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2 February 2012

是否能从头再来?——读何清涟《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



(2002年,何清涟女士在普林斯顿家中书房里。)
 
 
近期又读了一遍经济学家何清涟的著作:《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
何清涟是我的邵阳老乡,曾著有《现代化陷阱》一书。她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敢于这样说真话的学者之一。在这本书中,她着重剖析了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几个大问题,如人口、教育、农业内卷化(边际效益下降)、政府腐败、社会不公正、生态环境恶化、黑帮邪教盛行等等。
何清涟在《当前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一文中对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这样划分:精英层、中下层、边缘化集团。
中国社会的精英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政治精英,二是经济精英,三是知识精英。前两精英通过手中权力的寻租,敛聚了大部分的国家财富;后一类精英则通过为前两类精英提供服务,从而获取自己的利益。这种上等阶层的数量极少,约为1%。 主要是国家高中级官员、地方上的高中级官员、国有大型事业单位负责人(政治精英);国家银行及其他国有大型企业负责人、国有大公司经理、大中型企业主、大 中型私有企业主等(经济精英);以及知识分子中在社会资源中占有状态居于较高层次、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学家、法学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知识精英)。
中间阶层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人:高级知识分子、中小型企业经理、中小型私有企业主、外资的白领雇员、国家垄断行业的职工等;中下阶层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律师、大中学教 师、一般文艺工作者、新闻从业人员、一般机关干部、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个体工商业者中的上层。中上阶层与中下阶层数量相对不足,约占15.4%。这部分人大都文化素质较高,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但没有制度化的管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中起不了多大的影响。
而国有企业的工人由改革前的类中产阶层日益陷入边缘状态,处境一步步艰难;广大的农民由于收入低、负担重,加之与农村基层政权的尖锐矛盾,一直都处于困境中而难以自拔。上述人群约占69%左右,暂时还算有口饭吃。另外约有14%左右的失业者及农村特困户。也就是说,中国人口约有83%左右处于社会下层和边缘状态,这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歌星刘欢曾演唱过一首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歌曲:《从头再来》。相信不少人都被深深打动过。
曾任职于国内一家很有名的影视广告公司。一次在观看本公司优秀影视广告选时,再一次听到了刘欢那煽情的歌声。想不到这首动人的MAV就是这个公司策划、创意和拍摄的。但这么多年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已让我学会拒绝去感动。
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真的就这么简单吗?答案是否定的!打个比喻:假设中国有待业人口一万,但现只有工作机会三千。通过经济建设、失业人员自身努力再就业及举办奥运会与加入WTO等所带来的机会,甚至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使我们的就业岗位增加了二千个。但还有五千人呢?怎么办?况且新的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对就业者本身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待业人员素质的普遍低下的现状,决定了他们即使面临新的机会仍无法参与。
《从头再来》这首歌在客观上 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根本上是对问题的一种误导和转移:实质问题在于人口问题的巨大压力。建国以来政府在人口问题上的严重失策,加之教育体制的畸形和落 后,使我们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历史上屡次以战争的方式去削减人口的恶性膨胀,如太平天国运动。建国后则有文化大革命、城镇青年上山下乡等暂时转移或缓解了这一压力。而今天我们再次面临这个不能再逃避的问题时,能够想出其它新的办法吗?
何清涟在《人口:中国的悬 剑》一文中分析过太平天国起义前夕的几大特征:一,流民增多。而古代的流民,即今天的失业人口;二,非生产性的次生社会集团增多,如僧、道、尼姑、乞丐、 娼妓等等;三,帮会组织增加,地下经济活动泛滥;四,农村经济陷入破产与半破产状态;五,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少民间宗教团体。那时有个洪秀全的拜上帝会, 现在则有个法轮功。中国目前这种状况,与太平天国起义前的社会状态惊人的相似。
如果问题通过各种努力仍无法解决,那么从头再来的将不再是人本身。相信谁也不愿意看见历史用它那套老办法去解决老问题。

from 张小平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20b36010008d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