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法明、劉惠中
1.事實上從318佔領運動後期就可以看出端倪:整場運動走向明星動員而非論述動員。
我還記得四月某日,青島東只剩下一個女孩在靜坐(睡醒發現只有自己一人),黃國昌趕快PO文動員群眾過來--而且還真的有效!
318佔領運動並沒有真正走向公共化,整個運動現場充斥著大量的「個人語言」。底下節錄這篇描述1985運動的文章,到現在竟然還適用:
2.然後,「島國前進」成立
有在關注相關論述的話,應該會記得後來有一篇文章叫做〔島國前進衝啥小--台灣清流政治的傳承:從林義雄到島國前進〕。
我就不轉那篇文了,大意是在說,島國前進只注重程序正義(補正公投法),不顧實質後果,最後可能反而幫中共開大門,適得其反。作者是徐兆安,寫得很好,想要看的人可以自己google。
但是島國前進的成立,現在回顧起來,還有另外一個效果:就是他凝聚了318佔領運動期間的三山國王光環,以至於以論述為主的公民社會更難誕生。
這當然是後見之明,我也不否認島前這半年下來對於素人的培訓(相較其他組織已經做得不錯了)與議題推動的努力。但如果三神可以回到自己的領域中去耕 耘,是不是更能夠讓各個議題團體在這塊空間中彼此競爭?最後創造出更加百花齊放的新興社運圈?(看看那些可憐的左派/工運/環運/性別團體,318前後組 織真的有成長嗎?) 318之後最認真寫服貿論述的是賴中強律師,但是他的PO文每次都是按讚數最少的。
3.柯文哲的選舉模式
可能有點政治不正確吧?但我真的認為,柯文哲的選舉模式對台灣的公共討論有害無益。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掩蓋了「甚麼是好?甚麼是壞?」的實質討論;i-Voting與程序民主的想像,遮蔽了城市願景的建構。柯文哲帶我們看到了 醫者的潔白,但也呈現了價值的蒼白與論述的空白。柯文哲的勝選不是在論述上擊敗對手,而是對手根本就放棄論述。然後兩邊在情感對決之下,柯選了大公約數的 「中華民國是我的底線」(國家意識形態)跟「中產專業菁英」(社會意識型態)做為自身的基調,然後大獲全勝。柯文哲的勝利是情感上的勝利,不是論述上的勝 利。
有時候,對手太爛也不是一件好事。
4.「公共領域情感投射發展史」
稍為回顧了一下,今年幾(我主觀認為)個比較重要的社會事件,發現在不同的事件中有相同的軌跡:「論述匱乏,情感當道」。
事實上魏揚在五月有寫一篇對於318運動的自評,雖然他最近連續在八卦板被噓爆兩次(這也是某種成就吧?),但當時那篇文卻相當的中肯:
〈我認為這場社會運動對台灣的「社會內涵」並沒有提出與運動規模相對應的想像與論述。因此,一個具有「社會內涵」的社會運動,理應給大家一個關於 「理想的台灣社會應是何種樣貌」的藍圖,人與人、人與土地以及人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我們要什麼樣的經濟生活?我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在「民主政治」 的「骨架」之下,我們期待生長出什麼樣的「血肉」? http://ppt.cc/XAEk〉
5.終於回到正題:護航
我之所以在前面鋪一大段「論述 v.s 情感」的討論,就是因為我認為,當前眾多對陳為廷的護航,有三個特徵:
1)陳是「自己人」,我們當然要挺自己人!
