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反對國民教育」已發展多月,被廣泛報導,
並已取得階段的進展,但從坊間討論可見,仍有不少「
支持國民教育」或「反對別人反對國民教育」。從其討論得知,
這些人其實對事情不聞不問不知詳情,其提出支持的原因,
其實與事件風馬牛不相及。有見及此,雖然遲了一點,
但我仍收集了那些「反對別人反對國民教育」
時提出的常見的問題及理據,
以及提供相關回應讓那些至今仍不清楚事件來龍去脈的人了解多一點
。
現在政府推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國教),
並非只是簡單的認識國家多一點的問題。
若你肯花時間細閱《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指引),
你會留意到課程有五大範籌,其中「個人」、「家庭」、「社群」
及「世界」四部分都要求學生自行分析利弊、
判斷及思考等客觀理性的學習,
以建立學生自己得出理性結論為目標。唯獨「國家」/「國民」
範籌內,基本都是從「認識」直接跳進「情感」,分析部分缺席,
並以鑄造(或文中的「培育」)愛國情感,及
愛國表現(如「成為升
旗隊的隊員而感到光榮」)為目標。
指引當然不會用上「這一部分為了洗腦」這等字眼,
但如如海般的評論指出,以建立一種特定「情感」
作教學目標的教育,
完全違背現代社會強調理性自主分析的教育原則。
我們認同的教育理念,是讓學生了解事實、掌握分析的方法、
並以相關分析方法進行思辯、從而得到可作辯證的結論。
這結論最後產生什麼情感,我們尊重每位學生各自的取向,
這絕不應作為教學目標的任何一部分。
若認同以上「情感建立為目標」的教育(或曰「洗腦」)不妥,
那就根本不應寫進教學指引內。很多人指自己是宗教學校出身,
並沒有因而信教,從而推論學校教育不一定可以改變思想,
因此可以容讓國教推行。另有人說,「學生能接觸很多資訊,
能自己找資料,是洗不了腦的,即管教吧」,那我要問:「
是否有種香煙廣告效用很低,是否有人看了很多香煙廣告也不吸煙,
或因為可以上網找到香煙有害的資料,就可以讓煙商在校內宣傳?」
另,若果這課目其實是沒效用的,那我又要問:「
那堅持要教一些沒效用的課程,原因何在?
為何不就開放那課堂時間,讓學生自由上網找資訊好了?」
此外,宗教科的例子並不合適,因為宗教教育並非「必修」。
坊間有不同宗教背景的學校,亦有無宗教背景的學校,
學生家長有足夠的選擇。若政策一直是學校有自主權,
那些心慕中共的家長自行選擇把孩子送到左派學校去,沒人反對。
原本的政策下,學校並無權選擇教或不教,而教的內容亦不可偏離《
指引》,結果就是要求每個孩子看到國旗都要感動,
這就遠超我們能接受的範圍。
經常有人說,今次反國教事件,只是傳媒挑動市民情緒,
市民盲目受傳媒影響方有如此巨大的反應。
更有人指這是政黨挑動之選舉工程,志在爭取選票。
事實是,反對國民教育的運動,歷時超越一年,並非近日才有。
國民教育指引的初稿及諮詢稿是去年公開,經短促的四個月(
並且是學校工作最繁重的時間)諮詢,諮詢前後一直都有反對聲音,
並於諮詢期間按正常途徑提出,但政府並不重視,只刪減一些「
太離譜」的用字,保留原稿精神,並於本年四月推出以上提及的《
指引》。
民間反對當然繼續,但傳媒當時冷待事件 (包括所謂反動的蘋果日報),事件在媒體間簡直不成氣候。
所謂傳媒挑動反對聲音,恐怕都只是那些對社會事情不聞不問,
只懂望著電視屏幕就自以為掌握世情的井底之蛙之說。
直至公幣資助的《
中國模式》一書
於六月面世,
其失實偏頗全城嘩然,此時傳媒才後知後覺加強報道,才
讓更多人聽到存在已久的反對聲音。
事件在梁政府上場後,仍未得到重視,醞酿幾星期,
終演變成729十萬人遊行。但梁政府仍舊強硬,更有吳克儉那「
十萬人反對即其他人贊成」這等政治低能之說,
激發反對者開學前最後的衝刺,
包括絕食撤科行動及全民黑衣圍政總的行動。
反國教行動目標純粹,政黨色彩之低,乃近年少見。
支持者基本上都沒有將事件與任何政黨聯繫上 (如你說有,是哪個?),同時,
至今亦沒一個政黨對國民教育的論述有像學民思潮般清晰。
政黨中人偶有戴著有政黨色彩的物件參與時,
往往都被其他參與者喝倒采指其抽水,弄的灰頭土臉。
政黨中人極其量只各自公開表明其國教立場,
但那跟政黨就其他政策表明立場一樣,事屬尋常。
另外,行動的高峰是暑假及臨近開學,
作為學生的學民思潮選擇在這時行動理所當然,
只是碰巧選舉安排在九月開學之初而已。反過來說,
政府明知選舉臨近開學,是否天真以為「開了學就神仙」得過且過?
沒想過開學反而是個關鍵時刻,
應在開學前一早解決以免影響選情嗎?
所謂政黨推動之說,不過是中共喉報章自說自話,
香港竟真有智力正常的人信以為真,令人非常遺憾。
如前述,反對國教的立場一向清晰,甚至在官方的諮詢中亦曾反映。
反對的團體過往一年多來,一直要求與政府不設前設的公開討論。
政府一直不肯公開會議,只願密室討論。不肯光明正「
坐下來好好談一下」的,像鐵板一塊的,是政府,不是反對團體。
政府是在整個行動最後一天,才說願意可以公開討論。
若真誠的公開討論,能在之前一年的時間內,任何一刻早一點進行,
事件本來就不用發展到如斯地步。請讀者搞清楚,
是政府將市民推到政總外,高呼政府早應該聽到的聲音。
當日那天聲音那麼嘈吵,人那麼擠,是政府自找的。
from 南點 http://www.pointsouth.net/
2012/09/11/%e5%b0%8d%e3%80%8c%
e5%8f%8d%e5%b0%8d%e5%9c%8b%e6%
b0%91%e6%95%99%e8%82%b2%e3%80%
8d%e7%9a%84%e8%aa%a4%e8%a7%a3-
qa/?utm_source=feedburner&utm_
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
3A+pointsouth+%28%E5%8D%97%E9%
BB%9E%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