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4 February 2015

中印邊境問題宜儘早解決

黎蝸藤

印度總理莫迪出訪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所說的藏南),引發新一輪的外交爭議。中國在邊境問題上遲遲無法和另一個大國印度達成協議,很容易成爲另一個火葯桶。
中 國國境線長,邊界問題非常複雜。在西南和印度的分界問題是現在未解決的最重大的陸上分界問題。中國和印度之間邊界漫長,而且爭議眾多,一般劃分為東段、中 段和西段三截。和俄羅斯侵佔中國的(比如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外滿洲領土)不一樣,印度和中國的領土問題,其實源于歷史上大都只有模糊的歸屬而缺乏精確分界的 現實,這些問題,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不能用簡單對錯來判斷,更不應該蓋上侵略和反侵略的政治帽子。
中印之間的邊界的歷史和法理問題是一個 學術難點。因爲它涉及中、藏、英以及各其他少數民族的文獻,缺乏既通曉這些文字,又能大量接觸原始材料,兼有興趣和時間專研這些問題的人才。所以,我們看 各家的材料,是各有各道理,在無法接觸和閲讀原始材料的情況下,難以搞清楚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誇大其詞(這是極爲常見的)。
東段(藏南或阿魯納恰爾邦)
印度實際控制了東段的藏南地區,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根據資料來源的不同,面積在6-9萬平方公里之間。實際上阿魯納恰爾邦和藏南的地界並不完全吻合,前者似乎比後者還要大一些。
印 藏之間的邊境在20世紀之前從來沒有劃界。根據中國的書籍,這裡是“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確實,藏南的一部分,比如達旺,就是傳統的藏族區域,理應屬 於西藏。但是地廣人稀的藏南其他地方,證據就未必如此理直氣壯了。比如根據英國人的記載,在19世紀20年代他們到達這個地方之前,藏南,或者至少是部分 的藏南地區,屬於位於阿薩姆地區(Assam)的阿豪姆王國(Ahom Kingdom)。他們有每年向阿豪姆王國進貢的記錄。説來,阿薩姆地區其實傳統上和緬甸的關係更爲緊密一些:他的原居民和泰國的泰族,即緬甸的撣族以及 中國的傣族是同一起源。19世紀初,阿薩姆地區甚至是緬甸的一部分。在19世紀20年代第一次英緬戰爭之後,原先歸屬緬王的阿豪姆王國被英國奪得,阿豪姆 王國被廢,阿薩姆地區為英國直接統治,並歸英屬印度管轄,這樣作爲一個政權的印度才第一次和藏南地區接壤。因此,若非最後阿薩姆划給了印度,位于西藏、不 丹和阿薩姆的交界之處的藏南甚至可能屬於緬甸。儘管阿薩姆和印度原先並沒有直接的行政統屬關係,但阿薩姆,和其他東南亞民族(包括緬甸)一樣,也是深受印 度文化影響的。在藏南當地的統領之稱謂,英國人記載為“羅闍”(Raja)。這就是一個源於印度的詞。
在1913年,中英(印)藏三方在 西拉姆會談劃界,其中一個主要的目的是確定西藏和中國本部以及西藏和英印之間的邊界。如果對當時形勢不清楚的話,多少會有點糊塗。西藏和中國本部的邊界怎 麼會由一個國際會議所決定。事實上,當年中國是一個老大帝國,在西方人和俄國人眼中,中國邊疆,比如蒙古、西藏、新疆甚至滿洲(東北)等,和中國本部有很 大區別,屬於中國對外擴張和殖民的領土,中國對之擁有“主權”還是“宗主權”,國際上各有不同看法。這和另一個老大帝國奧斯曼帝國情況差不多。大清完結的 時候,各省紛紛獨立(這個獨立的含義和現在多少有點不同),西藏和蒙古也掀起獨立運動。西藏希望脫離中國,或者至少爭取中國承認其自治權,於是要借助英國 的力量。(同理,蒙古借助俄羅斯的力量)。西姆拉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所以西藏和中國本部的分界線也屬於議題之列。
在這個會議 上,英國談判代表麥克馬洪(Sir Henry McMahon)提出了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作為英屬印度和西藏的分界線。麥克馬洪線把藏南劃分給印度。這裡先不討論這條線的根據。但是作為直接的相關方,西藏同意了這條線。而中央政府 也沒有反對這條線。但是由於中央政府和西藏關於中國本部和西藏的分界線問題沒有達成共識,所以中央政府代表就退出了會議。於是西姆拉協議只有英國和西藏代 表簽名,達成了以之為印藏之間界線界的協定,即西姆拉協議(Simla Accord)。
