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2012年10月26日
撰文:石傲枝
欄名:枝梧以對
全球都在說現在是知識型社會,幾屆政府老說著要發展創意產業,香港人創意無限,為何至今未能創造出世界聞名的創意產品?香港的高地價絕對是其中問題之一。
由車房發迹說起...
不少創意產業,發展的嬰兒期很長,早期都只是在「燒銀紙」,等成長至某個關鍵規模(Critical mass),之後才會爆炸性發展。Google的第一個辦公室,是創辦人朋友家分租出來的車房辦公室(garage office),Google「燒了好幾年銀紙」,才由其車房公司發展至有盈利的公司,以後才有今天的領導地位。遊戲公司Rovio由收到第一筆投資資金起,花了四年時間才創製出Angry Birds這神話遊戲,在Angry Birds面世前幾近破產,最後四年頂過了,才有今天年利潤5千萬歐元的娛樂王國。
歐美國家創業產業發展較易,其低租金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試想一下,若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跟Sergey Brin是香港人,某天想到個好點子,就算照樣收到第一筆十萬美元的創投資金,在香港這個貴租城市,恐怕頂不了那麼多年貴租,或剛達至收支平衡就被瘋狂加租,公司早就胎死腹中,兩位天才大概只能「腳踏實地」在地產公司或金融機構找份工作,今天的千億王國就只能是空想。
高地價扼殺香港
香港的高地價,一向被指是香港地少人多的結果。但隨著近年各方對香港土地供應的研究,以及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大概所有人都已知道這說法跟事實相差很遠。但香港政府仍死命抱著高地價政策不放,恐怕跟香港政府長期依賴賣地收益有關。
香港政府名義上推行所謂低稅率,但觀乎政府財政收入來源,長期大量依賴賣地收益,其實際效果等同政府在利得稅入息稅以外,另外開徵「地稅」——發展商以高價投地,其高地價的成本輾轉由所有最終用家承擔,變相等同每個租戶或置業人士付此地稅。這樣的「地稅政策」,有稅收之壞,卻無稅收之善,它加重工商業及市民生活成本,但卻並不像稅收按利潤收入比例分擔,卻是包括低收入人士或年輕未有盈利的企業人人有份(大地產商反而可以把成本轉嫁)。如此地稅,對創意產業而言尤其是致命傷——企仍未有盈利時已經要繳納,就像把會下金蛋的鴨還未成長就先宰了,金蛋哪能生下?
放棄高地價 孕育 Angry Bird 救香港
若香港減少依賴賣地收益,放棄高地價政策,最終令商業租金成本下降,雖看似政府收益下降,但一眾高增值的創意產業不致在發展初期因租金而無法成長,最後就算香港人不爭氣長不出Google這些龍頭企業,只要有多幾家如Roxio等的較小的創意企業成功跑出,在其真正達至盈利時,其利得稅收將相當可觀,可補償賣地收益減少的收入。
而創意企業得以發展,亦可改善香港的產業結構,不至只依重金融地產這些動軋受外圍影響的行業,不需在每次經濟下滑時全民當災。
from 石傲枝文集 http://www.ojeerock.com/2012/10/larry-pagegoogle.html?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ojeerock%2FoxEY+%28%E7%9F%B3%E5%82%B2%E6%9E%9D%E6%96%87%E9%9B%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