2)期待由這些明星來打倒國民黨,我們只要搖旗吶喊就好。
3)不能理解性騷擾有多嚴重。
第三點當然是這篇文章無法處理的(但前面有很多女孩們都談過了,應該輪不到我)。第二點關乎運動中的位置,我這篇也暫且不談。但第一點就徹底反映出:
從318佔領運動到現在,群眾並沒有認識一套「不可退讓的價值」
如果對公平正義的堅持不可退讓,就不會說出「跟誰誰誰比起來…」這種話,因為不可退讓的價值是不需要比較的。他就有一套標準在那邊:符合,或不符合。(當然,人文社會科學的朋友應該會噓我,這邊把話說太死了)
6.我呼籲陳為廷退選
現階段,只有陳退選一途,可以讓你的支持者--那些說著公平正義的支持者--可以合理化自己的支持,不需要在雙重標準中掙扎。
退選之後,你的政治生命並不會因此完結。但對於襲胸事件的「公共承擔」現在才要開始:以往你並未因這件事情而在公眾眼中受到打擊,這些懲罰才剛要開 始。要消化這些懲罰,三年不嫌短,五年不嫌多。新竹老市長蔡仁堅2001年因為誹聞案黯然下台之後,潛沉了12年才重出江湖,每次還不斷的跟支持者道歉。 你還年輕,或許不會受到這麼嚴苛的懲罰,但要在短短40天內「消業障」,我覺得不太可能。如果你真的有心要繼續走政治這條路,2020的苗栗縣議員選舉會 是你更好的戰場。
如果陳不退選,我在此呼籲戶籍在苗栗的朋友:不要投給陳為廷。你可能會問:陳就算被爆出此事件,他還是比所有地方上的政治人物好,為何不投?我的回答是:
政治人物偏離進步價值就不投他 v.s. 政治人物偏離進步價值還是投給他
何者比較可以正當化做為公民的價值?執意參選到底,一方面造成夥伴的內在撕裂;另一方面這也將一舉拉低台灣檢視政治人物的言行標準。長期而言,兩者都不是好事。
退萬步言,這席立委並非像台北市長那樣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就算真的選上,立委的職權在國會而不在地方,要實現你「改變故鄉」的夢想,力有未逮焉;而就算在中央,這席選上也不會改變任何表決的結果,甚至也很難改變委員會一讀的結果,象徵性遠大於實質影響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成本大而期望值小,真的不值得你睹上自己的未來,與你夥伴的未來。
公庫按:本文於12/24晚上發表於PTT實業坊womentalk版,陳為廷於12/25晚間宣佈退出苗栗縣立委補選。
1.事實上從318佔領運動後期就可以看出端倪:整場運動走向明星動員而非論述動員。
我還記得四月某日,青島東只剩下一個女孩在靜坐(睡醒發現只有自己一人),黃國昌趕快PO文動員群眾過來--而且還真的有效!
318佔領運動並沒有真正走向公共化,整個運動現場充斥著大量的「個人語言」。底下節錄這篇描述1985運動的文章,到現在竟然還適用:
『1985運動所匯集的,是一股內部差異很大的民氣。如此異質而龐大的民氣,在當前也只能透過「人品」訴求來匯聚成形,而不是對政治社會想像上
的共識:「路見不平的正義感」、「人溺己溺的關懷」這種從個人相處而延伸出來的「公/功德社會」圖像,不足以轉變成常軌運作之公共生活的圖像。
http://ppt.cc/P0F~』
事實上從反媒體壟斷開始,社運圈內部就一直試著拉扯這種造神的風氣,當時妖西跟林飛帆,吵到最後互相鎖臉書(沒錯,他們從那時候就開始不對盤)。但可能是「神」太好用了吧?這樣的呼籲一直無法在運動中被實踐。2.然後,「島國前進」成立
有在關注相關論述的話,應該會記得後來有一篇文章叫做〔島國前進衝啥小--台灣清流政治的傳承:從林義雄到島國前進〕。
我就不轉那篇文了,大意是在說,島國前進只注重程序正義(補正公投法),不顧實質後果,最後可能反而幫中共開大門,適得其反。作者是徐兆安,寫得很好,想要看的人可以自己google。
但是島國前進的成立,現在回顧起來,還有另外一個效果:就是他凝聚了318佔領運動期間的三山國王光環,以至於以論述為主的公民社會更難誕生。
這當然是後見之明,我也不否認島前這半年下來對於素人的培訓(相較其他組織已經做得不錯了)與議題推動的努力。但如果三神可以回到自己的領域中去耕 耘,是不是更能夠讓各個議題團體在這塊空間中彼此競爭?最後創造出更加百花齊放的新興社運圈?(看看那些可憐的左派/工運/環運/性別團體,318前後組 織真的有成長嗎?) 318之後最認真寫服貿論述的是賴中強律師,但是他的PO文每次都是按讚數最少的。
3.柯文哲的選舉模式
