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中國問題研究者普遍轉向對中國模式持悲觀態度,中國國內也在熱議革命。中國的精英群體壟斷政經權力,對中下階層進行榨取,是國家失敗的根源。鞏固權力的改革已死,再造共和、實現民主的革命才是中國重生的希望所在。
1年前的 1月 2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宣稱「中國崩潰論可以休矣」,在歐債危機日深、中國卻增長超 9%的背景下,似乎理直氣壯。1年後的 1月,當習近平吟誦「風景這邊獨好」時,卻多了許多「雜音」。國內的焦慮乃至絕望不論,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李成在總統備忘錄裏提醒:中國存在革命或發動戰爭的可能;新加坡的海外智囊鄭永年則撰文警告:中國可能發生「廉價革命」。更大的共識則可能是民主季刊(Journal of Democracy)最新一期的專題:中國面臨臨界點 (China atTipping Point)。
甚至,新晉政治局常委的王岐山也向中共官員們推薦了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不論他的初衷為何,各地的官員們紛紛搶購這本書,或真或假地閱讀一百多年前的另一個專制政體如何垮台,不由讓人認真思考一個問題:革命真的要來了嗎?
中國模式遇冷
早在七八年前,憲政學者陳永苗就說破了一句當時很多人想說而不敢說的大實話,「改革已死!」。於是,在中國版的「皇帝新衣」中,他扮演了那個小男孩的角色。結局當然是和安徒生的原版不一樣的。陳永苗不僅沒有把騙子們趕跑,反而讓騙子們更加生意興隆,他自己的日子卻愈來愈不好過。其實,陳永苗的話還是留了面子的,「改革已死」的邏輯推論當然就是「革命將至」,但他並沒有這樣說。直到最近,他也只是加了「民國當立」,避免提革命二字,儘管誰都知道,沒有革命,民國如何能立?
不過,最近一段日子,人們不經意間發現,革命已經成為海內外學者討論中國問題的一個熱門話題。最讓人驚訝的是,你會發現,原來對中國模式十分看好的一些海外華裔學者,現在也在談論革命的可能性。政治敏感的人不禁會問,這是怎麼回事?為此,我專門採訪了美國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學教授裴敏欣,以便了解美國方面有什麼背景導致了這種轉變。
裴敏欣對中國模式一直持悲觀態度。採訪中他說,不看好中國模式的觀點在美國學界已經成為壓倒性的主流。那麼,促成這個轉變的轉折點在哪裏?裴敏欣認為是薄熙來事件。接下來的問題是美國學界對中國態度的轉變與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判斷有沒有關係?裴認為,美國研究中國學者的觀點不受美國政府的影響。不過他認為,與中共領導人打交道的直接經驗,讓奧巴馬感覺不好。裴說了一個細節:為了在胡錦濤答謝奧巴馬的國宴上向美國人炫富,中國使館把華府所有大酒店的法國名酒 Lafeite全部搜購一空,每瓶價格高達 3200美元,而美國國宴的葡萄酒每瓶一般不超過50美元。奧巴馬從這類細節中看到了中國的政治腐敗。不過,裴敏欣並不認為美國人已經判斷中共政權會崩潰,更不認為奧巴馬在連任後會採取促成中共政權垮台的干涉政策。裴的判斷是,從奧巴馬的立場出發,美國不相信,也不希望中國未來幾年發生嚴重的政治動盪。
也就是說,海外學者普遍對中國模式轉向悲觀,並沒有什麼「境外敵對勢力」的陰謀背景,而完全是中國內部形勢所至。那麼,除了薄熙來事件,中國大陸還有什麼重大背景讓李成這樣本來對中國和平崛起信心滿滿的中國問題專家,竟突然間建議奧巴馬要做好中國內部發生革命和對外發生戰爭的準備了呢?
最大的因素是中共十八大新上任的新領導人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因素。中國大陸內部的經濟和社會危機一直在深化,這本來不是什麼新問題。薄熙來事件的發生讓外部世界看到,中共高層不僅對於如何應對這些危機分歧嚴重,而且,更要緊的是,薄熙來本人的所作所為以及中共高層處理這一事件的所作所為,讓很多人對中共高層的領導人的治國能力有了根本性的質疑。中共新領導人究竟要把這個國家帶向何方?他們為了保住權力會走多遠?
