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2016年 2月 19日
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接受《產經新聞》專訪,聲稱他已向日本政府提交了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建設漁業和環保設施的提案,「希望政府對這一戰略性活用方案盡快做出決定」。
《產經新聞》周五(2月19日)報道說,2011年4月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購買尖閣諸島計劃時,籌集了約14億日元(約1239萬美元)捐款,後來因為日本政府同年9月購島、把尖閣諸島國有化,東京都籌集的14億日元成為基金、失去用途。舛添對此說:「如果能決定建造避風港等方針的話,東京都可以支出這筆基金,政府不決定就不能動。希望盡快基於我們的條例,把使用基金的活用法作為國策定案」。
對於中國船艦「不時地侵犯」日本主張的領海等威脅,舛添說:「最好的方法是與迄今為止一樣,要求美國說『尖閣諸島屬於日美安保條約適用地區』」、「通過在尖閣諸島建設物體明確化(主權)具有意義,我想會成為日美安保的最大武器」等,強調美國參與的重要性和首先通過日美安保產生抑制力來排除中國船艦的想法。
動機不明的建議
67歲的舛添兩年前出馬競選東京都知事前,是自民黨參議院議員,三次出任過自民黨政權的內閣大臣,期間也活躍在各大電視台上評論。他擅長社會問題評論,不是意識色彩濃厚的類型。2002年在日本社會爭議應不應該給居住日本的外國人參政權和放寬加入國籍條件時,他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不是很好嗎」。
2014年他高票當選東京都知事後至今,基本也是領導行政運作的形像,不大參與政治和外交主張。這次有關尖閣諸島的發言,顯得相當突兀。
石原在日本給人的印象與舛添相反,是最關心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政客,2011年他在美國演講中宣稱東京都購買釣魚島的計劃,後來被日本不少輿論相信是給當時的民主黨政權出難題。
根據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近來被揭發使用私人郵箱處理機密國務的問題中,曾經涉及美國2011年已認為日本政府購島可能會引起中國強烈反彈的看法,不過當時的首相野田佳彥不接受美國的勸阻,認為把尖閣諸島國有化有利於安定管理,避免紛爭,並稱中國會理解。
但2011年9月日本把釣魚島國有化以後,激發中國的強烈反彈,中日關係嚴重惡化,兩國船艦至今常在東海釣魚島附近海域對峙,中國船艦在那裏的巡航也已成常態。
東京都「燙手山芋」
而石原購島不成,籌集的14億日元沒有、可能也無法退還,隨著他卸任並投入政治活動,包括一些右翼的日本輿論也開始批評他不負責任,14億日元捐款成為東京都「燙手山芋」並找不到用途。
舛添的建議是基於尋找用途,還是另有政治謀略目前不明。而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權會如何應對東京都的提案,從眼下安倍對中國的政策和立場來看也很難料,一方面安倍政權謀求與中國維持正常關係和各種交流,本周一防衛省在日本海對馬海峽發現「國籍不明」的潛水艇向東海行駛,一些輿論預計是中國潛艇,但安倍政權拒絕說明,似乎不想引發糾紛。
但另一方面,安倍政權正對中國在南海的行動不滿上升,本周先後與訪日的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美國太平洋軍司令哈里斯會談,都討論了中國海洋活動問題,謀求加強合作應對。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還公開稱「日本不能無視」中國在南海的行動。
日本在釣魚島一舉一動勢必引起中國警惕,並可能促發中日外交糾紛升級和東海局勢緊張。
(責編:蕭爾)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6/02/160219_japan_senkaku_diaoyu_island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