可能有點政治不正確吧?但我真的認為,柯文哲的選舉模式對台灣的公共討論有害無益。
「心存善念,盡力而為」掩蓋了「甚麼是好?甚麼是壞?」的實質討論;i-Voting與程序民主的想像,遮蔽了城市願景的建構。柯文哲帶我們看到了 醫者的潔白,但也呈現了價值的蒼白與論述的空白。柯文哲的勝選不是在論述上擊敗對手,而是對手根本就放棄論述。然後兩邊在情感對決之下,柯選了大公約數的 「中華民國是我的底線」(國家意識形態)跟「中產專業菁英」(社會意識型態)做為自身的基調,然後大獲全勝。柯文哲的勝利是情感上的勝利,不是論述上的勝 利。
有時候,對手太爛也不是一件好事。
4.「公共領域情感投射發展史」
稍為回顧了一下,今年幾(我主觀認為)個比較重要的社會事件,發現在不同的事件中有相同的軌跡:「論述匱乏,情感當道」。
事實上魏揚在五月有寫一篇對於318運動的自評,雖然他最近連續在八卦板被噓爆兩次(這也是某種成就吧?),但當時那篇文卻相當的中肯:
〈我認為這場社會運動對台灣的「社會內涵」並沒有提出與運動規模相對應的想像與論述。因此,一個具有「社會內涵」的社會運動,理應給大家一個關於 「理想的台灣社會應是何種樣貌」的藍圖,人與人、人與土地以及人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我們要什麼樣的經濟生活?我們希望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在「民主政治」 的「骨架」之下,我們期待生長出什麼樣的「血肉」? http://ppt.cc/XAEk〉
5.終於回到正題:護航
我之所以在前面鋪一大段「論述 v.s 情感」的討論,就是因為我認為,當前眾多對陳為廷的護航,有三個特徵:
1)陳是「自己人」,我們當然要挺自己人!
2)期待由這些明星來打倒國民黨,我們只要搖旗吶喊就好。
3)不能理解性騷擾有多嚴重。
第三點當然是這篇文章無法處理的(但前面有很多女孩們都談過了,應該輪不到我)。第二點關乎運動中的位置,我這篇也暫且不談。但第一點就徹底反映出:
從318佔領運動到現在,群眾並沒有認識一套「不可退讓的價值」
如果對公平正義的堅持不可退讓,就不會說出「跟誰誰誰比起來…」這種話,因為不可退讓的價值是不需要比較的。他就有一套標準在那邊:符合,或不符合。(當然,人文社會科學的朋友應該會噓我,這邊把話說太死了)
6.我呼籲陳為廷退選
現階段,只有陳退選一途,可以讓你的支持者--那些說著公平正義的支持者--可以合理化自己的支持,不需要在雙重標準中掙扎。
退選之後,你的政治生命並不會因此完結。但對於襲胸事件的「公共承擔」現在才要開始:以往你並未因這件事情而在公眾眼中受到打擊,這些懲罰才剛要開 始。要消化這些懲罰,三年不嫌短,五年不嫌多。新竹老市長蔡仁堅2001年因為誹聞案黯然下台之後,潛沉了12年才重出江湖,每次還不斷的跟支持者道歉。 你還年輕,或許不會受到這麼嚴苛的懲罰,但要在短短40天內「消業障」,我覺得不太可能。如果你真的有心要繼續走政治這條路,2020的苗栗縣議員選舉會 是你更好的戰場。
如果陳不退選,我在此呼籲戶籍在苗栗的朋友:不要投給陳為廷。你可能會問:陳就算被爆出此事件,他還是比所有地方上的政治人物好,為何不投?我的回答是:
政治人物偏離進步價值就不投他 v.s. 政治人物偏離進步價值還是投給他
何者比較可以正當化做為公民的價值?執意參選到底,一方面造成夥伴的內在撕裂;另一方面這也將一舉拉低台灣檢視政治人物的言行標準。長期而言,兩者都不是好事。
退萬步言,這席立委並非像台北市長那樣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就算真的選上,立委的職權在國會而不在地方,要實現你「改變故鄉」的夢想,力有未逮焉;而就算在中央,這席選上也不會改變任何表決的結果,甚至也很難改變委員會一讀的結果,象徵性遠大於實質影響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成本大而期望值小,真的不值得你睹上自己的未來,與你夥伴的未來。
公庫按:本文於12/24晚上發表於PTT實業坊womentalk版,陳為廷於12/25晚間宣佈退出苗栗縣立委補選。
from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25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