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国之音
思科公司是受中国政府新采购清单影响最大的企业
最近,中国政府采购弃洋就土,将一些国际知名科技产品从政府采购清单中剔除,同时增加了上千种本土品牌产品,一直努力与中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思科等外国企业终于痛失超大客户。中国舆论为之欢呼,认为这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但其实中国政府真正目的并不在此,而在于提振内需。微软等外资正陆续撤出,几十个产业的产能过剩,内需始终疲乏,政府再不将订单下给本国企业,等于自断经脉。
政府采购与订单外交
中国政府消费分国内国外两大块。国外这块,2012年以前,因国际政治需要,中国政府经常使用“订单外交”,这招对欧盟特别管用,一有大订单,生产 增加,失业率减少,企业税收有了保证,因此英法德等国都对北京青眼有加。那些列在政府采购清单上的物品,有些是国内生产不了的种类,如空客、波音飞机等; 有些国内能够生产,但质量与外企产品无法相比。更主要的是,当时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与出口还能跑路,内需弱点中国政府也不真在意。
从国内情况观之,政府消费也很重要。官方资料表明,2000-2011年期间,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由65.1%降至55.5%,而投资对 GDP的贡献率由22.4%提高至48.8%。在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占比由2000年的74.5%降至2011年的72.2%,同期政府消费占比则由 25.5%提高至27.8%,行内对此评价说“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表现明显”。2012年,国内经济学界对政府消费过大批评声音很高。财新网 《内需动力扭曲政府消费盖过居民消费》是代表作。此文发表之后,再无相关资料公开,一条被广为引用的资料是“近几年,政府消费占比一直维持在13%左 右”,至于如何从27.8%一下骤跌至13%,没有机构出面解释。
中国居民消费提振乏力。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调查结果,农村消费者没有余钱消费的比例为23.6%,城市里没有余钱消费的人约为15.9%, 在此情况下,政府采购将外企产品改为国内产品,是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而国内企业是否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从而稳定这块政府提供的需求,则是今后事关企业生死 及员工就业的大事。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
中国经济受困于内需不足,但中国人却成了日韩美及欧洲国家最大的外国消费群体。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人海外旅游消费额为730亿美 元;2012年达1020亿美元,超过美、德等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人次为9819万,旅游消费总额已达到1287 亿美元;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超1亿,消费总额达1648亿美元。其中,日韩与香港成了中国游客购物三大主要地点。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游客 消费15.7亿美元,约占外国游客在日本消费的三分之一。中国游客在韩国消费总额显然比日本更高,2011年27.58亿,2012年为33.93 亿,2013年为40.62亿。
中国人出境首选支付是银联卡。数据显示,2014年银联卡全球交易额达41.1万亿人民币,2014年中国GDP总量预计为61.15万亿元,交易 额约占当年GDP总量的2/3。如果银联卡的全球交易量是真实的,这种外需只要有部分转化为内需,中国就不用挣扎于内需不足了。问题是这一可能性很小。
海外购物难以转化为内需
根据各国旅游协会统计,在美国,中国游客每次出行约消费6000美元;在英国约消费1600英镑;在德国约为2500欧元。这些人当然不是中国那3亿多日均消费不足2美元的人口,而是这居于财富金字塔高端的10%人口。
2014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指出2013年资产前10%的中国家庭占有60.6%的资产,基尼系数为 0.717。中国核心家庭人口规模约在3-4人之间,也就是说,10%左右的家庭人口约为1.3-1.5亿,正好与海外旅游消费的1亿左右人口大体对应。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港澳两地占了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的70%,其中奶粉、衣物、鞋子、化妆品、药品、箱包等全是选购商品。日本购物还包括电饭 锅、日本大米、抽水马桶座板等等。这是生活必需品,国内有同类产品。但这些高端消费者却不辞劳苦地去国外采购,当然是因为对外国产品的质量有偏好。尤其是 奶粉一项,有三鹿奶粉制造的“结石宝宝”作为前车之鉴,只有外国品牌才让中国的母亲们放心。高端消费者国外购物,国内生活必需品只剩下中低端消费者,直接 导致中国CPI结构无法摆脱食物主导型。
食物主导型的中国CPI结构
拉抬中国消费,很难指望中低阶层。中国的CPI与美国不同,是以食品为主导的CPI,食品权重占比达30%以上(美国为15%)。考诸近年中国物价 上涨类别,都是食物类上涨较快,以2015年1月份为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 0.6%。这种情况对中低收入者伤害很大。因为中国低收入者的食物类和居住类CPI的权重合计达67.2%,食物价格持续上涨,非常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
