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vy,发于上海)
又是一年开学季。马路上成群背着小书包的孩子们陆陆续续返校了。然而,这个夏天的尾巴对于有一群人来说,却不得不和"暑假"二字永别了,然后无奈、亦或潇洒地踏上各自的职业生涯。
不过,在这群人陆续上岗的季节,全球又刮起了一场就业风暴。
笔者试图了解了下这个群体——2012届大学毕业生,并将告诉你他们的生存现状。
美国:
今年23岁的Nancy Huang离研究生毕业已经快三个月了,至今还没有得到一份正式的全职工作。
"当时是冲着全奖去读的新闻,也拿了全美职业记者协会的最佳网络专题新闻大奖。"正在一家外媒接受培训的Nancy告诉笔者,自己曾面试过一家知名的中国报纸纽约分站,"连当地的负责人都表示很满意,不过后来,他们从中国派来了记者。"
"当地也有两家华文媒体递出过橄榄枝,一家开出2000美金月薪的媒体并提出愿意帮我办理H1B签证,"Nancy说:"不过不帮忙办理H1B的那家媒体也多不到哪,2500左右。"
"现在美国找工作很困难,特别是华人,"Gofish Wong说:"有些同学工作还是通过远在中国的父母牵线的。"金融行业的Gofish毕业于美国某名校,也仍在实习期中。
经济政策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高达9.4%,而前两年的该数据均在8%以上,却已经被公众形容成"惨淡的市场"。
笔者从该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发现,从70年代末开始的三次经济萧条期间的失业率数据中可以看出,03年以前,即使是经济衰退也并没有给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特别强烈的冲击。而这几年的失业率相对猛增,经济危机当然"功不可没",不过肯定也包含了其他因素。
(上图表:经济低迷时的大学毕业生失业率)
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被四年学费贷款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美国大学理事会的研究表明,1981年到2011年的通胀调整后的公、私立上学花费分别上升了268%和180%。
由于美国大学高昂的学费,学生们欠下的贷款到毕业之后才能偿还。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毕业生们要么在这样困难的就业下找到高薪的工作,要么就干脆继续失业。
原因很简单,没有工作,也就不用还贷。
除了找不到工作和不愿找工作,还有许多大学生处于未充分就业(underemployment)的状态,即被雇用做低于本人技术水平的工作。美联社四月数据显示,有53.6%的大学文凭持有者处于失业或未充分就业状态,其中,10个毕业生中就有4个在从事着完全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
此外,数据显示美国电梯安装和修理工的平均年薪69750美元,输电线安装和修理工的平均年薪为58860美元。而美国大学和雇主协会的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始年薪是48515美元,而2011年所谓的"幸运"毕业生平均年薪是35,000美元。
英国:
在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公布的2010与2011年的毕业生失业率,也达到了9%。
英国毕业生的压力除了来自学费贷款,还有因身处地区不同而产生的工作待遇差异。在过去的两年间,伦敦以外的城市发展经济支持被逐渐取消。毕业生们都涌向伦敦这种大城市或者英国的东南方寻找工作。
"其实(小城市)还是有很多好工作的,只是薪酬和伦敦的确没法相比。"Graduates Yorkshire的CEO Edmondson说道。
Hay Group近期发布的研究显示,2011年只有8%的毕业生认为薪水是找工作的第一大参照。不过,这一比例在前一年还是高达45%。51%的毕业生们表示,尽管就业越来越难,还是偏好选择能够使他们提升个人能力的公司。
在接收调查的600名大学毕业生中,仅有29%是在毕业前找到了工作。
新加坡:
和美国、英国相比,新加坡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够幸运了。
"我一年的学费大概是1万新币(约5万人民币),但是政府会帮我付80%,条件就是毕业后留在这里至少工作三年。"在新加坡留学了五年的Cynthia Wang说道。
此外,新加坡的大学每年还提供非常丰厚的全奖待遇给一些优秀的学生,条件均是三年的本地工作保证。
"奖学金不仅完全覆盖学费,生活费也绰绰有余,不过,我毕业以后不想被束缚在这个小地方,要呆3年呢。"Leo Fang曾拒绝了新加坡某名校的全奖offer,现在的他在UBC学习工程。Leo说,学校这学期为他提供的实习月薪就高达4000加币(约24000人民币)。
这样看来,和英美不同的是,新加坡并不担心大学生失业率,而是更关心本土和外来人才的流失率。
JobsCentral机构在今年4月至5月间,针对2213名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毕业生和在届学生进行一项网络调查,归纳出他们对就业条件的观感。结果显示,超过六成(64%)参加调查的大学毕业生期望首份工作的月薪达至少3000元,去年要求薪金超过3000元的受访者只占了55%。
中国:
教育部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高校已经培养出3,900多万名本、专科毕业生。在这个"高产"大学生的国家,更多的大学生数量只是意味着更残酷的竞争。
清华大学去年6,0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69%的毕业生起薪低于农民工。目前政府统计资料显示,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在2,200元左右。而非名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只有1,903元。
毕业于某名校经济学院的Michael Li至今还未正式确认第一份工作。"原本谈好的岗位换了上司,又重新面试了一次,还在等结果。"看来即使出身名校,也不能防止摩擦性失业的可能。
去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麦可思研究结果显示。但受访的25.6万名学生当中,只有47%的人表示对目前的工作满意。
也有人另辟新径。
某名校毕业生倪同学今年8月份才挑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这家公司为他提供了20万左右的年薪,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可谓是十分丰厚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有那样的胆量,工作要求他持续两年驻扎在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区。
本月《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援引了某经济学家和港科大经济学教授朴之水的看法。其中,某经济学家认为:"大量受过高等教育、期待获得更好工作的劳动者有望给中国带来长远优势。受过教育的劳动者有可能使中国在希望增加服务型岗位的内外资企业面前更具吸引力。另外,目前为止这一群体引起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比农民工群体更低。"而朴之水则认为:"就业难更多的是一个短期问题,对于中国大学毕业生来说,需求是会有的。"
不过,在中国还有这样一个问题。交通拥堵的时候,同样是"宝马"但没有"本地牌照"的跑车就只能走高架下面,而有此牌照的跑车就可以上高架。
如果说"高架"是岗位,"车"是大学生,"本地牌照"是富爸爸的话,那么请问,没有本地牌照"护"着的跑车该去往何方?
from 新獨立觀察 http://neobservation.blogspot.com/2012/08/blog-post_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