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证监会动作频频。除我们已判断“雷声大,雨点小”的养老金入市外,证监会又在力推垃圾债开闸,与国债期货重启,让人不得不感叹,郭树清这人还真有那么些个理想主义情怀,甫一上台就屡推激进改革。当然,我们说,在当今中国,激进比保守来得更好,因时下最缺的是改革——说白了也就是挑战既得利益者——的动力与勇气,需要富有激进色彩的领导者予以坚决推进。
先谈最近推出来的这两项改革,再言郭树清其人。
垃圾债开闸。
垃圾债开闸一事颇让人始料未及,在目前的风险条件下,即使政策上予以放行,市场层面恐怕也很难推动。因目前低评等债券(垃圾债是BB以下评级的债,目前市场的最低评等为BB+)的供给还是比较充足的,缺的是需求,没有人愿意持有低评等债。这也意味着,即使政策面开闸,券商也很难把垃圾债推销出去,整个市场可能会处于零交易的尴尬状态。考虑到今年以来已爆发了多起风险事件——中小集合债,ST海龙等,以及地方债这种地雷,垃圾债选在信用风险较高的现在开闸,的确有些令人费解。
当然,也许证监会还有另一重考虑,即趁利益还未形成固化,饼还没有做实时,先把政策推出来,以后风险情绪改善,垃圾债的发行渐渐壮大后,其他部门如发改委再想染指,难度较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类似于企业债多头监管的困局(发改委管企业债,证监会管公司债,导致发债的隐性成本上升,以及监管权力的重叠与真空),这一困局,受制于部门利益,即使理论上不存在任何分歧,也始终难有尺寸之进。
接着便是国债期货的重启。
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人对国债期货这一品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1994年327国债期货事件对于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反复提及,并时常被高手复盘(参见:国债327事件)。随着国债存量的扩容,操纵国债市场的难度也呈指数级上升,应当说,时下重启国债期货的时机已经成熟,所阻拦的只是327事件的心理阴影罢了。因此,看好国债期货的重启。毕竟,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基本找不到对冲利率风险的工具。
但还是得说,国债期货来得真快!市场传言国债期货重启没几日,中金所便出文宣布,将于将于下2月13日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仿真交易将逐步对外开放,分批次发展期货公司、银行、证券、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并在适当时机推向全市场。
近期证监会的这些动作,再结合郭树清履新后推出的一系列整顿市场秩序的措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强制分红;交易公平方面,严打内幕交易;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方面,推创业板退市制度,以及建设新三板场外市场等诸多事宜。这些动作共同指向一件事,郭本人改革的意愿十足,也愿意承担改革失败的风险。
这是好事,拭目以待吧。据传其一直坚持加强监管,减少管制,更有消息称其在上任之初,曾直问证监会官员与发审委委员“IPO不审行不行?”,这一直来直去的提问方式虽隐含了试水的意愿,但也足以表明郭本人的立场。就看他的努力能否撬动资本市场中的既得利益了,其中既包括了证监会系统官员自身的利益,也包括潜藏在资本市场中的权贵资本——比如说,假使通过注册制把发行市盈率降下来了,在一级市场玩私募的红二代红三代们怎么办?这的确是个问题。
祝他好运,也祝我们自己好运吧。
相关日志
- 暂无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19302?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