有些人也许会说,前几年有个调查报告,称中国城市家庭平均资产247万人民币,高出美国21%,中国人有的是消费能力。他们不知道的是,由于房地产 价格上涨过快,中低收入家庭资产中房地产比例过高,这意味着这群人在房产之外拥有的余钱有限,亦即消费能力受到限制。这与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的数据相吻 合,即农村与城市都有不少消费者没有余钱。这种没有余钱的人群,平常只能购买廉价的生活必需品,食物消费占比很大。这种CPI结构,严重抑制了对各类商品 的需求。
对中国企业是挑战也是机会
消费、投资、出口是核心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又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国民最终消费主要包含两部分,即居民消费与政府消 费。中国政府采购改变清单,着重于本国企业,保证本国企业的产品市场,从而保证就业率,从政策导向来说是正确的。为什么中国要以产品安全为理由说明政府采 购弃洋就土?我认为主要是基于两点理由,一是中国加入WTO后,一直在要求别国对中国产品大开门户,并承诺逐步对等开放,因此不想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贸易 保护主义的批评;二是希望本国消费者也能跟随政府,选择本国产品。
从国际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为本国企业营造空间,南韩就曾限制彩电进口以保护本国电视业的发展。中国 目前启动贸易保护措施虽然太晚,但在一个山寨大国里,国内企业产品质量实在难于与外企一决雌雄之时,政府这样做已经算是咬紧牙关牺牲消费质量。这种保护性 措施是否有效,还得本国企业争气,做出合格产品,否则终将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Twitter上讨论这个问题时,推友们纷纷提到,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差;采购时肯定要付高额回扣增加企业成本;企业开发能力不足,一定会买国外 零部件进行山寨包装后再高价卖给政府,等等,所有这些把戏都可能导致这次政策扶持泡汤。我当然承认,这些行为乃是附骨不去的“中国特色”,但中国失业人口 行将高达3亿,为了社会安定,中国政府不给本国人民造饭碗,又能指望谁?如果企业不争气,连合格产品都造不出,成为扶不上墙的阿斗,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最近,中国政府采购弃洋就土,将一些国际知名科技产品从政府采购清单中剔除,同时增加了上千种本土品牌产品,一直努力与中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思科等外国企业终于痛失超大客户。中国舆论为之欢呼,认为这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但其实中国政府真正目的并不在此,而在于提振内需。微软等外资正陆续撤出,几十个产业的产能过剩,内需始终疲乏,政府再不将订单下给本国企业,等于自断经脉。
政府采购与订单外交
中国政府消费分国内国外两大块。国外这块,2012年以前,因国际政治需要,中国政府经常使用“订单外交”,这招对欧盟特别管用,一有大订单,生产 增加,失业率减少,企业税收有了保证,因此英法德等国都对北京青眼有加。那些列在政府采购清单上的物品,有些是国内生产不了的种类,如空客、波音飞机等; 有些国内能够生产,但质量与外企产品无法相比。更主要的是,当时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与出口还能跑路,内需弱点中国政府也不真在意。
从国内情况观之,政府消费也很重要。官方资料表明,2000-2011年期间,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由65.1%降至55.5%,而投资对 GDP的贡献率由22.4%提高至48.8%。在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占比由2000年的74.5%降至2011年的72.2%,同期政府消费占比则由 25.5%提高至27.8%,行内对此评价说“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表现明显”。2012年,国内经济学界对政府消费过大批评声音很高。财新网 《内需动力扭曲政府消费盖过居民消费》是代表作。此文发表之后,再无相关资料公开,一条被广为引用的资料是“近几年,政府消费占比一直维持在13%左 右”,至于如何从27.8%一下骤跌至13%,没有机构出面解释。
中国居民消费提振乏力。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调查结果,农村消费者没有余钱消费的比例为23.6%,城市里没有余钱消费的人约为15.9%, 在此情况下,政府采购将外企产品改为国内产品,是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而国内企业是否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从而稳定这块政府提供的需求,则是今后事关企业生死 及员工就业的大事。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
