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8 December 2014

破破的桥 - 信息污染系列三:看我72变——运用马甲的原理

系列二《掌控网络舆论的抠脚大汉们——网络信息传播倒置》链接: http://www.weibo.com/p/1001603773228173663504
在系列二末尾,笔者留下了一道习题:苹果6发售后,一个骗子在推特上宣称:苹果手机更新iOS 8系统后,可以用微波炉充电。于是真有人上当去试了,结果手机在微波炉里起火爆炸。问:这么愚蠢的谣言,骗子是如何取信这些人的呢?

不少读者指出,肯定是他们太傻,特别好骗嘛!
这不是有质量的答案,因为没有增加信息量,只是把“受骗上当的人”重定义成了“傻瓜”而已。其实,受骗的那些人,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人。可能赚钱和接纳信息的能力还高过平均水平,毕竟人家买的手机是高端的iPhone。那到底是什么骗术这么厉害呢?
请看下图,这是骗子为宣传“微波炉能给iPhone充电”所做的网络海报:
宣传“ iPhone能用微波炉充电”的海报 这幅海报里有什么呢?左侧是新版iPhone的精美照片,右侧是对“微波炉充电”的说明。第一部分告诉大家,苹果公司的iOS8推出了一项新功能,就是用 微波炉给手机无线充电;第二部分是介绍充电方法,很简单,把手机放进微波炉里加热一分半钟;第三部分是对充电“原理”的介绍,新系统可以同步微波炉的微波 频率和手机里的无线电器件频率,从而给你的手机电池充电云云。
当然,除发出这份海报外,骗子还做了一件事,就是用各种马甲跳出来转发这张海报,并声称,自己的确成功地使用微波炉给iPhone充了电。
很奇怪吧,就这点平平无奇的手法?然而当局者迷,它们对受骗者的效果却极佳。这些手法,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这些手法利用公众普遍存在的认知缺陷,增强了虚假信息看上去的可信度。
手法1:包装信息。大众错误地认为制作越精美的信息,可信度越高。
这种错误观念源自农业时代,那时,知识被垄断,纸张书籍等传播载体价格昂贵,写了字的纸都是神圣的。到工业时代,内容已不再高高在上,只是制作和发布依然 有门槛,大众对铅字依然存在过度信任。如今,精美素材俯拾皆是,信息制作和发布的成本为零,熟练的抠脚大汉们用合适的工具,可以在不到一小时内制作出精 美、行文严谨、细节丰富的海报。漂亮的iPhone图片和“用微波炉无线充电”的真实性并不存在任何逻辑关系,但读者却经常会被信息的外表所欺骗。
社会发展迅速,古老观念却难以轻易扭转。朋友圈里热转的谣言往往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如果是表现手段更为丰富的视频,那洗脑效果不是一般地好。为防止被骗,高度建议老人观看电视节目之前,找思维正常的年轻人陪同,边看边辟谣。
手法2:诉诸权威。大众迷信权威,却不具备验证信息权威性的能力。
谣言往往会请出各种权威佐证。在这份海报的内容里,权威是“苹果公司”。熟悉网络的人会知道应该去苹果官网上质证,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个意识和能力。在报纸、电视上出场的那些形形色色地真假“专家”们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手法3:诉诸专业壁垒。瞄准受众的知识与经验盲点。
在别人熟悉的领域骗人很难,必须耍点他们不懂的,比如多用“频率”、“同步”这些看起来挺专业的词汇。了解相关技术的人会觉得很愚蠢,但业余人士深信不疑。
手法4:迎合与调动受众情绪。好奇、感动、恐惧、厌恶、愤怒等,都会降低受众智商,诱导传播。
受众拥有智商对骗术不利,调动他们的情绪压低智商,才容易达到目的。典型做法是搞群众运动。在这里,则借助了苹果6刚发售时,围观公众的好奇心态。
手法5:论证、议题、方法都要尽可能简单。方便公众记忆和传播。
议题:苹果手机升级系统后能用微波炉充电。论证:通过无线频率同步。方法:把手机放进微波炉里加热一分半钟。全是一句话,极易传播。
掌握以上知识,你就可以对同类骗局进行解析。以下图为例:
海报:“波士顿恐怖袭击后,美国购买高压锅需要出示证件” 分析:(信息简短)议题:在美国购买高压锅需拿证件。论证:因为波士顿恐袭的炸弹放在高压锅里。(迎合情绪)迎合基于中国国情想象,持制度虚无论调与反美 情绪的人。(诉诸专业壁垒)英文,美国生活经验,美国制度,均为专业壁垒。(诉诸权威)国务院发言人、联邦调查局。(包装信息)海报精美,尽管内容与议题 无关。
只要符合以上这些条件,无论议题多么愚蠢,论证多么虚弱,总能骗到一大群人。
这些知识在本系列文章中均会涉及。本文重点要讲的,是一种独特的、网络传播中专用的手法——马甲。
我和朋友意见有重大分歧,怕影响和气,所以用了个马甲和他吵架,这也有错?