新領導人有兩個標誌性的事件,都讓外部世界摸不清頭腦。一件是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升級,對外展示出不怕打一仗的強硬姿態,對內則不怕
使用直接操縱民眾搞反日遊行的非常手段。另一標誌事件就是着力反腐。主持反腐的新常委王岐山不僅擺出動真格的架勢,而且公開向大陸學者推薦托克維爾的名著《舊制度與大革命》。這兩個標誌性事件明確地告訴外界,新領導人對中國大陸形勢的判斷要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嚴峻,另一方面,則讓你完全看不清楚新領導人的對未來的規劃。我以為這就是革命成為有關中國的熱門話題的大背景。
熱議革命
革命的話題究竟有多熱?這可以從關注這個話題的人數之多看出來。學者朱學勤的報告「革命的產生機制與革命的三種話語」,發表於共識網上,幾天內點擊數近 4萬。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教授趙鼎新的文章「當今中國會不會發生革命」僅共識網的點擊數就超過 19萬。
坦率地說,如果沒有王岐山公開推薦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這本書,很難想像中國大陸能夠如此公開並且相當有深度地討論革命為什麼會發生和會不會發生這樣高度政治敏感的話題。不過,以托克維爾一個多世紀以前關於法國大革命的知識成就,來理解21世紀的中國可能發生的革命,顯然是十分不足的。中國精英需要更新、更系統,也更透徹的理論來理解正在發生的政治和社會轉型。幸運的是,就在 2012年,美國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恰好針對這種需求。這本書就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達龍·阿塞莫格魯和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詹姆斯·羅賓遜的新書《國家為何失敗》。
「榨取體制」是中國模式失敗的原因
這本受到學術界高度評價的重要著作試圖回答一個困擾了學者們幾個世紀的大問題:為何有些國家繁榮,有些國家貧窮?兩位作者的分析貫通古今,他們的結論是,政治和經濟體制决定了國家的前途:包容性的體制帶來繁榮,反之,如果精英群體壟斷了政治權力,就會形成一種「榨取體制」(extractive institutions),而這種榨取體制,終將帶來貧困和革命。
對中國讀者來說,這本書比許多一般性的西方譯著更有價值,因為作者用他們創造的理論對中國模式做了系統評估。本書事實上回答了為什麼中國難以避免一次新的政治革命這個所有人都極為關切的核心問題。
該書作者認為,中國模式創造的經濟增長奇蹟,是在榨取性的政治體制下,發展包容和開放性的經濟體制的結果。那種以為市場經濟的發展自然會帶來政治民主化的假設並不成立。因為榨取性的政治體制可以把新的財富不斷用於強化少數人的特權,強化榨取性的政治體制。要突破這種循環,需要政治革命。但是,歷史的經驗表明,政治革命並不一定會成功。
《國家為何失敗》一書把人類對歷史的解讀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為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今天面對的變革和挑戰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知識和啟示。讀者會發現,這本書能夠澄清不少中國學者一直爭論不休的問題,如地理和文化到底與經濟繁榮是什麼關係,集權與分權與經濟發展又是什麼關係?對於任何一種簡單化和意識形態化的歷史解讀,這本書都是一劑良藥。
阿拉伯之春標誌着窮國的政治轉型進入了又一個歷史性的關口(critical juncture)。該書的作者顯然想用自己的學識助一把力,增加他們民主轉型成功的機會。
在大陸的語境下,中國知識人對革命的議論能否有這樣的功效則令人懷疑。以受到讀者追捧的趙鼎新之文為例。且不說該文迴避了中共合法性危機之來源這個要害問題,文章斷言革命不可能在近期發生的理由也很難站住腳。
其實,革命成為海內外一個熱門話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大陸近幾年內發生革命震蕩的可能性正在迅速上升。基本的原因在托克維爾的書中已經講到了。
就是說,新上台的領導人為了鞏固權力必須改革,而一旦要對這個高度腐敗的國家機器動手術,中國大陸就進入最危險狀態。習近平上台剛過百日,我們就已經看到這個邏輯正在展開的種種跡象。
《國家為何失敗》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達龍·阿塞莫格魯和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詹姆斯·羅賓遜合著2012年 3月由 Crown Publishing Group出版
- 與現代化理論的期望相反,我們不應指望威權體制下的增長會導致民主和包容性政治體制。
