了著名的越人 徵氏姐妹起義(或者說叛亂,視乎站在哪個角度)。她們在西元40年成功驅逐了中國軍隊。徵側被尊為王,其轄地包括了交趾和九真兩郡,也就是說,基本是雒越 的舊地。但是在西元43年,徵氏姐妹領導的反抗被馬援率領南下的漢朝軍隊鎮壓,越南重新併入中國版圖,開始了第二次中占時期(Second Chinese Domination)。對於徵氏姐妹的評價,中國古書上稱為叛亂,在越南卻視為民族英雄,終究還是立場的問題。徵側稱王的時間很短,並不是一個穩定的政 權,所以其實把她的起義作為兩次中占時期的間斷多少有點勉強。
[1]如 《大越史记全书》和《大越史略》等。
[2]陶维英《越南古代史》),296页
[3]陶维英《越南古代史》),294-297页
[4] 史记,卷一一四,东越列传。


from 黎蝸藤的歷史博客 http://dddnibelungen.blogspot.com/2015/02/blog-post_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