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3 February 2012

只有情懷沒有隱喻:《天與地》編劇周旭明專訪

2011年在香港收視一路下滑的劇集《天與地》,輸給清宮題材的《萬凰之王》和民國愛情劇《我的如意狼君》,評論人士認為是「師奶們」不買帳。但在劇集播到一半,傳出內地被禁播之後,該劇又重新變為媒體焦點。《天與地》至此成為首部內地廣電總局叫停的港劇,內地網站紛紛撤走與之相關的視頻,部份討論區關於該劇的討論條目亦被刪得一乾二淨。

 

文/ 朱曉玢

周旭明:香港無線電視著名編劇,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導演系,曾參與創作《天地豪情》、《創世紀》、《金枝慾孽》等本地電視劇。

2011年在香港收視一路下滑的劇集《天與地》,輸給清宮題材的《萬凰之王》和民國愛情劇《我的如意狼君》,評論人士認為是「師奶們」不買帳。但在劇集播到一半,傳出內地被禁播之後,該劇又重新變為媒體焦點。《天與地》至此成為首部內地廣電總局叫停的港劇,內地網站紛紛撤走與之相關的視頻,部份討論區關於該劇的討論條目亦被刪得一乾二淨。

關於該劇被禁播的真實原因,廣電總局至今沒有做出官方解釋。觀眾、媒體、甚至編劇自己,現時唯有靠猜測揣摩當中意味,使這部劇也意外收穫了第二輪更為深層次的解讀和曝光。

《天與地》的編劇周旭明,TVB的金牌編劇,過往的作品包括《創世紀》、《金枝欲孽》、《珠光寶氣》等。目前他正在進行《金枝欲孽2》的拍攝工作。他原本以為一部劇播完便結束了,無須再談。偏偏《天與地》因為禁播事件成為一個例外,大結局播完一個多月,人們討論起它時,興致仍然高漲。


因六四被禁?

故事所講述的二十年前的一起人吃人事故,被內地網民指是隱喻六四事件。更有網民將《天與地》劇中人物和六四事件中的不同人物的命運做對照,說陳豪飾演的黑仔在吃人之後愈加嗜血,是六四事件當中的麻木者;林保怡飾演的鼓佬從此吃素,幫助弱勢,是贖罪者;黃德斌飾演的Ronnie則乾脆患上失憶症,成為遺忘者;女主角阿Yan始終堅持最初的理想,則象徵事件後不放棄心中追求的理想者。

對於這樣的解讀,周旭明解釋說:「對於同一個創作品,創作者和觀眾常常有不同的想法。這部劇從構思到劇本處理完成花了九個月的時間,當初決定寫這個劇本時我並沒有想到六四,整個電視劇並不是拿來隱喻六四這麼簡單,我想講的是一群年輕人在年輕時遭遇理想的破滅,然後各散東西,開始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然而在創作中期,我的確曾從參加六四的學生的經歷裏找到共通,因為我發現他們也是在理想幻滅後,去往不同的國家,或留在國內,過著不同形式的生活,那時我已經覺得這種情懷和故事很吻合。因此事後看到觀眾的這種理解,我覺得完全成立,合情合理。可以說,整部戲有六四的情懷,卻沒有隱喻。」

 

和諧論惹禍?

也有細心觀眾像做推理題般將劇中的台詞拆解剝離。大結局CC Radio代班DJ不顧上司反對,在電台播放Live時反鎖播音棚,大喊「大家現在聽到的砰砰聲就是強權制度下的代表,是封建制度下的當權者,他們最恐懼的就是他們管制的人不聽話,外面的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張。」台詞中說的「砰砰聲」早前被理解為是在隱喻六四的槍聲,周旭明聽後一笑:「當時只是角色需要這樣的台詞,便去表現一個打工仔如何不理會老闆的管制,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佘詩曼著名的「和諧論」——阿Yan在獨立搖滾音樂節的舞台上呼籲:「每一個追求和支持獨立音樂的人,他們都代表著每一種獨立和自主的做人方法。這些並不是不和諧的表現,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說同一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的一番話之餘, 而又互相尊重。」亦被指叫板中央。

周對此坦言,這一段的創作確實靈感自多年來「和諧」話題的熱議。「和諧」也好,「河蟹」也罷,他不在乎內地中央政府怎麼理解這個詞彙,也並非有意拆台,只是從個人層面對一個熱議的話題表達自己的理解。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所理解的「和諧」一向是「和而不同,少數服從多數,而多數尊重少數。」 「和而不同」並非是外國的價值觀,相反,這是中國本土的普世價值,並且早已有之。

 

香港死緊?

