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27-2-2012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一連三天訪問中國,出席《二○三○年的中國》報告發布會。這份報告由世銀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撰,就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戰略提出建議,並對當前的「中等收入陷阱」發出警告,強調中國須及早深化改革,否則將面臨急遽的發展波折。
中國今年經濟增速放緩,除了需要消化過去四萬億元政府財政刺激、在若干行業形成的產能過剩外,還需要加快調整增長結構,扭轉「粗放型」成長的不可持續性發展缺陷。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二○一○年人均GDP為四千五百一十七美元。按世銀標準,中國已躋身世界中等收入國家之列。但平均數顯然掩蓋了地區發展巨大不均衡的差異,使中國面對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更為複雜,一旦無法突破瓶頸,所激發的政經風險也更高。
世 銀於二○○八年發表《持續性增長和包容性發展戰略》報告,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分析當經濟體突破人均收入四千美元水平後,往往難以逾越「高收入之 牆」,發展無以為繼。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至香港等亞洲國家或地區都成功突破,但拉美很多國家則跌入陷阱,喪失經濟擴張動力。
低收入向高收入轉型失敗,成因不易簡單概括。但成功國家的共同特徵是,經濟結構能夠成功轉入技術密集度更高的產業,自主創新活躍,服務業迅速成長,財富不斷積累,健全的制度有效吸納發展過程中各類矛盾。
由 於中國人口紅利未來十年逐步喪失,過剩勞動力不再,工資成本上揚勢必限制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增長,令一度帶動增長的出口產業萎縮甚至逐步消失。報告建議,中 國需要推動競爭與創新,並就國有企業進行管理改革,由資產管理機構進行監督,以確保資源的使用效率,並消除政治動機對營商本質的干擾。
很明顯,促進競爭、激勵創新和鼓勵民間創業無疑是釋放發展活力的關鍵,但制約國有企業扮演的角色,打破壟斷,降低私營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也意味把「發財權」從國家和少數利益集團手中向民間讓渡。
可以看到,中國經濟三十年改革,走到當前中等收入陷阱關口前,不僅需要經濟深化革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還牽動政治和制度改革的神經末梢。換言之,只有把包含政治、社會和經濟整體發展戰略成功轉型,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羈絆。
據世銀分析,這需要包括技術領先產業的形成、專業技術人才培育、提高創新能力、金融深化改革、社會和諧及政治廉潔等多維度的變革。
據外媒引述報告內容,其中一項重點議題是強化對國有企業的管理,向民間企業「鬆綁」,釋放發展與創新活力。看深一層,國有企業的壟斷性問題,不僅牽涉市場對民間開放,還包含中國國家主導資本的發展權利重新分配。
從 政府財稅收入佔GDP比例不斷上升看——去年財政收入進一步突破十萬億元人民幣,國家操控的社會資源愈來愈多,但全國職工工資佔GDP比率,過去五年,只 徘徊於百分之十二至十五之間,個別年份更出現實質下降,國富而民窮,分配失衡,這種發展形態,對強化內部需求與消費相當不利。
佐利克今次赴 京,在六月底離任前,親身以「圓滿行動」來完成前年向副總理李克強提出這個聯合研究項目,臨別「贈言」。很清楚看到,中國要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發展瓶頸,關 鍵是能夠擴大私人部門的經濟活力,激發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通過政治改革進一步鞏固個體的權利,把由官僚與少數利益集團壟斷的「發財權」回歸民間。
from 政經評論 http://kurtlau.blogspot.com/2012/02/blog-post_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