在藏人看來,西藏在此會議上和中國及英國平起平 坐,就相當於承認西藏的獨立地位了。達賴喇嘛後來承認藏南屬於印度,不是因爲他要賣國,而是作為西藏領袖,他需要為前任所簽下的條約負責。中英關於香港前 途談判時,中國死活不讓港人坐上談判桌,怒斥三腳凳,也是有防止被外界認爲香港獨立地位的考慮。
由於中國代表沒有簽名,這在日後就成為了 中國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理據。民囯政府無疑是一向不承認麥克馬洪線的,但共產黨政府對麥克馬洪線的態度卻不免落人口實。中國共產黨政府現在說到的麥克馬洪 線,往往只提中印邊境和藏南,卻故意不提了另外一個事實,即麥克馬洪線不僅僅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分界線,也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分界線。
當時,英屬印度政府管轄的地區包括現在的緬甸,而當時的西藏,我們姑且稱為大西藏,包括現在雲南一部分,因此大西藏和印度的分界線就不可避免地要劃到現在的雲南和緬甸的交界之處。這段分界線,一般稱為麥克馬洪線東段。
現在屬於緬甸的克欽邦的主體民族和中國的景頗族是同一民族。克欽邦的一大塊土地原先中國叫江心坡。在清末中英緬甸邊界談判中,這塊土地是兩個爭議之地,一直沒有達成協議。麥克馬洪線就把江心坡划給了緬甸。
民 國政府一直沒有承認麥克馬洪線,自然也不承認麥克馬洪線東段。於是在民國和英國在中緬邊界的談判中,中國一直堅持麥克馬洪線東段以西的江心坡地區為中國的 領土,面積大約是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臺灣。因此,在1949年之前,中國和緬甸間的邊界都只確定了南段,而沒有確定北段。
到了共和 國政府,由於周恩來總理的政府認為緬甸是一個“友好國家”,也為了儘快得到國際地位,於是中國在和緬甸的邊境談判中把很多民國政府堅持的土地都主動放棄 了。這使得中緬邊界談判中一直懸而未決的北段,很快得到解決,基本上,就是根據麥克馬洪線的東段劃分。於是這條線就構成了中緬邊界的北段,克欽地區就永久 性地歸屬了緬甸。
平心而論,中緬邊境在清末之前從來沒有劃分過國界,因此要說民國所主張的地區全部屬於中國,可能也不盡合理。但是爭議地區基本上完全屬於緬甸,這大概怎麼說也算不上一個合理的方案。即便在國際法庭,也不大可能出現如此的一面倒的結果。
在 民國勢單力薄的時候,政府尚且步步為營,堅持己見。在共和國時期,號稱戰無不勝,連美帝國主義也不放在眼裡,卻輕易放棄了相當釣魚島萬倍的領土,令人不禁 扼腕歎息。大概由於周恩來政府在中緬談判所作出的讓步令中國失去了大片的領土,加上更有可能影響到中印間的談判,因此這段歷史在官方的著作中總是語焉不 詳。麥克馬洪線東段這個名詞更是鮮有人提及。
(現在的熱點果敢和江心坡是兩回事,果敢在19世紀末就被承認為緬甸的一部分。和在1960年之前懸而未決的江心坡沒有半點關係)。
對 緬甸國界的談判還帶來另一個負面的效果。中國一直宣稱麥克馬洪線是非法的,中國從不承認。但是中國對麥克馬洪線的東段卻是爽快地承認。麥克馬洪線東段和西 段,其實就是同一條線的兩部分。這裡說的兩部分,並不是在畫線的時候就分為兩部分,而是後來印緬分治之後才為了稱呼方便而分的。在畫線的時候,就只有一條 麥克馬洪線。因此,中國對麥克馬洪線東段的承認,無疑讓印度找到法理上的彈藥。萬一以後中印兩國為此打官司和打嘴仗,這將會為中國帶來負面的影響。
中 印在1962年之間爲了藏南的領土爭議打過一仗。中國在戰爭初期取得了重要的勝利,但是在印度作出充分動員的姿態以及國際社會的反對壓力之下,中國主動退 回麥克馬洪線中國一側。戰後,印度把這片地區從“東北邊界特區”變為阿魯納恰爾邦,並積極鞏固在該地區的統治。到今天,算上英國印度政府,印度人統治這片 地方已經有整整100年歷史了,該地區已經擁有過百萬的印度人口。考慮到這片土地上都住滿了印度人,而印度又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大國,中國想拿到這片土地 基本上是天方夜譚的事。
中段
在中部的爭議有四個地區,但總面積只有2000平方公里。在中 印爭議中處於相對不重要的位置,目前主要為印度所控制。這些爭議地區歷史記錄甚少,尚沒有專門的研究,實難仔細考證根據歷史“理應”屬於誰。但既然現在為 印度所控制,估計也很難取得。因爲無論雙方都難以提出足夠的證據,就只能按照現狀來處理了。