劇集曾借劇中人物Dr Dylan感慨「This city is dying. You know?」,諷刺香港價值觀的單一。周旭明說:「這群年輕人為什麼在香港生活,理想會幻滅,是因為這個城市提供了一個很不健康的環境——功利主義、金錢至上。」他也承認這並不是香港一個地方的問題,相信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弊病。

另外,「自回歸後,香港人管回香港人,有不少不盡如人意的表現,特區政府一屆比一屆失望。這並不是我的主觀感受,我相信大家都有這個共識。」周旭明說,這部電視劇並非講政治,但是爲了表現香港這座城市的狀態,表現人們在當中生活的困境,又不得不和政治扯上關係。「你若問我Dr Dylan這番話是否說出我自己的心聲,我會說是。我甚至覺得dying的程度比Dr Dylan說得更加嚴重。」

而這句風靡全城的台詞,最近也被用在了《蘋果日報》的「蝗蟲廣告」之中。針對近日鬧騰騰的中港族群矛盾,周旭明覺得並不應該用黑白臉譜化的方式去處理。「無論是地鐵吃東西,孔慶東之狗言論,都只是矛盾的導火線。真實的原因還在於兩地發展的失衡。以前香港強勢,現在它變得弱勢了,這樣就容易有矛盾。我最不理解的是大家很片面地去爭執當中對錯,雀躍地急於找出錯誤的一方,而不去深層次分析矛盾產生的原因。人們在不斷地網絡轉發中,只是助長、宣洩不滿的情緒,並沒有正視問題本身。」

「就像《天與地》的禁播,雖然重新掀起話題,但我發現相比於思考當中的政治寓意,大家更關心的是什麼時候播人吃人,什麼時候講六四,什麼時候踩地雷。他們很少去想:選舉就這麼結束了,難道不掃興嗎?政治並不是簡單的事情,可惜香港人對政治比較冷感。」

 

香港電視劇之現狀?

《天與地》作為一部描寫社會現實的劇集,除了刻畫理想在城市中的破裂,還罕見地涉及了不少香港工運的內容,這在近幾年兩岸三地鋪天蓋地的清宮穿越、家庭爭產的電視劇大市場下顯得頗為另類。周說,他們這次選擇工運蓋因題材新鮮,過往少有涉及,創作的空間更大。然而工運涉及勞資,操作起來並不簡單。說得太真實,既得利益者便要不高興,說得太虛幻,觀眾一眼就能看穿,真實世界不是這麼一回事。

從香港電視劇的發展過程來看,社會現實類的劇集越來越少,他認為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不單是香港,台灣也好,內地也好,過去的觀眾選擇少,包容性就大,並非他們喜歡寫實題材,不過因為主流觀眾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當觀眾的選擇多了,電視台的播出平台又相對有限,市場便自然會淘汰那些沉重的主題,趨向抽離、簡單。」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觀眾通過視頻網站觀看電視劇,意味著電視劇行業也逐步進入了長尾時代,相信未來不同類型的劇集都能找到買帳的觀眾,冷門題材不怕電視台不播,過去劇集千篇一律的現象將有改變。

曾經向媒體透露有意去內地發展的周旭明,現在因為《天與地》的禁播而擱淺了北上的計劃。像很多香港創作人一樣,他也認為香港的市場滿足不了大家,選擇北上是大趨勢,而自己不過是趨勢中的一份子。《天與地》禁播後,他自稱自己這時仍決定北上有一些尷尬,加上手上的工作也沒有做完,不如稍等片刻,再作打算。



from 陽光時務 http://www.isunaffairs.com/?p=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