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洲電影市場掀起一場懷舊風,
不少電影都以緬懷昔日無疾而終的初戀愛情故事為題材,
來引起觀眾的共 鳴。今年,韓國電影《初戀築跡 101》亦以此為題材 (電影海報亦以一句:「我們所有人都經歷過的初戀」為賣點),
成為韓國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愛情電影,
吸引了超過410萬人次入場,亦印證了此現象已為當中亞 洲電影的一大新趨勢。
近日《初戀築跡 101》亦登陸香港電影市場,有韓國女子樂隊Miss A成員秀智、韓劇天后韓佳人、《高地戰》新人王李濟勛,以及《
善德女王》主角嚴泰雄擔正,固然是吸引觀眾入場的主因。然而,
電影借一對在大學「建築學概 論」課上認識的一對男女的愛情故事,背後探討有關韓國當下30-
40歲一代懷舊風氣、對初戀的愛情觀和「那些年」
的韓國社會變化,是一套不錯的參考電影。
韓國冒起的30-40一代
近年不少成功的韓國電影,
不約而同都以70至80年代的韓國社會為背景構築故事的主軸,
例如半年前上映的《Sunny》。然而韓國文化工業一向以細緻見 稱,理解30-40世代 (或稱為Generation X) 的觀眾卻往往因年代不同未能產生認同感的投射。
因而近期韓國電視電影業開始刻意製作以90年代為大背景的節目和
電影,並大受歡迎。如《順藤而上的你》、 KBS Gang Concert音樂節目中的《Great Legacy》部份等等。
仔細來說,這批觀眾大多是70年代中至後期出生、
屬90年代的大學生,並成為韓國經濟起飛受惠的最後一群。
在價值觀來看,他們比50歲的一代更敢於接受新 科技的文化衝擊,
卻又比20歲那一代多一分曾經經歷社會文化改革的風霜品味。
在韓國社會學稱為「夾心階層」的30-40代,
因為相比於50代來說,欠缺對 韓國進步歷史的第一身參與和貢獻,
並失去20世代年青人掌握科技資訊脈搏的衝勁和凝聚力,
往往在消費和文化取悅上得不到主流社會的著重,而且因為這一代人 沒有像上一輩在韓國憂患中聚合成一股強大的階層歷史觀,
在面對IMF危機和不少財閥 (Chaebol) 瓦解後,最後變成一個個受新自由主義經濟打擊下的孤獨個體,
就正如電影中的男主角一樣,在層級明顯的建築設計公司工作,
只能一直僵持在所長與部長下成為公 司的一低下職員;在家中仍要在經濟上支持著剛退休父母的開支,
難以平衡地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這可說是當下韓國不少30-
40代的普遍出現的階層現象。
然而同樣作為40代的導演李勇周,
在電影中巧妙地把跨越時代的演員、編劇、季節和地點揉合,
強化了電影的市場價值。他先把電影建立在兩條平行發展的時空 上,
開首交代了一對在大學建築概論課堂上相識的男女多年後分別以建築
師和客戶的身份重逢的現況,
卻同時用上了青年偶像演繹出他們共同在90年代大學時期邂 逅的片段,這一方面照顧了30-
40代對曾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那些錯過初戀回憶的共同感,
當下年青一代卻又可以以看偶像劇的心態欣賞電影,這可說是這部電 影能夠成為韓國愛情電影票房史上第一位的主要原因。
Gen X的懷舊力量
把 90年代成描繪成新興的懷舊對象,
電影中曾經穿鑿附會出不少對當年韓國社會文化的時代味道,
當中尤以音樂最令觀眾感受深刻。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在大廈天台一 邊聽著Discman放著金東律的 <記憶的習作>一曲,一邊遠眺首爾全境的面貌,
肯定是當中的經典場面之一。
談到音樂,原來不少30-40代的觀眾對當下數碼化下的韓國音樂 (K-pop) 產生厭倦,
認為那個屬於他們和在剛步入工業化時期的韓國音樂年代,
大體上還算可以在商業與藝術價值上取得平衡,但在2000 年後過度的著重商業包裝,反而令原有的藝術比例慢慢減少,
變成只是觀能上的短暫刺激,
這亦不難怪近月多位當年紅極一時的韓國歌手的EP,
有再起熱潮的趨 勢,如 Exhibition、金建模、李素娜和金東律等等。另外,
跟香港類似的是,在近年韓國大熱的歌唱比賽節目中,如 (Superstar K)、(I’m a Singer)與 (K-pop Star) 亦邀請了不少90年代的歌手擔任比賽的評審 (申昇勳、李承桓、李恩美),而參加者也以他們的歌曲參賽,
可見90年代的確成為現時韓國大眾文化懷緬投射的對象。此外,
從消費生活層面來看,位於首爾弘 益大學附近和主打以播放懷舊歌曲的「In Between Night and Music」(밤과 음악 사이)酒吧,便成為30-
40一代勉懷過去90年代美好光陰與音樂的最後樂土。每逢週末,
都有數以十計的30-40代人齊集那裡,在對酌和音樂間回想昔日 的令人懷念的點滴。
此外,電影中的BB機、Pentium Hard Disk 1G的電腦、Dr Martin的黑皮鞋、Sony Discman、金東律的唱片、還有那件冒牌串錯字的「
GEUSS」T-shirt,
