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數據分析顯示,如果依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
國經濟總值140年來首次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在無聲無息中「取代了」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及分析可靠嗎?BBC經濟事務記者就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是否可信,以及對西方世界民眾意味著什麼作出了具體分析。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計算,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1.76萬億美元,剛剛超過美國的1.74萬億。也就是說,美國自19世紀末期超過英國之後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世界第一大經濟桂冠被中國奪走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使用的是購買力平價計算法。這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間的等值係數,使人們能在經濟學上對各國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具體來說,測量購買力平價的一個簡單例子就是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創的所謂「巨無霸」指數。這個指標將各國麥當勞分店的巨無霸漢堡價格進行比較:如果巨無霸在美國單價是4美元,在英國是3英鎊,那麼美元與英鎊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3英鎊=4美元。
由於人民幣元在中國的實際購買力高於實際美元匯率兌換價值, 因此中國的經濟總值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就被調高。如果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目前的經濟總值僅為1.03萬億,僅為美國經濟的約60%。
質疑數據凖確性
國際間對上述數據凖確性的質疑者大有人在。其實連現任中國總理李克強本人都曾對中國GDP數字的可信性表示懷疑。
據解密的美國外交電報內容稱,李克強2007年在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時就曾在與美國大使的交談中說過,中國的GDP數據有「人造」因素,「僅供參考」。
《撥開中國經濟數據迷霧:如何理解和使用中國的統計數據》一書的作者,著名經濟學人馬修•克拉布(Matthew Crabbe)花了20多年的時間研究中國經濟和數字。
他對西方人質疑中國經濟數字的觀點不以為然。 他指出,擁有13億6千萬人口的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原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他說。
克拉布指出,即使依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人均年度GDP仍然只有約1.2萬美元,還不到美國人均5.3萬美元的四分之一,將將達到中亞小國土庫曼斯坦人均1.3萬和南美小國蘇裏南人均1.6萬美元的水平級別。
不過,克拉布也坦誠承認說,凖確計算中國的GDP談何容易。
他說:「從村鎮市縣到省一級和中央一級,層層數據都可能出現扭曲和誤差,而層層誤差又會在統計中被層層放大。」
「每年各省增長數據最後都比全國匯總數據高,這一點從數學上和邏輯上都講不通。」
貪污腐化因素
克拉布分析指出,在中國各級政府和社會中貪污腐化盛行是造成GDP數據不準確的一大因素,同時中國地域和人口的龐大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長期過高也使得凖確統計困難重重。
他舉例解釋了為什麼在中國搞統計要處處小心。
「我具體研究了中國經濟每個行業的實際規模,以及實際增長速度,其中一項就是零售業市場。」
「我最初的結論是中國零售業市場規模實際僅為官方統計數字的一半。」
然而,克拉布後來進一步研究發現,中國的官方零售業定義與傳統經濟學定義並非完全一致。政府的「零售業」數據中包括了批發消費品,政府部門採購品,以及企業間的銷售行為,也就是說官方的數字遠遠超過了傳統「零售業」的定義範疇。
他認為,中國近年來在統計凖確性方面是否有所進步暫且不管,由於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約7%與美國增長速度的約2%有很大距離,因此即使有誤差,中國經濟總值超越美國的趨勢是難以阻擋的。
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不錯,那麼中國經濟總值到2020年將達到約27萬億美元,比美國屆時的22.3萬億高出20%。
不過,美國經濟世界第一保持了142年,中國的世界第一能保持多久還很難講。 同樣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稱,隨著人口老化和經濟放緩等種種趨勢,印度將在2100年左右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全球經濟發動機
從30年前一個對世界經濟幾乎無足輕重的小經濟體,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逐漸成為,以及未來數年將繼續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經濟增速2008年嘎然從兩位數跌至單位數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十分明顯。
而當時中國政府不顧一切地勒令銀行巨額放貸更是創下資本主義制度歷史上空前的、令人震驚的「壯舉」,使得投資帶動的GDP比例從原本已經很高40%猛增到50%。
不過,中國的領導人可能其後不久也明白過來了,這種通過舉債投資拉動增長的方式不但是難以長期維持的,而且潛在風險極大。 因此,他們正在著手經濟轉型改革,並且不再強調高速增長,而是希望將經濟增長維持在7%左右的新常態。
各方專家對是否能夠相信中國統計數字仍爭論不休,特別中國官方數字。中國經濟在放緩可以說是個不爭的事實,但是究竟緩到什麼程度卻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在過去30年中,中國這台超巨型出口機器為西方世界的民眾帶來了越來越廉價的商品;中國利用大量賺取的外匯購買巨額西方國家國債又使得西方國家政府受到長期享受的低息低通脹「迷惑」。
如今這一切都將隨著中國經濟減速和調整而發生改變,而改變也將直接觸及到西方世界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多數西方的普通人可能仍無法完全理解和明白中國經濟的巨大和影響力,但這卻難以改變中國經濟好壞直接影響到億萬西方國家民眾生活水凖的現實。
(編譯:晧宇 責編:橫路)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business/2014/12/141216_business_china_economy_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