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BP社报道】出现打砸日系设施行为的反日游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波及旅游和产品销售。然而,面对巨大的市场,宣布“撤退”的日本企业还很少。是继续留在存在经济失速风险的中国还是抽身逃离?日本企业面临艰难的抉择。
豪斯登堡的子公司——HTB Cruise的工作人员自嘲说,“唯一的销路中断了。我们现在已经无计可施”。
2012年2月,该公司开通了连接长崎与上海的海上航线,船内开设的赌场也为航线增光添彩,日均乘客多达200人。在正常状态下,乘客中7成是中国游客,但反日游行爆发后,情况急转直下。在游行高峰的9月18日,150名中国团体游客和150名日本游客集体退票。截至目前,中国游客的团体预约仅为3人。中国大型旅行社已经全面停止了日本组团游的销售,目前尚无好转的迹象。
看不清影响,继续留守中国
中国公安当局于9月19日加大了对游行的管控,打砸抢烧行为基本消失。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反日游行所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
旅游业首当其冲。日本航空公司的退票激增,该公司已经决定临时减少飞往中国的3条航线的航班。全日空也决定临时改换小型客机飞中国航线。中日之间的各项活动也纷纷中止。“在前年的撞船事件中,3个月内日本失去了18万中国游客。这次的影响也无可避免”(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永滨利广)。
上海“中日绿色博览会”停办,工人正在拆除展台(上)。大量退票的上海—长崎游轮“海洋玫瑰号”(右)
日本产品的销售也蒙上了阴影。本田原本计划从2013年开始,在3年内向中国投放10余款新车;并争取到2015年,使该公司在中国的新车销量从目前的61万辆增加到120万辆以上,达到2011年的两倍。本田社长伊东孝绅暗示销售可能受到影响的同时强调不会变更方针,表示“现在只有坚持”。
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2012年8月的日本车销量已经比上年同月减少了2%。在乘用车整体增加11%的情况下,2%的跌幅格外突出。而同月正是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钓鱼岛问题开始受人关注的时候。
即便如此,由于一时难以看透游行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很多日本企业决定留守中国观望。
商场遭遇打砸抢,被看作是受害典型的大型超市永旺也表示,“完全没有改变中国战略的意向”(永旺高管),今后还将一如既往推进在中国的超市开店计划。
由于中国对外资零售业的业务限制分阶段放宽,流通企业目前正在加大进军中国的步伐。考虑到巨大市场的吸引力,就不难理解很少有日本企业能够马上决定“放慢在中国的发展”。
但是,调整部分战略的日本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全家执行董事木暮刚彦透露说:“可能放慢开店的速度”。该公司提防的并不只是成为“游行靶子”的风险,而是还有更加深层的问题。
木暮表示“与销售额的增幅相比,运营成本增加的速度更快”。这意味着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魅力下降,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大幅减速的风险也浮出了水面。
“中国经济迎来拐点”的打击更大
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滑落到7.6%,呈现出了要进入长期减速的态势。进入9月后,高盛等3家美国大型金融机构把中国2012年的增长率预测下调到了7.5~7.6%。
9月19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中国经济减速将长期持续的推测,“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今后几个月的外需可能比1~8月更为疲软”。
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源于制造业的疲软。作为经济前景的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HSBC调查)在9月跌至47.8,这已经是连续11个月低于50这一荣枯分界线。
减速背后的原因,是欧洲经济停滞带来的贸易萎缩。中国8月的贸易额仅增长了0.2%。而且,进口额减少了2.6%。这些数值远远低于中国政府提出的贸易总额增加10%的目标。
在这种局面下,反日游行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进入2012年后,中日之间的贸易本来就出现了衰退。2012年上半年,日本的对华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7%,为雷曼危机以来的最低点。下降的主要产品类别包括钢铁及化学产品、电子产品、机械等,这可以解读为中国制造业失去了往日的旺盛势头。
不仅如此。受反日游行影响更大的是日本的对华投资。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很多国家都减少了对华投资,但来自日本的投资却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了19%。截至2012年7月,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已经仅次于香港,排在第2位。这是因为受日元升值的压力,日本制造业不断迁往中国,以及日本服务业在中国的大型投资项目。
但反日游行会不可避免地削弱日本企业的投资欲望。对于中国而言,在海外其他国家投资紧缩的情况下,与日本关系再恶化的话,随之而来的冲击会相当沉重。
为了打破窘境,中国开始为经济注入强心剂。
2012年9月初,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了总投资规模逾1万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但金额远远不及雷曼危机结束之际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而且,在上次的经济刺激政策中,主要社会基础设施都已经做了大规模整修,所以,此番刺激计划会有多大效果令人生疑。
政治局势也不明朗。即将在11月的十八大上接班的习近平新领导班子为了稳定执政基础,有可能追加新的大型刺激政策。但这一举措也有可能招致通货膨胀和房价暴涨,进而引发不良贷款问题和地方财政紧张。
就在中国迎来经济和政治拐点的关键时刻,钓鱼岛纷争勃发,本来就在减速之中的中国经济如今迫切需要掌好舵。
进军中国的日本企业也面临艰难的抉择。截至目前,大幅调整中国战略的动向尚未出现。但反日游行的余波与迎来拐点的中国政治与经济的摩擦将会怎样相互作用?留守在巨大市场上的日本企业都在屏息观察。(记者:佐藤央明,香港支局熊野信一郎,张勇祥,饭山辰之介)
相关日志
- 2012/10/07 -- 共同社:在华日企开始转移至东南亚
- 2012/10/06 -- 日系车在华销量骤减 九月销量排位跌出前20名
- 2012/10/05 -- 日本损保公司暂停在华日企罢工险的承保业务
- 2012/10/05 -- 丰田决定大幅减少在华汽车产量
- 2012/10/05 -- 法广:东海危机促日商加快调整投资战略
- 2012/09/27 -- 菲律宾邀在华日企转移投资
- 2012/09/25 -- 钓鱼岛事件引发恐慌! 部分日企考虑撤离大陆
- 2012/09/22 -- 深圳日企(富士施乐)工人参与反日罢工 资方可能从中国撤资
- 2012/09/18 -- 多家在华日企放假 称暂不考虑撤资
- 2012/09/17 -- 共同社:反日游行升级凸显对华投资风险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37396?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