通通是在90年代的韓國曾經風靡一時的流行消費產品,
曾經在90年代 經歷學生時代的,想必也會對電影裡種種「文化符號」
勾起的回憶感到共鳴。而且,電影裡提及「那些年」的男女約會時,
不禁令人回想起那時與初戀情人約會時, 第一次用定型水和mousse 戰戰兢兢地塗上頭髮那一刹那的不安感和那怎弄也弄不好最後卻洗頭
從新再試的純真日子,這些點滴對男生來說,
尤其是那些化學物質所帶出的濃烈氣味,大概就是 「那些年」初戀時令人難以忘懷的原因。
韓國世代的初戀觀
能夠在韓國吸引超過有410萬人次入場, 電影海報中的一句 - 「我們所有人都經歷過的初戀」 - 所激起人回想20多歲時的初戀日子和共同逝去的青春片段,
是當中的另一大賣點。針對韓國人的初戀觀,
早前韓國一個專為單身人士安排blind dating的互聯網站 (
i-um.com),做了針對當下韓國20-
30歲一代單身年青人愛情觀的調查,在一千多名受訪者中,
當中被問及他們會否跟初戀情人復合時,超過 70% 的受訪者表示否定,原因是他們只希望把初戀留在回憶中。另外,
調查亦發現當78%的男受訪者和90%
的女受訪者表示對初戀仍留有深刻記憶。韓國電影和電視 劇集一向喜歡以初戀為主題,
不知道這是否跟不少韓國人對初戀懷有純潔單純的想像有關。
韓國社會變遷:首爾與濟州
電影中的女主角,
千里迢迢從韓國最南端的濟州島走向首爾升讀大學,
後來又在首爾內的貞陵洞搬至狎鷗亭洞,
當中的城市流向與首爾的都市化發展有著重要關係。 首先,區域分野在韓國社會文化中十分明顯,
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方言、習俗和文化,
這在韓國大選中尤見得出各地域的分野,
例如屬全羅道和慶尚道的選民大多都 只會投票給當區的總統候選人,絕少會投給其他區域的代表。此外,
不同地域間的分野也因而形成強烈的區域對立,
例如由於韓國多任總統都是出身自慶尚道,國家 資源分配和發展程度亦因此出現傾斜,
間接導致全羅道的區域發展相較其他地區慢,
造成結下兩道之間強烈的矛盾和不和。(可參考韓國電影《
危險的見面禮》)
相較之下,作為國家首都的首爾市,
自國民經濟在60年代朴正熙管治下大力推行經濟轉型,
透過政治直接介入在首爾建設了工業區後,
首爾對其他地區人口的拉力 初步形成,亦令不少遠鄉其他地區的人都有流向首爾的動力,
希望有把握追上發展的機會。
當中濟州人口流向首爾也出現類似的形態,不過相較其他地區而言,
濟州 與首爾的歷史關係卻錯綜複雜。遠離韓國行政中心的濟州,
地理上不但凝聚了與韓國本土一定的疏離感,
更是韓國民族抗爭史中反抗力量的大本營。發生在1948 年4月的濟州島四三事件所造成的傷痛,
一直是韓國社會上的一大禁忌,
因而濟州民眾一直對首爾帶有既恨且畏的高度抗拒。
另外,女主角後來在電影裡一直希冀能夠搬進狎鷗亭洞,
也映照出當年首爾市內部流向的軌跡的步伐與不同區域功能慢慢成型
的階段。首爾的地理與城市發展在70 年代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與其他國際大都市一樣,
首爾都在那個時間經歷著「發展與重建」 的兩種共存但互相消耗的力量,這也是首爾被外界理解為「
舒適與不舒適」的矛盾混合型城市的原因。
同時,區域性功能分工也在80中後期陸續浮現,
及至透過88年首爾奧運會後陸續確立,
而這種發展成不同功能地段也使首爾的人口流向也衍生出變化,
例如上溪 洞形 成為中產住所的地帶;狎鷗亭洞則改造成高收入人士的居住地段;
九老洞聚合成低收入房屋中心;鷺梁津洞變成私營教育學院區域;
敦岩洞和華陽洞則改建成屬於青 年人次文化的地帶,因而種種不同地段扮演著一定的地理功能。
當中,狎鷗亭洞亦因此成為不少首爾人趨之若鶩入住的地段,與「
江南江北」的歷史發展有一定關係。
歷史上,狎鷗亭洞取名自朝鮮王朝一名名叫韓明會的高官筆名,
為了顯示其權勢,他就在漢江南端建造一個園亭。地理上,
狎鷗亭洞位於漢江南邊的河口,有著向外 散發消費力的標誌。狎鷗亭洞在首爾的發展歷史上一直都被遺忘,
一切直至1968年北韓軍手試圖潛入南韓境內襲擊正在總統府的朴
正熙後,因為其後韓國政府考 慮把政府遷至漢江南部以加強防衛北韓的入侵,
位於漢江南邊的狎鷗亭洞才被吸引轉化成新的人口中心。此外,
另一說法指出 當時的狎鷗亭洞突然冒起,
乃因為親朴系的政經財閥和官員希望以投機炒賣當地樓價來歛財有莫
大關係。無論如何,單從當地的地價從60-80年代間升幅超過 800-1300倍,
加上透過70年代尾建成的貫穿釜山與首爾的高速鐵路,
狎鷗亭洞註定在80-
90年代起慢慢凝聚成韓國新一代小資階級的新寶藏。例如狎 鷗亭洞的羅德奧街,不單只是上流社會名流經常出沒的熱點,
更吸引不少名店、整容公司在那裡開設分店,
主導首爾高消費一族時尚生活的潮流。
http://thehousenews.com/personal/%E5%88%9D%E6%88%80%E7%AF%89%E8%B7%A1101/
from 政經評論 http://allcommentators.
blogspot.com/2012/1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