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九合一选举,执政国民党全面惨败,在大都会的「六都」市长选举之中,由原本四个市长的席位,以几乎全败的姿态只馀一席,在合共22个县市长的席位之中,由选前的15席跌到馀下6席,而民进党则由原本的6席升至13席,再加上最关键的台北市市长,落入虽然非民进党,却属绿营支持参选的柯文哲之手,以目前的形势观察,民进党势赢出2016年的总统大选,实现政党再轮替。
国民党之所以面临如此的惨败,当然由于近年与中共愈走愈近,甚至丧权辱国有关。大陆官员如陈云林丶张志军访台,执政的国民党政府,竟不许台湾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举起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却容许中共支持者在台湾举起五星红旗;国民党和一些台商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包装成国家的利益,不断自侮丶降格去媚共;而最近期的事件,当然是太阳花学运引爆的服贸协议,如事成的话,将有如香港的CEPA般,令台湾被绑上中国的经济战车;而中共则可以此任意政治勒索,借经济收买台商,再干预台湾本岛的政治,以此达成所谓「不流血」的「统一」,亦即不费一兵不卒「买起」台湾。这种阳谋如此明显,可是蓝营的一意孤行或事关中央政府不得不死撑,不但令绿营支持者振振有辞这是「卖台」,连很多蓝营的支持者,也看出这是一条死路,因此投下反对国民党──其中国政策的一票。
中国共产党把在渗透香港的一套殖民政策,照办煮碗去到台湾。在香港透过单程证签发,控制家庭团聚多为大陆新娘的新移民,组织这些团体去为亲共势力拉票,以至种票;同样的,在台湾的大陆新娘,竟组成了一个名为《中华生产党》的政党,党员超过四万,其党主席竟说要「想让台湾的立法委员丶将军也来跪毛泽东」;以亲共的商人大举收购台湾的传媒,然后一面倒唱好中国,再加上大陆学生,大量的大陆游客去扭曲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待签下服贸之后可全面收购台湾的各项企业,以不合理的优惠条件,利诱台商把工业全面迁到大陆,然后台湾就沦为一个只靠大陆游客为生的空壳。
这些在香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国民党一点也没有警惕,反而不断说其腐烂以至被中共渗透的国家机器,可以在国家主权之下挡得住中共。这种说法,更令人怀疑国民党不是弱智,就是已经被中共买起渗透。因此,在目睹香港人只不过在要求中国履行一国两制下的普选承诺,竟要在占领运动之中被暴力警察一再殴打,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台湾人醒觉了,用选票拒绝了国民党。
台湾的经济问题,本质是一个过度干预经济的问题;然而,国民党却把「开放经济」简化为「对中国开放经济」的问题;实际上的解决良方,是「对中国以外开放」走上国际化之路。这一个难题,或要回到李登辉的戒急用忍老道路,改为松绑之馀,却要慎防中国共产党的渗透。
国民党之所以面临如此的惨败,当然由于近年与中共愈走愈近,甚至丧权辱国有关。大陆官员如陈云林丶张志军访台,执政的国民党政府,竟不许台湾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举起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却容许中共支持者在台湾举起五星红旗;国民党和一些台商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包装成国家的利益,不断自侮丶降格去媚共;而最近期的事件,当然是太阳花学运引爆的服贸协议,如事成的话,将有如香港的CEPA般,令台湾被绑上中国的经济战车;而中共则可以此任意政治勒索,借经济收买台商,再干预台湾本岛的政治,以此达成所谓「不流血」的「统一」,亦即不费一兵不卒「买起」台湾。这种阳谋如此明显,可是蓝营的一意孤行或事关中央政府不得不死撑,不但令绿营支持者振振有辞这是「卖台」,连很多蓝营的支持者,也看出这是一条死路,因此投下反对国民党──其中国政策的一票。
中国共产党把在渗透香港的一套殖民政策,照办煮碗去到台湾。在香港透过单程证签发,控制家庭团聚多为大陆新娘的新移民,组织这些团体去为亲共势力拉票,以至种票;同样的,在台湾的大陆新娘,竟组成了一个名为《中华生产党》的政党,党员超过四万,其党主席竟说要「想让台湾的立法委员丶将军也来跪毛泽东」;以亲共的商人大举收购台湾的传媒,然后一面倒唱好中国,再加上大陆学生,大量的大陆游客去扭曲当地的社会与经济,待签下服贸之后可全面收购台湾的各项企业,以不合理的优惠条件,利诱台商把工业全面迁到大陆,然后台湾就沦为一个只靠大陆游客为生的空壳。
这些在香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国民党一点也没有警惕,反而不断说其腐烂以至被中共渗透的国家机器,可以在国家主权之下挡得住中共。这种说法,更令人怀疑国民党不是弱智,就是已经被中共买起渗透。因此,在目睹香港人只不过在要求中国履行一国两制下的普选承诺,竟要在占领运动之中被暴力警察一再殴打,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台湾人醒觉了,用选票拒绝了国民党。
台湾的经济问题,本质是一个过度干预经济的问题;然而,国民党却把「开放经济」简化为「对中国开放经济」的问题;实际上的解决良方,是「对中国以外开放」走上国际化之路。这一个难题,或要回到李登辉的戒急用忍老道路,改为松绑之馀,却要慎防中国共产党的渗透。
——RFA
from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4/12/blog-post_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