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3 July 2020

打赢对华经济竞争 美国还有“杀手锏”

美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说,华盛顿推出一系列打击北京的措施,不是为了与中国“脱钩”,而是因为北京辜负了当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各界对中国的期望。经贸专家表示,如果美中政治关系紧张持续升级,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可成为最有效的经济措施。

美国副国务卿史蒂芬•比根(Stephen E. Biegun)日前在华盛顿表示,与中国“脱钩”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也不是美国的具体政策目标。美国的目标是,通过向北京展开强有力的压力措施,迫使北京“重新回到全面致力于20年前国际社会信任他们时所走的道路上来。”

比根是在7月22日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场听证会上讲这番话的。国会议员们就美国政府推进与中国的有效竞争的目标和优先事项,对比根进行了质询。

比根认为,在对华政策方面,特朗普总统与过去几任总统的不同,在于特朗普有意愿去面对美中关系中令人不愉快问题与事实。美中关系过去的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华盛顿的政策没有能够使北京履行国际社会所期待的承诺和美国所期望的结果。现在到了华盛顿采取果断行动来向北京施加一系列压力的时候了。

比根说,几十年来美国对待中国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大量国际援助和贷款支持中国的经济发展,通过优惠的贸易待遇和稳健的外国投资,通过促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机构……使其发展基础设施和经济体制。”

美国一直以来期望中国能够逐渐融入国际体系,渐进地推进并最终成为一个“开放和自由化”的中国;期待中国的和平崛起能够促进印-太地区和其它地区的稳定,不断增加中国人民的自由,以互惠互利的方式扩大全球繁荣。

六月份,国务卿蓬佩奥在夏威夷与中国最高级别外交官杨洁篪会晤时,对杨洁篪明确表示了美国反击北京“破坏民主规范、挑战美国朋友和盟国主权、从事不公平贸易做法努力”的决心。

比根副国务卿说:“中国的这些做法和努力是故意设计的,其目的旨在通过一些掠夺性行为,在全球经济中造成巨大的失衡,从而打破当年的这种共识。”

特朗普总统在5月中旬曾一度警告说,他完全可以“中断与中国的全面关系”。引发舆论对美中两国“全面脱钩”的担忧,甚至有学者认为,美国已经开始与中国全面脱钩的进程了。

不过,比根在听证会上回答议员质询时说:“我们对中国的目标不是脱钩。美国的目标是要给中国施加一系列压力;因为中国辜负了20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全世界对中国提出的期望。”

比根认为,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建立了全面的伙伴关系。中国理应成为维护全球法治和体制的“净贡献者”和“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国会参议院经济政策小组委员会主席、阿肯色州共和党籍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在7月22日的另外一场听证会上称中国“是美国现实记忆中所面对的最强大的对手”。“今天,中国经济的规模相当于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二。因此,中国比我们曾经面对的任何对手都富有,”科顿说。

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区域和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的日益咄咄逼人,华盛顿近期针对北京推出了一系列法案和行政命令来对中国的行为和政策展开反击。其中包括本星期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的行动,和正在考虑中的限制中共党员和亲属入境的措施。

除了以上措施和全面脱钩、“全面断交”之外,华盛顿还有哪些有效的经济措施,能够促进美国与中国的有效竞争呢?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陈朝晖对美国之音说,目前美国采取的措施只能说才刚刚开始,现在所针对的中国企业主要是一些技术和国家安全等敏感领域企业,实际上对于美中之间大规模的正常贸易没有造成什么太大影响。

“至于说贸易战进一步升级,但是目前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双方都还是有意愿进行下去的;因此目前来看美国主动限制两国贸易发展的可能性不大,”他说。

陈朝晖说,如果双边政治关系进一步恶化,华盛顿还是有“牌”可打的。“如果要进一步升级、打大规模的经济战争,第一步就是对贸易进行限制,一步步走下去发展成为对贸易的全面限制,那就是贸易禁运,像美国对俄罗斯和伊朗那样。”

陈朝晖认为,如果美国采取全面禁运的措施,从美中双边关系发展角度来说,显然不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但是对目前的美中关系只是从经贸关系来分析已经不够了。从美国的现实利益来看,美中两国关系已经走出了只是经贸关系的利益了;更重要的已经是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了,”他说,“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利益需要,美国可能会不得已而为之。”

华盛顿对北京在经贸领域的不满,主要是认为北京没有像华盛顿和其它自由贸易体制内国家所期待的那样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特朗普总统是否应像退出世界卫生组织那样,彻底退出世贸组织?

“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实际上对于美国来说,世贸组织已经形同虚设,是不是在里面对它没有什么太大影响,”陈朝晖说。



from 博谈网 https://botanwang.com/articles/202007/%E6%89%93%E8%B5%A2%E5%AF%B9%E5%8D%8E%E7%BB%8F%E6%B5%8E%E7%AB%9E%E4%BA%89%7C%E7%BE%8E%E5%9B%BD%E8%BF%98%E6%9C%89%E2%80%9C%E6%9D%80%E6%89%8B%E9%94%8F%E2%80%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