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四万亿”需大力鼓吹
近来, 中国地方政府的新一轮投资密集出台,据初步统计,有贵州3万亿;重庆1.5万亿;广东1万亿;山西1万亿;湖南长沙8300亿,数十天内,全国出台的地方投资计划总额,即达7万亿之巨。如全部到位,估计地方投资,将不下十亿,被称为“地方版四万亿”。
“地方版四万亿”引起了广泛的质疑,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重经济结构的病症?地方财力如何保障?
事实上,此四万亿非彼四万亿。就未来观之,“地方版四万亿”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突破,将对未来中国经济格局,中央与地方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大力支持与鼓励。
被架在火炉上烤的地方势力
某种意义上说,本次地方投资狂潮,其实是变相对上头的普遍不满。
近十年来,各地如何发展,国家规划的色彩日益浓厚,哪些地方得到扶持,很多不是依靠市场判断,而是根据政治地位排队。比如,最近几年,新区都落户到几个政治地位高的直辖市,后来才逐步扩展,这对于其他地方,是不公平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某种意义上,与国家资源的分布不均有很大关系。有些地方得到了优先眷顾,中央大力扶持,疼爱有加。有些地方却无人问津。本次地方大规模投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以及欠发达地区,其实对于国家的均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存在两大经济体系,一是横向的经济,就是区域经济,或者是地方经济,二是纵向的经济,即产业经济。
目前,中国的两大经济体系,均出现了问题,而根子都在上层。
就纵向的产业经济而言,从2008年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至今,各级投资几乎都流向了建筑、钢铁、铁路、公路等基础行业和重工行业,而一些主流行业则危机重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纺织、玩具等大量生活消费型企业纷纷倒闭。从企业所有制来说,大规模投资浪潮,主要偏向了各种中央垄断企业以及地方性国有企业。最后的结果,造成了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伤害了中国经济的元气。几乎摧毁了中国的产业经济。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努力方向,发生了重大逆转。
从横向的区域经济而言,地方投资狂潮,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失误亦是一种修正。
中央政府对于全国经济命脉的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财政,还一个是势力庞大的垄断央企。
以央企为代表的垄断势力,日益强大,不断膨胀,不仅挤压了民间经济的生存空间,亦对地方造成了挤压。造成地方发展权限的收缩。地方对央企的依赖日益加强,出现了大规模的央地联姻。地方发展,受到“外来和尚”的制约力量越来越大,本土经济受到压制。假使在湛江的中石化和宝钢撤退,湛江当下的GDP将下降一半以上。假使央企都撤离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将遭遇毁灭性重创。
就财权而言,实行近20年的分税制,使财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地方财政自主权萎缩,到底哪里最需要投资,投资什么项目,地方往往无法决定,还需仰仗中央。特大项目的投资,亦集中在中央一些部门,而中央在全国的财力分配并不均衡,由此,则滋长了跑部钱进的歪风邪气。也助长了按政治地位排队分钱的恶习。集全国之财富,并没有投到最需要的区域,亦没有投到最需要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活力体现之一,就是地方逐渐拥有比较大的发展自主权,最近几年央企的强势扩张和中央财权的重新集中,事实上削弱了地方自主权,到北京跑项目,远比发展本土经济,培育本土品牌来得快,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种重视大项目而轻视中小企业的风气。本次地方自我发展的强烈冲动,将有效纠正这种风气,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动辄数万亿的投资冲动,将有效稀释国家层面对部分区域和产业的“偏心”,在产业领域,山东魏桥、陕西电力等地方企业,打破了电力领域的垄断,是一个新的动态。未来值得鼓励。
简言之,这十年,中央的收权的结果,不仅造成了官进民退、亦导致了“央进地退”。地方发展动力被束缚,地方版四万亿,将打破按权力配置资源的模式,稀释资源错置的祸害,同时,将冲破垄断央企的挟持,逐步形成地方自主发展的传统,掀起地方经济自治的风潮。弱化行政计划,还权于地方。中国需要对中央和地方的权限进行重新划定,确立以地方为主的发展体系。
地方更懂得本地需要
从投资效率上说,各地依据当地要素禀赋优势,选择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更符合当地需求。亦更具效率。
本次贵州的计划,最为引人瞩目。3万亿多少有点放卫星,但是投入方向倒挺适合当地特点。贵州“国家公园省”的战略定位既彰显了贵州的核心竞争优势,又体现了当地特色。长沙市的投资计划,除了交通和城市设施,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布局;广东则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山西的1万亿,更关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产业再造;重庆的七大产业集群,亦是针对性非常强。
在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推行之时,十二五规划尚未提上议事日程,由此投入方向多在传统产业,而本次的地方自主投资,则可偏重新兴产业。
