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35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9月03日
财新《新世纪》 记者 李雨谦
对于“4万亿”大规模经济刺激的反思还没结束,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已经兴起。“发改委一日审批27个基建项目”的传闻,似乎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注解。
在经济大幅下滑的忧虑与惊呼中,“以投资救经济”的运动正在酝酿,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投资规划接踵而至,已经或准备出台的项目动辄上万亿元,其热情与 2009年似曾相识。不同之处在于,“4万亿”的决策自上而下推行,而当前的投资冲动来自财政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而其可行性更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
截至发稿,各地加总的投资计划上限已经远不止4万亿元之数。据财新网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的近两个月内,已有13个省市发布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或稳增长 措施,涉及金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广东、天津、山西、重庆、福建、贵州的投资计划均超万亿,基础设施建设等仍占据重要地位。
地方政府认为稳增长依然主要靠上项目、上大项目、不断地上大项目。但是,资金从何而来?今年财政的增收压力非常明显,银行贷款也愈发谨慎。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诉财新记者,稳增长的任务艰巨,虽然地方希望靠投资拉动经济,但这些项目很难落实到位。
牛犁分析,与2009年不同,现在经济的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汽车和房地产这两个龙头产业也陷入低迷。过剩产能无力消解,使得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利 润也随之下滑,“一吨钢铁居然只赚一块多钱”。由于项目赚不到钱,银行不愿意放贷。对于那些资产负债率很高的政府项目,银行也不会考虑借贷。
“应对经济下滑,政府当然要有所行动,但大规模经济刺激既不必要,也不可行。”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告诉财新记者。
地方热情
二季度GDP增速滑落至7.6%,三季度的经济形势更不容乐观。7月经济数据总体低于预期,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中国全年GDP增长预期。地方政府的压力更加明显。
7月以来,各省级政府的年中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稳增长成为下半年迫切任务,而其手段主要集中于加快开工和审批一批大项目,只有少数省份提及实施减税等扶持企业措施。
投资是广东省稳增长的首选。省长朱小丹称,要把稳定和扩大投资、扭转投资下滑势头作为稳增长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广东还对投资定下具体目标,全省要做到三季度投资增幅稳定在两位数以上,四季度争取回到或者超过一季度增幅,努力确保完成全年投资各项目标任务。
为此,广东出台了19条“稳增长”措施,要求加快推进包括化学、钢铁及其他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并发布首批面向民间投资招标重点项目44项,总投资 2353亿元。8月2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以及五个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总计提出 177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同日,重庆市政府发布了工业领域主要产业三年振兴规划,“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工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建成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陕西省西安市拟重编地铁线网,在原六条线的基础上新增九条线路。贵州省将启动规模达3万亿元的全省旅游发展规划。
湖南省省长徐守盛称,在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抓紧准备,开发和储备一批项目。同时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加大对湖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在众多省份的稳增长措施中,财新记者发现,目前只有山东和黑龙江等少数省份提出,在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实施好结构性减税政策,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发 展。黑龙江省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缓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可缓缴社保费;对部分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对业绩较好的企业进行奖励等。
资金受限
受限于资金不足,大量的政府项目规划很可能仅仅是愿望。财新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地方政府发起的宏大计划,有的仅是政府意向,有的跨越未来较长时间,均难短期见效。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在本质上十分相近,投资规模很大,但是具体细节披露甚少,包括由谁来执行、谁来提供资金等,因此,不 应将其视作真正的刺激计划。尽管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和银行一定程度的支持下增加了投资,但大规模投资的能力仍受到可用资金的制约。这意味着大规模刺激计划 不太可能实现。
以长沙为例。7月25日,长沙市政府举行与银行机构合作发展暨重大项目推介会,推出8292亿元的投资计划,项目达到195个,投资额比2009年还多出2000多亿元。此前一周,长沙市刚与22家央企签订了350亿元的投资项目。
