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3 February 2015

亚洲借款人行走于债务钢丝上

来源: 
巴伦周刊
有一则车尾贴这样写道:我欠债,我欠债,所以我赶路去工作。这样的车尾贴在亚洲几乎见不到,你肯定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亚洲已对债务形成了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嗜好,尽管该地区素以节俭和储蓄著称。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经济学家阿赫亚(Chetan Ahya)对亚洲债务问题及其对该地区经济、货币和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阿赫亚和他的团队最近计算得出,2014年亚洲(不包括日 本)的整体债务规模已增至该地区GDP总和的205%。该比率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1996年为139%,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2007年为 144%。亚洲地区两大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的债务规模快速上升,但增速最快的要数中国内地。中国内地的债务规模占GDP的比率已从2007年的 144%升至2014年的244%。
目前债务比率最高的是香港和韩国,均相当于GDP的278%,其次是新加坡,为251%。(债务比率最低的是印尼、菲律宾和印度。)如果你认为香港 和新加坡是金融中心,因而不会因债务高企而受到影响的话,还是要再想想看。香港和新加坡的很大一部分债务并非是对海外借款人的金融债务。公司债相当于香港 GDP的212%,新加坡GDP的174%。家庭债务分别相当于香港和新加坡GDP的65%和77%。
当然,并非所有新债都是不良债务。亚洲需要更大的债券市场来削弱银行的主导地位,为储户提供更好的收入来源,并更有效地配置他们的财富。
但高杠杆在收入快速增长时能产生最佳效果,在当前亚洲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却无法产生这么好的效果。随着借款人和放贷机构在危机后大量借款和放贷, 决策者也纷纷迎合,以便重振经济增长,使之保持亚洲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中经历的速度。如今,随着亚洲经济体变得更富裕、成本上升以及人口老龄化,保持高增速 需要借更多的债。
这就是亚洲目前面临的危险处境:债务增长放缓,但增速仍高于经济增速。这就意味着亚洲实际上是在借新债偿旧债。随着通胀的放缓,决策者几乎别无选择,只能降息,否则可能出现一波痛苦的破产潮。
最危险的信贷形式之一是外债,也就是以别国的货币借款。随着暴跌的本币使以美元和其他外币计价的贷款的偿还成本更高,外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之一。好消息是,相对该地区经济规模而言,目前的外债水平比1997年低很多。
但这些外债中大部分都是短期债券,即那些必须在一年或两年内清偿的债务。1997年短期债务占亚洲外债的比重不足五分之一,但现在已经超过了二分之 一。其中的风险不仅在于偿债期限变短,还在于亚洲或国外不断恶化的形势会促使债权人在贷款到期时不再发放新的贷款,整体信贷供应因此减少。
在亚洲通过降息刺激经济增长、而美国准备加息的背景下,以上就是亚洲目前面临的风险。投资者在亚洲的投资收益和在美国的投资收益之间的差额正不断缩小,这促使他们已经开始将资金撤出亚洲,转为买入美元。
外币债务减少还隐藏了一个相关风险,那就是以当地货币向外国债权人借的款。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措施曾促使追求更高收益率的主要以美元放贷 的债权人转向亚洲货币。但现在亚洲的回报率正在下降,而美国的回报率正在回升,这些债权人可能因此抽身而出,亚洲货币会因此失去支撑。
虽然亚洲的外债规模低于1997年时的水平,但从外国银行借入的贷款规模依然很高。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简称BIS)的数据显示,截至1996年底亚洲借款人从外国银行获得的贷款占亚洲整体GDP的比率不足13%,而截至2007年 底已经升至24%。从那时起这一比率有所下降,但仅降至19%。
此外,全球性银行对亚洲提供的贷款可能会开始减少。BI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外国银行对亚洲地区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减少了近 2%,至4.32万亿美元。外国银行仍在增加对台湾的贷款,因为美国需求回暖将令台湾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受益;资金需求较大的香港和印尼也仍能够继续获得外 国银行的贷款。但这些银行已经减少了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国发放的贷款,同时还减少了对新加坡和韩国的信贷供应。
也许这最终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但由于美国于今年晚些时候加息的可能性增大,外国银行贷款减少可能是全球信贷全面撤出亚洲的开始。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1502/%E4%BA%9A%E6%B4%B2%E5%80%9F%E6%AC%BE%E4%BA%BA%E8%A1%8C%E8%B5%B0%E4%BA%8E%E5%80%BA%E5%8A%A1%E9%92%A2%E4%B8%9D%E4%B8%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