中国经济受困于内需不足,但中国人却成了日韩美及欧洲国家最大的外国消费群体。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人海外旅游消费额为730亿美 元;2012年达1020亿美元,超过美、德等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人次为9819万,旅游消费总额已达到1287 亿美元;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超1亿,消费总额达1648亿美元。其中,日韩与香港成了中国游客购物三大主要地点。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游客 消费15.7亿美元,约占外国游客在日本消费的三分之一。中国游客在韩国消费总额显然比日本更高,2011年27.58亿,2012年为33.93 亿,2013年为40.62亿。
中国人出境首选支付是银联卡。数据显示,2014年银联卡全球交易额达41.1万亿人民币,2014年中国GDP总量预计为61.15万亿元,交易 额约占当年GDP总量的2/3。如果银联卡的全球交易量是真实的,这种外需只要有部分转化为内需,中国就不用挣扎于内需不足了。问题是这一可能性很小。
海外购物难以转化为内需
根据各国旅游协会统计,在美国,中国游客每次出行约消费6000美元;在英国约消费1600英镑;在德国约为2500欧元。这些人当然不是中国那3亿多日均消费不足2美元的人口,而是这居于财富金字塔高端的10%人口。
2014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指出2013年资产前10%的中国家庭占有60.6%的资产,基尼系数为 0.717。中国核心家庭人口规模约在3-4人之间,也就是说,10%左右的家庭人口约为1.3-1.5亿,正好与海外旅游消费的1亿左右人口大体对应。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港澳两地占了中国人出境旅游消费的70%,其中奶粉、衣物、鞋子、化妆品、药品、箱包等全是选购商品。日本购物还包括电饭 锅、日本大米、抽水马桶座板等等。这是生活必需品,国内有同类产品。但这些高端消费者却不辞劳苦地去国外采购,当然是因为对外国产品的质量有偏好。尤其是 奶粉一项,有三鹿奶粉制造的“结石宝宝”作为前车之鉴,只有外国品牌才让中国的母亲们放心。高端消费者国外购物,国内生活必需品只剩下中低端消费者,直接 导致中国CPI结构无法摆脱食物主导型。
食物主导型的中国CPI结构
拉抬中国消费,很难指望中低阶层。中国的CPI与美国不同,是以食品为主导的CPI,食品权重占比达30%以上(美国为15%)。考诸近年中国物价 上涨类别,都是食物类上涨较快,以2015年1月份为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 0.6%。这种情况对中低收入者伤害很大。因为中国低收入者的食物类和居住类CPI的权重合计达67.2%,食物价格持续上涨,非常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
有些人也许会说,前几年有个调查报告,称中国城市家庭平均资产247万人民币,高出美国21%,中国人有的是消费能力。他们不知道的是,由于房地产 价格上涨过快,中低收入家庭资产中房地产比例过高,这意味着这群人在房产之外拥有的余钱有限,亦即消费能力受到限制。这与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的数据相吻 合,即农村与城市都有不少消费者没有余钱。这种没有余钱的人群,平常只能购买廉价的生活必需品,食物消费占比很大。这种CPI结构,严重抑制了对各类商品 的需求。
对中国企业是挑战也是机会
消费、投资、出口是核心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又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国民最终消费主要包含两部分,即居民消费与政府消 费。中国政府采购改变清单,着重于本国企业,保证本国企业的产品市场,从而保证就业率,从政策导向来说是正确的。为什么中国要以产品安全为理由说明政府采 购弃洋就土?我认为主要是基于两点理由,一是中国加入WTO后,一直在要求别国对中国产品大开门户,并承诺逐步对等开放,因此不想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贸易 保护主义的批评;二是希望本国消费者也能跟随政府,选择本国产品。
从国际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为本国企业营造空间,南韩就曾限制彩电进口以保护本国电视业的发展。中国 目前启动贸易保护措施虽然太晚,但在一个山寨大国里,国内企业产品质量实在难于与外企一决雌雄之时,政府这样做已经算是咬紧牙关牺牲消费质量。这种保护性 措施是否有效,还得本国企业争气,做出合格产品,否则终将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Twitter上讨论这个问题时,推友们纷纷提到,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差;采购时肯定要付高额回扣增加企业成本;企业开发能力不足,一定会买国外 零部件进行山寨包装后再高价卖给政府,等等,所有这些把戏都可能导致这次政策扶持泡汤。我当然承认,这些行为乃是附骨不去的“中国特色”,但中国失业人口 行将高达3亿,为了社会安定,中国政府不给本国人民造饭碗,又能指望谁?如果企业不争气,连合格产品都造不出,成为扶不上墙的阿斗,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2/%E4%BD%95%E6%B8%85%E6%B6%9F%EF%BC%9A%E6%94%BF%E5%BA%9C%E9%87%87%E8%B4%AD%E5%BC%83%E6%B4%8B%E5%B0%B1%E5%9C%9F%EF%BC%8C%E4%B8%AD%E5%9B%BD%E4%BC%81%E4%B8%9A%E8%83%BD%E5%90%A6%E4%BA%89%E6%B0%94%EF%B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