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0 February 2015

「兒童食堂」援助日本貧童渡難關

本文由公庫合作伙伴【島弧・黑潮】――Japan Broadcast提供
每天只吃市販便當或麵包解決三餐的孩子,家計吃緊而不吃飯的孩子。支撐心靈與身體成長的「飲食」基礎正動搖著。想用現做的溫暖料理援助各種生活困難的孩子們,「兒童食堂」的試辦計畫正擴散至日本各地。
「終於不用自己一個人吃飯」,「原本很煩惱沒有學校供餐的暑假該怎麼辦」。圍著餐桌的孩子們不經意地吐露出這樣的心聲。
NPO「青少年的棲所-kiitos」(東京都調布市)位於日本東京地下鐵京王線つつじヶ丘(Tsutsujigaoka)車站前一棟餐飲業入主的大樓三樓。
2年前開始到kiitos用餐的國中男生一直無法忘記在這裡第一次吃到的肉醬味。家中飲食是以麵包跟泡麵為主。這幾年幾乎沒有吃過親手現做的料理,因為經濟因素有時則是不吃飯。他說道:「好多年沒吃過學校營養午餐之外的義大利麵。真是太棒了。」
曾任職東京都調布市以國高中生為對象的兒童館輔導員白旗眞生(65歲)在五年前成立了NPO「kiitos」。當時成立的主旨是想提供一個青少年能自由自在待著的場所,在這裡可以讀書、遊戲或是睡午覺。
然而,NPO開始營運之後,發現有許多孩子飲食並不均衡。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父母親生病、經濟窮困或是虐待。開始於一週五天的活動日提供午晚餐。此服務並非無條件供應,是以聽取家庭狀況後判斷有需要的孩子為對象。
服務需求登錄者有220位。大多是由市的孩童家庭援助中心等機構介紹而來。其中約有15位國高中生每天會到kiitos用餐。餐飲免費提供。租金等 營運費用來自市的補助金或捐款。食材費則仰賴農家或援助團體的捐款。 NPO創立人白旗強調包含飲食的生活援助之重要性。「有均衡的飲食才能好好念書。孩子生活基礎的均衡飲食不能等」。
東京都大田區的蔬果店「隨興八百屋-感恩之心」每個月兩次會在店門口掛上門簾。店主人近藤博子(55歲)利用曾經是居酒屋的廢棄空間,與志工們於2012年的夏天開始共同營運「兒童食堂」。
菜單是以法式鄉村鍋料理等蔬菜類為主。每次約20人一起圍桌用餐。等待父母回家的雙薪家庭兄弟。也有下班後去育幼院接孩子過來用餐的母親。在這裡用餐的並非一定是生活困難的家庭。一起吃飯時也是可以看到家人間的代溝。近藤說道:「大家聚在一起吃飯會產生改變」。
kiitos等兒童飲食援助團體於1月12日齊聚一堂,於東京都內舉行首次的「兒童食堂高峰會」,約有200人參加。團體間的援助對象與營運方式雖有不同,但想透過援助網絡協助脆弱孩童生活的想法是相同的。
「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無法外出。孩子只吃過便利商店的飯糰,而不知炊米味」。川崎市NPO財團法人自由空間(Free Space)的理事長西野博之在會議上報告了這樣的案例。公辦民營的拒絕上學孩童的棲身之處,其主要活動便是提供熱騰騰的午餐。
「要町朝霞兒童食堂」(東京都豊島區)於2013年設立。前公司員工的山田和夫每個月2次開放自家空間,提供由志工料理的晚餐。單親家庭或外國人的孩子們共約35人在此食堂用餐。食材由附近的商店或農家捐贈。
「兒童村:國高中生的安心車站」(東京都荒川區)是由志工們借用民家設置而成的國高中生棲所。援助內容除了學習輔導之外,還有每周一次包含工作人員 約30人的晚餐時間。米是由援助團體提供,同時也向外募集資金(一人一千日圓)。亦有兒童料理教室的活動。NPO代表大村みさ子表示:「希望孩子們可以學 習到基本的求生技能」。
援助活動如野火般持續擴散。横浜市的NPO財團法人「Space nana」預計自2月開辦每月2次左右的兒童食堂。於東京都八王子市也有大學生志工計畫於2月開始定期舉辦兒童食堂。在高知市則有青少年事件的專職律師們 籌畫著,自夏天開始定期提供每周三天學習輔導與用餐援助的計畫。
據主辦高峰會的NPO財團法人「豊島兒童もWAKUWAKU網絡」表示,關西地區也有好幾個團體正在籌畫或討論兒童食堂的實行計畫。該NPO理事長 栗林知絵子說道:「家庭的樣態與生活步調多元,大家無法一起團聚在餐桌前的生活方式日益增加。希望在此議題上多少能有所助力」。(小林未来、田中陽子報 導)
新聞註解:「兒童貧窮問題」「兒童貧窮率」於2012年打破過去紀錄,高達16.3%。貧窮率是指計算包含兒童的全體國民所得,以家庭收入為單位由 上而下排列,其家庭未達整體平均所得一半之未滿18歲者比例。為解決貧窮問題由父母傳給下一代的「貧窮世襲問題」,日本自2014年1月開始實行「兒童貧 困對策法」。學習輔導等兒童援助活動於日本各地展開,飲食援助亦為其中一環。
文章來源
http://www.asahi.com/articles/ASH1H4F21H1HUTFL00C.html


from 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2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