- 中共和權力不斷增長的經濟精英未來幾十年內最大可能性就是緊緊抓住權力不放。果真如此,我們的理論預見是,基於創造性破壞和創新的增長將不會到來,驚人的增長率會慢慢蒸發。這個結果絕非是註定不變的,而是可以在增長的極限到來前轉型為包容性政治體制而避免的。不過,沒有理由期待向包容性政治體制的過渡會自動發生而且毫無痛苦。
- 中國經濟在威權的,榨取性的政治體制下的增長雖然可能繼續一段時期,但不可能轉化為那種由包容性的經濟體制和創造性的破壞所支持的持久增長。
—羅小朋摘譯
他們這樣評論「中國崩潰」
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教授
- 知識階層理想主義的激進化、社會與日俱增的不滿因素和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有效通信技術,只要這三種要素有效結合在一起,就很容易造成一場勢如破竹的廉價革命。
- 如果政治不能隨着社會的變化而變化,或者執政者硬要迫使變化了的社會向政治權力「投降」,那麼執政者和社會的矛盾必然會激化。
- 一旦革命來臨,無論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都必將成為受害者;其中,改革的阻礙者,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既得利益者,更會成為革命的對象。
裴敏欣
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治學教授
- 目前,政治改革的需求十分緊迫,因為我們知道中國政府如今毫無可信度,它主要靠壓迫來維持統治。官員的巨額財富積累不僅體現在頂層,更貫穿整個統治系統。一旦改革不可避免地發生,這些藏在國外的財產將打開整個政權迅速崩潰的可能性,因為既得利益者將無心抵抗、只想逃走。
- 政府導向的投資常常用於官員的政績工程,這將延誤中國實現其經濟目標;國家的腐敗將加深;公眾的基本醫療保障和教育制度的惡化將導致社會矛盾加劇和群眾不滿,腐蝕黨的支撐基礎,使共產黨在經濟和政治的震盪不可避免地降臨的時候更加虛弱。
- 中國的經濟問題積重難返:超強的國有經濟浪費了資本,同時擠壓了私有領域;系統性的效率不足和缺乏創新;貪得無厭的統治精英一門心思地要為自己謀利並享有無上特權。
李成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
- 國家壟斷是中國政治經濟的主要問題,它已經不受控制,也是產生腐敗的主要原因。這些壟斷產業毫無創新意願,他們傷害着中國的私有領域、中產階級,也傷害着國外公司。領導者必須解決這一問題,因為中國的經濟即使不面臨崩潰,也將無法保持他們期望中的增長速度;同時,非國有領域的中產階級即將被推到造反的邊緣。
- 中國面臨許多可能引爆危機的嚴重問題,包括逐漸放緩的經濟增長、普遍存在的社會騷動、猖狂的官員腐敗、陰險的精英內訌,以及因中國與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邊界爭端而甦醒的民族主義狂熱;因此,中國存在爆發革命甚至戰爭的可能性。
- 2012年,中國的GDP增長達到1990年以來最低點,這不僅是歐債危機的影響,更顯示出中國威權政治統治的瓶頸。
趙鼎新
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學教授
- 中共政權合法性問題的關鍵在於:第一,國家在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式微後再也拿不出一個能被廣泛認可的主流價值體系;第二,國家不敢(或者不願意)把合法性的重心轉移到程序合法性的層面上來;第三,國家對於績效合法性產生了過度的依賴。
- 圍繞着金錢所產生的種種利益,使得大量的利益相關者帶着工具理性圍聚在政府周圍。這些人對體制毫無忠誠可言,他們一方面死死地把住體制的大船,另一方面則隨時準備另尋高就甚至搞狡兔三窟。
- 即便中國沒有馬上就發生革命性動盪的危險,只要國家的性質得不到根本性的改變,再發生一次革命的危險在中國始終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人自己的代價」的確「沒有付夠」。
如欲閱讀《陽光時務週刊》其它精彩內容,請購買/訂閱《陽光時務週刊》。香港、澳門所有 7-11/OK/Vango 便利店、報刊攤,香港誠品書店及其他各大書店均可購買;全台各大書店(金石堂、誠品、何嘉仁、Fnac、敦煌書局、Page One、金玉堂、諾貝爾、墊腳石)網路書店(博客來、讀冊生活)亦有銷售,馬來西亞可在紀伊國(Kinokuniya)、商務書局、大將書行、城邦閲讀花園、Borders(雪隆The Curve, The Garden, Tropicana, 檳城Queensbay Mall)、雜誌連鎖店MyNews.com)購買;您也可透過 www.subisunaffairs.com 訂閱半年/全年/兩年的雜誌,現在訂閱更有機會享受高達五折的優惠。
from 陽光時務週刊 · iSunAffairs Weekly http://www.isunaffairs.com/?p=1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