长沙市财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些项目都还只是意向,最后不一定都实施,还得看项目是否有风险。
他还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项目把关都非常严格,风险控制比较谨慎,只有满足了有抵押物、良好的现金流和资本金这三个基本条件,金融机构才可能愿意贷款。
全国7月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回落至5401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处于低位。
当月,短期贷款增加95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2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26亿元。
信贷尤其是中长期信贷增长规模偏低,说明银行的信贷意愿不强,对信贷对象的选择较为谨慎,不再像2009年那样泛滥。
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曾说,“我们已经是上市银行,内外部约束机制比较健全,银行既会服务好实体经济,也会确保稳健经营,而不会去盲目扩张。”
财政收入下滑是大规模投资的另一重大掣肘。
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同期,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1.3%,已经超过收入的增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投资54.3万亿元,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8万亿元,但到位资金仅有18.1万亿元。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同比增长26.7%,增速较前5月回落0.4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5.8%,仅提高一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利用外资、其他资金增速也均有回落。
为筹集资金,地方政府开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浙江面向民间资本招商推介441个重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额达11830亿元。但由于政府项目一般 都是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盈利周期长或者利润较低。这些项目是否能足以引起社会资本的兴趣,有待进一步观察。
扩张隐忧
今年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偿债高峰。如果地方政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债务压力无疑将再度大增。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认为,地方版“4万亿”的一个隐患是会进一步恶化地方政府负债,使得地方债务偿还雪上加霜。
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占全国GDP和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重分别为26.93%和70.45%。全国范围今年到期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达1.8万亿元。
不过,地方政府认为大规模投资计划有助于债务的化解。
长沙财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对于8000亿元的投资计划,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看,投资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只有经济增长了,政府性债务才能更好偿还。”
今年也是长沙政府性债务的偿债高峰期,今年到期债务共265亿元。长沙市财政局在4月向长沙人大常委会报告时称,至2011年底,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为811.78亿元,超八成是银行贷款。今年上半年,长沙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24.1%。
该负责人称,今年长沙市政府性债务偿还都是有明确计划的,目前没有出现一例逾期,债务负担在可控范围之内。他说,偿还方式主要通过财政预算内资金、单位 项目经营收入,有的也通过向平台公司注入土地等资产,以拍卖等方式偿还,增强偿债能力。“如果还有缺口,所涉及到的一些投融资公司可以对债务进行展期或以 新还旧。”
记者采访的众多学者都担心,一旦地方政府重启大规模投资,在短暂的刺激过后,可能陷入更深重的经济衰退。产能过剩、大量烂尾工程、地方债务危机、银行坏账剧增等恶果将难以避免。
殷鉴不远,2009年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已经造成了钢铁、水泥、多晶硅等多个行业的产能过剩。
赵晓判断,世界经济形势仍不明朗,这意味着当前周期释放的过剩产能难以被快速消化,中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可能都将处于去库存、去杠杆化的阶段。如果再次推出地方版“4万亿”,代价不仅是过剩产能更难以被清理,而且会进一步透支未来几年的投资需求。
牛犁判断,地方政府希望重走扩大投资规模来拉动经济的老路,在当下已经行不通。目前应该做的是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落实减税,为企业减负。
相关日志
- 2012/08/26 -- 《金融时报》被夸大的中国投资数字
- 2012/08/18 -- 井底望天:地方融资平台:哪里圈钱?
- 2012/08/09 -- 鄂尔多斯:中国最富的城市在找钱
- 2012/08/09 -- 何清涟:地方版4万亿:“稳增长”旗号下的新一轮掠夺
- 2012/08/01 -- 中国经济显现黄信号,期待出台新的刺激政策
- 2012/08/01 -- 新京报:多地出台千亿级投资计划 学者称后果堪忧
- 2012/07/29 -- 《金融时报》长沙市推出1300亿美元刺激计划
- 2010/09/09 -- 谢国忠:现行错误政策将引发更严重危机
- 2010/06/18 -- 中金称4万亿刺激计划结束明年失业人数或达千万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33999?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