这很正常。笔者要谈的是另一种情况:多个马甲和主号在同一事件中,进行角色扮演,相互唱和的舆论手段。
比如在微博上,你可以这样骂人(下文是本人捏造,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家人的马甲1:方老师真是好风度,不像破桥这样尖酸刻薄//@主号:不要这么说,破桥老师以前还是有点靠谱的,成为XX粉后就堕落了。//@马甲1:破桥真是个无耻骗子。//@马甲2:这个破桥简直是个脑残。//@支持者的马甲1:破桥畜生。//@支持者的马甲2:天底下还有破桥这样的烂人。
这样你既侮辱了别人,又能让那些对网络不了解的傻瓜们称赞一句:方老师从来都是讲道理,不骂人。(遗憾的是原本可供研究的,斗士在门可罗雀的搜狐微博和马甲群自娱自乐的标本,都不存在了)。造谣也可以用类似方式进行。
但这不是马甲最重要的功能,它的真实功能是互相佐证
《战国策》里有个故事,叫“曾参杀人”。全文如下: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品学兼优,儒家重要人物。某天,有个和他同名的人在外头杀了人。一个乡亲跑到曾参家里来,对他母亲说:曾参杀人啦。 他母亲很镇定:我儿子不可能杀人。很快,第二个乡亲跑来说了同样的话,她还是很镇定:我相信儿子。等第三个乡亲跑来重复时,曾参母亲吓得跳墙逃走了。
为什么在谣言面前,她连儿子都不信了呢?请看下图:
曾参母亲面对的传播链 曾参母亲收到了三个乡亲提供的信息。她认为,这三个乡亲是三个独立的信息源。单个信息源叫孤证可靠性很差,多个独立信息源叫互证,信息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见图中大方框处)。
然而,真实传播情况不是这样,其实这三个乡亲,并没有亲眼看见曾参杀人,而是从同一个八卦爱好者(信息污染源)的口中听到了这个谣言。所有谣言,都是由这个大污染源制造的。他们并不是独立的信息源,只是这个大污染源的下游传播者。(见全图)。而曾参母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网络时代,抠脚大汉们可以通过伪造独立信息源来提高信息看起来的可靠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马甲。一个整天上网吵架的抠脚大汉,控制成百上千的马甲并不困难。几个乃至几十个抠脚大汉,用这些马甲拼命发贴造谣互相佐证。就能在网上掀起风潮。
用这种方式,他们可以骗到第一批重要用户。这些用户不熟悉网络舆论,没有思维能力,但是却有话语权(比如某些教授学者)。骗到这些愚蠢的真实人物以后,就 可以将他们拉入“互证”的队伍。减少马甲的使用,去骗更聪明的人与媒体。这些人会像滚雪球一样地加入到谣言大合唱里来,人数越多,谣言的蛊惑性越强,信的 人越多。
这些互证模式包括:
1.对谣言的总结。
方老师您好,我总结了一下网上曾参杀人的二十大证据,请您过目。
2.捏造权威。
大家好,我们是鲁国五大衙门的捕快,对曾参杀人发表如下专业看法。
3.挂起骗到的教授学者,壮声势。
鲁国大夫少正卯公开声讨杀人犯曾参和他的背后推手孔丘。欢迎少正大夫加入到我们的正义行列里来,还鲁国一个朗朗乾坤。
4.不断捏造周边谣言。
曾参小时候曾经偷看隔壁丫头洗澡,被邻居王二叔追打到半死,很可能诱发心灵扭曲,形成暴力倾向。
5.用造谣的结果来论证原因。
曾参肯定杀了人,否则他母亲怎么会畏罪跳墙逃跑?
6.提出新谣言,延续话题并转移视线。
曾参的母亲是杀人同谋。他儿子杀人时,母亲在旁边放风。她回到家的时候我看见了,衣服上还带着血呢。
7.以谣言作为前提展开讨论。
杀人犯曾参是不是鲁国的耻辱?有人说,曾参品学兼优,杀人也可以从轻,但我认为,这种心灵阴暗,借机杀人的优等生,才是对鲁国下一代青年的最大危害!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谣言窝进行互证,如下图所示。
信息污染 整个谣言圈子里,各种心态的骗子、炒作者和受骗者用谣言相互证明,不断地强化信息看起来的可靠性。终端受众会觉得“证据太多了”。其实,所有原始谣言都出自少数污染源,也就是抠脚大汉之手。这种情况叫做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习题三:
1.搞信息污染,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如果你是信息的终端接受者,怎样摆脱信息污染?
系列一《退朋友圈保智商——教授学者们在网上加入传谣大军的原因是什么》链接: http://www.weibo.com/p/1001603767655642302743


from 一路卡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2vb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