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4 October 2012

黃元山:羅姆尼若勝 恐製更大債彈

香港經濟日報 24-10-2012

美國總統大選戰情緊湊,本來選情差一綫的共和黨參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自第一次的總統辯論中,大勝狀態不佳的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使羅姆尼差不多可以起死回生,令選情出現轉機;之後的兩次辯論中,奧巴馬積極 了很多,可以說是扳回一城,不過,仍然未能再把選情一面倒的扭轉。

有人說,無論是羅姆尼或是奧巴馬上台,對美國的經濟基本影響不大,理由是因為候選人在選舉中所說的不能作準;例如,羅姆尼現在處處針對中國的言論,認為中 國是貨幣操控國,實行保護主義影響貿易的競爭力等,當羅姆尼真的當選之後,他必會再以大局出發,並不會大幅改變和中國的微妙關係。

處理中美關係 未必有大分別

筆者同意,無論是誰當上美國總統,對處理中美的關係,可能未必有極大的分別,因為中美關係,牽涉的不單是經濟層面,更包含了政治、軍事、外交等敏感關係,自然不能隨意更改。

羅姆尼為了選舉,把中國當成箭靶,是預期之內,可以理解;不過,這不等於羅姆尼當選後,會在所有的經濟議題上,都重回一個較溫和的路綫。

相反,筆者認為,在不少的經濟議題上,羅姆尼為了選舉,從一個較激進的位置,走到了一個較溫和的路綫(因此,被對手奧巴馬改了一個花名做 「Romnesia」,取笑他像患了失憶症,忘記自己以前說過的政策,包括對有錢人減稅的建議等);極有可能在當選後,走回之前較激進的路綫。所謂較激進 的路綫,是羅姆尼如何落實「Supply Side」的經濟理論,減稅減政府開支,特別是富人的稅率。

另外,又有人認為,就算誰當選,也不能改變美國經濟半死不活的情況。事實上,自金融海嘯到現在,美國經濟的表現,一如筆者的預期,差強人意;不過,這不等於未來的經濟政策,不會大幅影響未來的經濟表現。

聚焦財政問題 兩大理論對決

之前筆者說過,從宏觀來看,把美國大選聚焦於美國國家財政問題,也可以說是「Supply Side」和「Keynesian」兩大經濟理論陣營的一次大對決!

全面減稅,是羅姆尼的經濟計劃的主菜。當選後,筆者相信,在稅務上,會有較大的變動,包括,把小布殊時代的減稅常規化、減遺產稅、資本增值稅、和把企業稅從35%減到25%,以減稅刺激經濟。

原則上,筆者贊成減稅,不過,對於美國的當前的處境,筆者有兩個憂慮︰

(一)根據研究列根(Reagan)時代的文獻,Supply Side會傾向誇張了減稅對增加政府稅收的功效。

羅撑全面減稅 或蹈列根覆轍

羅姆尼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他也提出其他補充招數,以防減稅率後,總稅收卻沒有像意料一樣增長。這些招數包括改革稅制、堵塞漏洞、減免稅額等。

不過,萬一這些招數失敗,美國政府的總體稅收下跌,而減開支又有政治上的阻撓(事實上,羅姆尼到現在,仍然不願意透露他會減哪些開支的具體情況;由於他已 經表明了不會減軍費,使人更懷疑他能否實際的減開支),便有可能進一步加大美國的財赤問題,重蹈列根時代的覆轍(見圖),就算短期可以振興經濟,卻可能埋 下一個更大的美國財政「債彈」。

(二)稅款除了是一個經濟問題外,當然也是一個社會民生議題,因為稅收也是一個社會資源分配的一個問題。

羅姆尼認為減稅常規化應該包括所有階層,但奧巴馬認為最有錢人稅率不應該減,因為使有能力的人,分擔多一點的責任。

這個不是一個經濟議題,而是一個理念上的問題。羅姆尼為了洗脫撑有錢人的形象,所以,他解釋說,不少中小企,皆以個人入息報稅,所以,加頂層個人入息稅率,會誤中副車,打擊中小企,影響美國整體就業。

筆者明白羅姆尼希望全面減稅率的理念,卻認為他用中小企,只是一個擋箭牌,並非他心目中的實際原因。

除了稅務和奧巴馬其他較大的分歧,包括醫療政策和能源政策。醫療政策,所謂的Obamacare,羅姆尼承諾上任之後會推翻。筆者認為要推翻Obamacare難度極高,特別是因為Obamacare的政策理念,跟羅姆尼在麻省作省長時候所推行的政策,有不少雷同之處。

羅姆尼扮溫和 實質激進

至於能源政策方面,雖然兩人皆同意新能源(再生能源如水利、風、太陽能等)的重要性。不過,羅姆尼在選舉策略上,便更向傳統能源,特別是油和煤的利益集團 靠攏;相反,奧巴馬便更支持大力發展新能源,推動綠色經濟,希望藉此帶動較高價值的勞動力職位和科研項目,拉動整體經濟增長;另外,奧巴馬在開發非傳統的 天然氣的決心,看上去也比較大。對能源政策不同的取態,會對未來經濟增長的模式,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總的來說,雖然無論誰當選,美國經濟仍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再次完全恢復,但不等於總統人選不會左右美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另外,雖然在競選期間,候選人會在 某些議題上採取較偏激的路綫,但不等於在所有的提議上,都會在當選後,走一個中間路綫;相反,筆者認為,為了選舉,候選人,比如說羅姆尼,會刻意採取較溫 和的路綫,爭取中間的選民支持,但在當選後,有機會變得更激進,所以,不應低估今次美國大選的結果,會對美國經濟前景和面貌,所帶來的變化。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blogspot.com/2012/10/blog-post_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