另外,中國曾經長時間不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現在還沒有公開承認,但在一系列的條約中,已經實際承認此點。
西段
目前最大的爭議反而是西段,即阿克賽欽(Aksai Chin)的地區。這個地區位於印度的拉達克(Ladakh)和中國的新疆及西藏的交界之處,面積大約為3萬平方公里,為中國所實控。去年發生的帳篷對峙就在這個區域。
這 個地區的歷史有點曲折,在中國的書籍中也較少被提及。傳統上,這個地區屬於一個叫拉達克的王國。拉達克向西藏進貢,所以在東方政治體系的理論上,拉達克屬 於西藏的屬國。19世紀中,錫克王國進攻拉達克,拉達克向西藏求援,但中國清朝的駐藏大臣拒絕發兵。於是拉達克被錫克吞併。隨後,英國進攻錫克,又吞併了 錫克。於是在19世紀中,英國把拉達克併入新成立的喀什米爾——查饃土邦(Kashmir and Jammu Princely State) 之中。阿克賽欽當時是一個荒蕪的地區,也因為屬於拉達克的一部分而變成了喀什米爾土邦的一部分。不用說,這麼荒蕪的地區加上東方國際沒有邊界劃分的習慣, 在歷史上19世紀之前也從來沒有劃界。
在1865年,英國官員詹森(WH Johnson)在拉達克地區劃界,明確地把現在的阿克賽欽劃入拉達克地區中。這條邊界線線稱為詹森線。中國當時回亂,整個新疆都不受中國控制,於是這條 詹森線並沒有呈送給清朝。但即使在1878年清朝收復新疆,阿克賽欽也沒有被清朝所聲稱和控制(大概因為太荒蕪之故)。直到19世紀末,由於中國和英國擔 心俄羅斯對西藏的入侵而聯成一線。英國為了拉攏中國,提出了一條麥卡特尼——麥當勞線(Macartney-Macdonald line),把原先在詹森線印度一側的阿克賽欽以及其他一些在喀喇昆侖山東側的土地劃給中國。這條線的草案由英國交給中國,但中國沒有回應,因此雙方既沒 有正式會談,也沒有簽訂任何條約。在國際法上說,很難認為雙方曾經達成任何協定。
由於中國發生辛亥革命,新疆在實際上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 政治實體。英國也沒有進一步和中國商議邊境。英國仍然沿用詹森線,但是卻沒有對阿克賽欽地區加以實際控制。1947年,印度獨立後仍然根據詹森線把阿克賽 欽地區視為印度領土。但是由於旋即發生的印巴衝突和喀什米爾爭議,印度對阿克賽欽地區的“控制”一直停留在紙面上。1949年,中共建制,搶先一步控制了 阿克賽欽,並在當地建起了西藏到新疆的公路。直到1958年,印度才知曉中國在阿克賽欽的事,於是雙方正式為阿克賽欽的歸屬起爭議。現在印度的主張基本上 依循詹森線,而中國的主張基本依循麥卡特尼——麥當勞線。有趣的是,中國政府的態度是“阿克賽欽不存在領土爭議”,和日本在釣魚島上的態度一模一樣。
其 實,在西線中,除了阿克賽欽之外,還有喀什米爾的領土爭議。印度聲稱對整個喀什米爾的主權,但是巴基斯坦在1963年和中國的邊界談判中,把巴基斯坦實控 的原屬於喀什米爾的一部分喀喇昆侖走廊(面積大約5000平方公里)劃給了中國。這一片土地在詹森線英國的一側,但是在麥卡特尼——麥當勞線中國的一側。 在印度看來,這一部分還是印度的領土。因此這也屬於中印之間的領土爭議。
結論
可見,中印之間的領土爭議確實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很難說誰更加有道理一些。從歷史淵源來看,藏南地區可能更傾向屬於中國,而阿克賽欽地區更傾向屬於印度。但現在的實控則剛剛相反。
中印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大國,有各自擁有核武器。兩國之間要打仗在現在真是不可思議。但兩國的邊界問題始終要解決,不能一拖又是幾十年。
我 預期最後的結果將仍然是根據周恩來當初的提議:“以現實主義的態度”來進行。即中國承認藏南屬於印度,而印度承認阿克賽欽屬於中國。儘管這對雙方的民族主 義者來說都難以接受,但這很可能是現實中唯一能徹底解決領土爭議的方案。既然如此,與其把問題一拖再拖,還不如儘快解決,簽訂條約,以免引發中印之間的不 和。中國和印度之間簽訂了新的邊界協定是明智的,也符合兩國的利益。



from 黎蝸藤的歷史博客 http://dddnibelungen.blogspot.com/2015/02/blog-post_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