此外,本次的地方四万亿,亦将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造成深远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但是,这种模式不能长久。高额投资,以透支未来为代价,投资枯竭的情况即将出现。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将成为中国未来振兴的希望。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国内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约在70%,而中国只有40%,差距巨大。此前,在很多民生领域,最后买单的基本都是地方、企业以及个人。比如在社会保障领域,中央并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账户,并依照各地发展和收入差异,进行补贴,而是单方面让地方搞,由此户籍改革竟引起全国多数市长反对。各种保险主要是企业和个人承担,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缺位。在此情况下,地方的大规模投资,如果集中在社会保障和内需上,将是功莫大焉。
事实上,地方上早不乏有识之士。早几年,陕西神木就一度耗13亿巨资推行全民医保,只不过改革推动者郭宝成被明升暗降。而本次地方投资浪潮中,江苏也已经先行一步。7月份,南京专门发布规划,内容涉及10地产,汽车、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及爱与、健康、会展、节假日等10大领域的消费。随着地方投资的不断调整,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消费领域。同时,在提高民众收入,消除两极分化方面,亦需大量投入,经过此关,中国将完成类似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消费计划的过程,实现经济结构的彻底转型。未来中央会默许和鼓励地方的这些变化吗?
中央已放火,地方要点灯
从保增长角度而言,地方版四万亿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成惯性。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任政府都不敢在其任期内降低经济增长预期,以免引起人心浮动。如此,首先中央层面就有对于高速增长的追求。而在现行的考核和官员升迁机制下,地方对于高速增长,亦存在着强大的动力。
要发展经济,进行产业培育,等待合理的成长,显然并非各地政府最佳选择。而依靠投资驱动,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基数,自然成为首选。如此,疯狂投资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潮流。至于以后何以为继,由于中国的任期制,则不为主政者考虑,因为很有可能其时已经升迁调任,或者是光荣退休,实现了安全着陆。
中央版的四万亿推出,正是本届政府在第二个任期之初,从保增长的角度而言,确实达到了目的,但是,地方换届刚刚完成,他们的任期才开始,中央已经点灯,就难以约束地方普遍放火了。
钱从哪里来?
外界对地方版四万亿的最大疑问是:钱从哪里来?
事实上,无论长沙的8000亿,还是贵州的3万亿,更多的是一种决心,造势的成分居多,不必当真。就是全部当真,当下统计的7万亿也并不多,今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肯定要超过30万亿。地方投资总额虽大,但是占比并不高。
此外,更重要的是,地方需要广开财源。有一些专家认为,城投债、资产证券化、基建信托等业务或成为银行贷款之后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向。
而事实上,如果按照目前公布的力度,这些远远不够。当务之急两条,一个是开放地方债,一个是开放民间资本。
目前,地方发债,主导权在财政部,当下发行的地方债务,不过200多亿,相对地方需求,基本是杯水车薪,未来需开放地方债,地方自行发债,比去求北京批钱公平,效率也高得多。
在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部分省市的民间投资,已经超过了政府投资,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民间投资完成4071.81亿元,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2.9%。中国当下很多地方民间藏有财富,比如鄂尔多斯等地,缺的只是政府的信用,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如果能够重建民间的信心,资金来源并不足虑。
相关日志
- 2012/09/12 -- 徐斌:地方政府涸泽而渔 财政体系或难运转
- 2012/09/11 -- 刘煜辉:节制公权力的扩张
- 2012/09/10 -- 地方版“4万亿”也许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
- 2012/09/10 -- 中国银行业为地方政府债务展期
- 2012/09/09 -- 地方政府补贴钢铁厂 加剧资源错配
- 2012/09/09 -- 双重压力降临 地方财政绷紧
- 2012/09/05 -- 河北瞒报钢铁产量近5000万吨 国务院要求调查无结果
- 2012/09/05 -- 東莞多鎮瀕破產 樟木頭、常平、石排欠債共76億
- 2012/09/04 -- 何清涟: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为何还坚硬?
- 2012/09/03 -- 支撑不下去了 中共各地地方政府都疯狂了 上海温州白菜价卖地只是开了头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35157?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