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4 July 2020

一把好牌打成稀烂,杨广是怎么做到的?

你可能难以相信,中国人千百年来所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结束的时候,盛世大唐的国力还没有达到五十年前的水准,也就是隋朝的“开皇之治”后期的水准。

原因是,贞观之治开始前,隋炀帝的已经将国力消耗殆尽,随后又引发了隋唐更迭过程中十几年的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国家极其衰弱。

社会财富的积累,人口的增长,一方面需要给百姓减负,让他们日子能够过好,能够放心地生孩子,生下孩子能够养大,休养百姓才有国家生息。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辛勤劳动,财富代代叠加,才能形成比较充盈的国力。贞观之治的效果,也需要时间才能充分显示。隋朝开皇时代的繁荣也不是天赐,而是长时间地执行正确的政策,加上杨文的父亲一身谨小慎微,宵衣旰食才得到的。

杨广拿到了一手好牌。他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幸运的,比唐太宗李世民还要幸运得多。他含着金钥匙出生,十一岁就被封为晋王,三十五岁当上了皇帝,而且他接手的这个帝国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帝国,当时的隋朝国力强盛,国势蒸蒸日上。上天给了他这样一把好得不能再好的好牌,他只要正常出牌,就能舒舒服服地做他的人生大赢家,命运对杨广已经无法更加眷顾了。

不过最终他却成了输家,而且是大大的输家,输得一败涂地。他不但自身横死,而且葬送了他父亲一世心血造就的帝国,甚至不可避免地祸及妻子儿孙,也给天下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他自己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被他信任的部下处死。他的皇后,被他的部下宇文化及抢去做妾,后来又被其他人辗转抢夺,做过很多人的玩物。他的子孙被造反者当作工具使用,不用以后就给予处死。强大的隋朝在他手上瓦解,国家落入李渊父子手中。他背上昏君和暴君的恶名,永远也无法洗清。

杨广,他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成稀烂的?

首先,他为了获得伟大政绩和奢侈享受,不断兴建宏伟的工程。在十几年时间里,他大肆营建东都洛阳,在各地修建豪华的离宫和别馆,还有巡游各地的壮观的驰道,其中工程量最大的,当然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这些工程无一不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富,并且需要调动大量的民众。这些工程很多并不是必要的,也有些是需要但是并不那么急迫的。大运河固然是大大有利于巩固国家一统,商品人员往来,但是短时间内完成这个巨大工程,也会给百姓带来的太过沉重的负担。

其次,他不断征讨周边的民族和国家。短短十来年,他向南征讨越南、琉球,向西征讨吐谷浑,向东北征讨契丹和高句丽。其中耗费人力物力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是三次征讨高句丽,死伤的百姓达到数百万。这些战争大部分都是主动出击,并没有十分的必要。无穷无尽的战争带来的是大量的死伤,这点终于让百姓忍无可忍了。

其三,他为了“万邦来朝”的假象和虚名,大肆挥霍国家财富。他带着庞大的随从队伍,摆着豪华的排场,跑到北方草原会见突厥的可汗,然后又召见北方各族的首领。这些人这么给面子远道而来,当然要赏赐,他慷慨地赏赐那些首领以无数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然后又同样地跑去西域,在焉支山设下豪华营地,威逼利诱西域二十余国君主前来拜见,然后还是赏大量的赏赐,让这些人满载而归。他还在洛阳招俫周边数十个国家的使节和客商,举行大规模的盛会,极尽奢华的加以招待和赏赐。高颎和贺若弼等为建立隋朝立下大功的柱国重臣,认为给突厥赏赐太多,表示非常心痛,居然就被杨广处死,家人还被流放为奴。杨广豪气冲天地大撒钱财,其实也没有落到好名声,而是被外国的当作傻瓜冤大头。当时就有外国人在街上说,中国固然富有,但是也有很多衣不蔽体的穷人,干嘛要装着钱多花不完的样子?后来,受赏赐最多的突厥甚至发兵围困落魄的隋炀帝,差点把他打死。

隋炀帝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这么一番折腾下来,终于把天下给逼反了。全国烽火四起,大大小小的造反势力多达二百多股,最后分化组合成十几支强大的割据势力。而那些王公大臣,比如宠臣宇文化及和亲表弟李渊等人,也趁机出手,开始逐鹿中原,抢夺这大好江山。

杨广很傻吗?

不,他一点都不傻。他读书很好,写的诗文质量很高,文学水准远远高于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他不但读书很好,军事组织能力也不差。他二十岁时就以大元帅身份率领贺若弼、韩擒虎等一代名将出征江南,干脆利落地灭亡了南陈。他为隋统一全国立下头功,这让太子也非常嫉妒。他甚至能够十几年如一日地伪装自己,他的父母也就是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伽罗,觉得他不但能干,而且具有孝顺、自律、谦虚和节俭的品格。这使得隋文帝最终下定了极大的决心,不惜违背祖制,废掉太子,以次子杨广取而代之。

这些足以说明杨广的智商很高,能力也很强吧?

既然智商高,能力强,怎么把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快速地给折腾没了呢?

第一,他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过于热衷树立个人的名声。杨广是通过阴谋手段成为储君的,上台前又经历了被废掉的凶险,他急迫间快刀斩乱麻,采取了弑父杀兄的残忍措施,才得以安然登上皇位。因为这些经历,他迫切地要做一番宏伟的事业,要让天下人认识他的超凡能力,颂扬他的伟大功绩。他不但想要超过他的父亲,他甚至要超过秦皇汉武。他太过急迫了,没想到的是,急功近利的结果反而是适得其反。

第二,他出身富贵,不懂得百姓疾苦,更不懂得尊重百姓的财产和生命。他的高贵出身,他一帆风顺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眼里只有君主的无上威严,国家的宏图大业,而老百姓,只不过是一群蝼蚁罢了,或者只是完成自己目标的一把棋子而已,自己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进行调配运用。

第三,他的权力完全没有制约,甚至连劝谏和真话都被他屏蔽了。他残酷地处死说真话和提意见的人,于是劝谏的人没有了。他重用说好听话和无原则服从的人,于是身边就只有奴才而没有能人了。于是乎,他可以独居深宫,肆意畅想,为所欲为,连一丝杂音都听不到,何等畅快!何等美妙!

唐太宗李世民的个人出生、经历和资质与隋炀帝非常相似,甚至有很多人认为隋炀帝资质还要高于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够留下美名,在于他和杨广有一点区别:他能够吸取杨广失败的教训,他让人说话,并且是说真话;他能够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批评和意见,这样一来,避免了很多个人难以避免的错误。

所以,全世界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也可以说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常识中的常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个人能力和品格上,国家的下层要全面发挥所有人的智慧和能量,国家的上层要形成合理的分工负责和互相制约与协调,这样的国家才能稳固长久,稳步前进。如果无视这个常识,那只能在治乱中不断循环,永远无法摆脱历史的周期律。

多难可能兴邦,多难未必兴邦。兴邦的前提条件是,这个民族,至少是其中的大部分人,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认识普遍的常识,尊重普遍的规律,设置合理的规则。否则,多难只能证明自身的低劣。





from 手机网易网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FGD6JN2M0541FX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