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1 March 2013

反思香港财政预算案

FT中文网 聚合全文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 严飞 2013-03-19 (www.ftchinese.com)

每年2月香港政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可谓是香港人今后一年个人经济走向趋势的晴雨表。是如2003年政府财政赤字当头,只能交更多的差饷和税赋帮助政府共度难关,还是一如既往地享受各种减税退税的政策优惠,优惠幅度又有多少,这些都与港人的生活素质息息相关。

2月27日,香港政府公布了新一年的财政预算案,由于2012/13年度政府的财政盈余达到649亿港元,表现高于预期。加之今后四年(2014-17)香港的平均通胀率预估会维持在3.5%的低水平。倾向减税,增免税额,回应中产和基层市民的诉求,依旧成为了今年的主题。

针对中产阶层,一向视中产价值为社会支柱的香港政府自然不敢轻易懈怠,预算案提出了一系列一次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一次性拨款45亿港元向全港住户提供每户1800元的电费补贴;宽减2012/13年度75%的利得税、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让153万名纳税人会受惠;宽免2013/14年度商业登记费(2000元),让120万名经营中小企业的企业主受惠;同时又推出两项免税额的调整,包括把个人进修开支扣除额的上限由现时6万元提高至8万元;把基本及额外子女免税额由现时6.3万元提高至7万元。调整后,2013/14年度初生婴儿在出生年度的免税额将为14万元。

要达到"人人有得益"目标的财政预算案,当然必须照顾到香港社会各阶层的需求,特别是香港的基层市民和低收入人士。其中的措施具体包括:港府拨款27亿元,向领取综援、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及伤残津贴的人士发放额外津贴,金额相当于一个月的综援标准金额、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为公屋租户代缴两个月公屋租金,至于居住在香港房屋协会乙类单位的非长者住户,政府会为他们缴交两个月租金的三分之二。同时,港府还将预留1亿元拨款延续并改善短期食物援助服务;并向关爱基金再注资150亿元,连同基金原本50亿元政府注资,预计每年投资回报超过10亿元。扶贫委员会将利用这笔注资,为十多万处于现行社会安全网以外的生活困难人士提供扶贫援助。

作为连续19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的香港,为强化自己自由经济市场的地位,吸引外资、促进本地经济贸易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推行简单的税制和低税率,即不设增值税和营业税,主要税收来源是直接税中的企业利得税、个人薪俸税等少数几个税种。香港380万劳动人口中,只有约120-130万人须缴纳薪俸税,而占整体收入很大比重的600多亿元利得税,只由几百家公司来承担。税率低、易操作的税收政策,再加之自1993/1994财政年起,香港政府差不多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税项宽减措施,这些都成为香港吸引国际人才、招徕外部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

然而另一方面,这一税收政策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由于香港的低税率政策使得税收只占政府财政总收入的一小部分,所以为了弥补税收收入上的不足,香港政府将卖地收益、物业投资利息等非税项收入视为自己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反映出以地产带动经济的港式发展模式。而如若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卖地收益大减,香港这种高地价低税率发展模式便会导致政府的经营账户和综合账户均出现财政赤字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港府财政赤字,就是由于当时非税项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高达80%所致。而今年649亿港元的财政盈余,也恰恰得益于去年全港楼市造好,楼市交易活跃,港府加快卖地增加土地供应,地价收入较预期增加了91亿元(财政盈余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印花税收入的大幅增加,比预期多出60亿元)。

香港这十年来急剧恶化的贫富差距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从基尼系数来看,香港已经由1981年的0.451增加至2011年的0.537。香港的贫穷率亦升至17.8%,贫穷住户数目则为46万户,为过去十年来最高数字。诚如我此前文章《贫富悬殊扩大下的M型香港》里所指出的,伴随着香港中等收入住户比例的逐年萎缩,以及家庭收入差距走向两极化,香港已经逐渐凸显出"M型社会贫富悬殊"和"中产向下流"的社会转型特征。

在这种情况之下,香港的税制却无法发挥较大的所得分配作用:由于薪俸税、利得税这些直接税种均采用标准税率,对高收入人士和大企业来说只是一种比例税,宽减税务将使得香港中产阶级成为最大的收益者。而低收入者较高收入者本身就得交出更多的收入份额去支付像商品及服务税这些一般消费税项,减税措施又往往无法涵盖低下阶层市民,港府只能通过派发"大利是"、宽免公屋租金等一次性措施补助低收入人士。虽然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香港的弱势群体,但不难看出,今年的诸多纾缓措施和减税规模,已经逊于去年(譬如宽免全年差饷上限由去年的每季每户2500元减少至1500元,宽减薪俸税及个人入息课税的上限由去年的1.2万元减至只有1万元)。而且为了达到平衡预算的目的,2013/14年度财政账目预计会达到49亿元的赤字,因此一味地通过各种一次性减税和增加免税额方式,是难以在根本上满足基层市民更大范围和更高依赖度的"派糖"诉求。如何增加持久发展的竞争力,维持社会向上流动的动力,才是香港政府在今后需要仔细考虑的议题,这也同样值得内地深思。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著有《门槛上的香港》、《我要的香港》等书。)

本文责任编辑: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Sent with Reeder
From 新獨立觀察 TWITTER : http://twitter.com/#!/NEOBSERVATION RSS訂閱: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备注:1.发email到get@psiphon3.com获取翻墙软件赛风3;2.安装Wuala,查找和添加gfwblog为好友,可下载各类翻墙软件;3.通过http://www.feedmyinbox.com输入本站rss地址,可将本站的每日全文更新免费订阅至邮箱(无广告),绕过GFW审查;4.以上涉及email的部分,为了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麻烦,强烈建议仅使用gmail,不使用国内绝大多数邮箱。5.如果打开网页端gmail存在困难,可以使用如thunderbird类的邮件客户端,或者在手机上使用邮件推送,那么可以安全方便地使用gmail。


from 新獨立觀察 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2013/03/blog-post_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