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6 February 2016

【2016】不可阻擋的特朗普

挾南卡的勝利,特朗普飛向内華達,向第三場勝利進軍。

内華達是一個人口結構相當典型的州,和美國的人口結構大致相同。所以,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把内華達州視爲在全國範圍的可競選性的風向標。

選前還是新聞不斷,最值得一提的是克魯玆炒了自己一個團隊的高級發言人Rich Tyler,因爲他在有一次造謠中被抓住了。一向愛造謠的克魯玆團隊這次又說了什麽?原來這位發言人在網上放了一段視頻,當中盧比奧在酒店大堂巧遇克魯玆的工作人員和克魯玆的父親,其時盧比奧正在看聖經,雙方親切交談,他對克魯玆的工作人員說了一句話。在克魯玆發言人放出的錄像中,為這句話打上字幕:“剛找到一本好書,裏面沒有多少答案”(Got a good book there, not many answers in it. )

盧比奧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居然說聖經裏面沒有答案,豈非褻瀆聖經。這還得了?真是匪夷所思。

盧比奧團隊不敢怠慢,立即放出同一段視頻,這次他們加上了正確的字幕,原來當時盧比奧說的是“所有答案都在這兒。”(All the answers are in there.)[1]。克魯玆團隊原來故意配上錯誤的字幕,欺負聽力不好的同學,真是骯髒的伎倆。

克魯玆團隊造謠成性不是第一次,怪不得特朗普在電視辯論上當面說他“nasty”。克魯玆一向的辯解都是失誤,態度誠懇,下次再犯。但這次的攻擊可不是用“失誤”就可以糊弄過去的,於是在各方的壓力之下,不得不把放出視頻的Tyler推出,一炒以謝天下。

克魯玆和盧比奧的這次爭端不是偶然的。在南卡之戰結束之後,特朗普行情高漲,餘下的人無不爲了第二名而戰。現在的形勢是,每個除特朗普外的候選人都覺得,只要把剩餘的對手都擠出去,那麽就能獲得原先支持這些對手的票,從而能超過特朗普。

事實上,我們看到,這也是共和黨初選至今的一般規律。特朗普似乎“超然”於衆人,其他人互相攻奸,他們之間互相攻擊的資源和次數,大大高於她們用來攻擊特朗普的次數。比如盧比奧,到現在爲止也沒有對特朗普發動什麽像樣的攻擊。特朗普卻主導了競選,而且很有策略地進行各個擊破。比如原先火力猛攻布什,布什在人氣無法上升之下,又開始主力攻擊立場和他“相近”的克魯玆。

這種奇怪的戰事都是基於錯誤的判斷。比如我上一篇文章就分析到,布什一開始就犯下了錯誤,以爲特朗普“玩玩下”,不把他的競選當作一回事,甚至不去反擊特朗普的攻擊,到醒覺的時候,已經是太遲了。這個問題出現在所有其他參選人身上。

現在沒有人認爲特朗普是“玩玩下”,但卻陷入另外一種迷思。認爲特朗普的支持率有一個天花板(hard ceiling),最多到百分之三十幾。這樣把其他人排擠走了,不是自然而然地能獲得超過他的票數了嗎?

内華達的選舉再一次打破這種迷思。選舉在週二,直到當地時間9點才全部結束。我打開twitter看各路直播,網民紛紛把自己選區(precinct)的統計紙拍下來放上網,每張統計紙都是特朗普領先。開票不到30分鐘,各大媒體已經宣告特朗普勝選,而且是大勝。

我們看看特朗普是如何大勝?

他最後得票比例45.9%,打破了前兩天專家才提出的天花板理論。他的得票比盧比奧(23.9%)和克魯玆(21.4%)加起來還要多。得到的代表票也是最高的(14票,以下依次盧比奧7票,克魯玆6票,卡爾森和卡西奇各1票)。

除了在17-29嵗這個年齡段稍微落後於盧比奧外,他在每一個年齡段得票都是最多的,而且優勢極爲明顯(40%-50%之間)。在性別統計中,無論男女人群中的支持度都是45%左右。

令人吃驚的是,儘管特朗普一再宣稱強硬的反非法移民的政策,但他在拉美裔選民中的支持率還是最高的(45%)。連克魯玆和盧比奧這兩個正宗的拉美裔也比不上他。[2](對這個調查,我解釋是:1)擠公交車效應;2)合法“逃離”墨西哥的移民不願看到美國變成第二個墨西哥;3)支持特赦的人都跑到民主黨一邊去了,參與共和黨的拉美人都是不支持特赦的。)

盧比奧原本希望能吸納布什退選後的票數。但事實證明,原先支持布什的人群,並不一定會支持盧比奧。他們最多的第二選擇居然也是特朗普。

其實特朗普最大的威力還是把以前不投票的選民拉出來投票。在美國初選,投票率一向是很低的。2012年内華達初選中投票率只有7%。可想而知,以前不投票的選民的潛力有多大。只要能把支持自己的選民多拉出幾個百分點,就可以得到關鍵的勝利了。内華達當晚出席投票的選民高達7.5萬人,是2012年的一倍。特朗普所得的票數,約等於2012年所有參選人票數的總和。

内華達投票率是歷史新高,雖然比民主黨的投票人數略少(約8萬人),但民主黨投票時在週六,而共和黨在週二,不具備可比性,而且民主黨投票率僅即2008年的三分之二[3]。共和黨在内華達投票率高漲不是個案,在南卡的投票率已經創造歷史(70万人投票)。這麽高漲的投票率,最大的貢獻就是特朗普,獲益最大的也是他。

内華達的選票雖然不多,但重要的不是這幾張選票,而是它帶來的勢頭(momentum)。經過内華達一役,特朗普的勢頭極度高漲,在下星期的超級星期二各州,特朗普除了在克魯玆的老巢德克薩斯州之外,全面領先,而且領先幅度都在10個百分點以上。即便在德克薩斯州,也有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特朗普已經追平了克魯玆,另一份統計顯示特朗普僅差克魯玆一個百分點。照這個勢頭,還有幾天的衝刺中,特朗普在德克薩斯超過克魯玆也不是夢。由於超級星期二選舉州分太多,候選人不可能把精力分配於所有的州分,因此,這種全國性的勢頭更加不可逆轉。超級星期二中特朗普的大勝不可避免。

在美國現代選舉歷史上,沒有一個贏了頭四場選舉中三場的候選人最後沒能贏得初選。其實,這次的選舉制度多少暫時挽救了其他候選人。在2008年的時候,共和黨有很多州實行勝者全贏制度,特別是超級星期二中的州。當年麥凱恩就是在超級星期二中就已經得到了超過出綫所需票數的6成,一舉奠定了勝利。

但是這個制度在2012年改了。最主要的原因是,2008年麥凱恩贏得初選太容易和太早(2月5日),而民主黨奧巴馬和希拉里的競爭一直維持到6月份。在這幾個月間,大家都看奧巴馬和希拉里,為民主黨掙足了人氣。麥凱恩倒像無所事事。有人認爲共和黨最後輸給了民主黨,就是因爲初選結束得太早。

於是2012年,RNC作出了兩個重要的決定[4]。第一,推遲選舉時間。大家也能注意到,今年初選比2008年足足推遲1個月。2008年的超級星期二在2月5日,今年在3月1日。第二,共和黨要求大部分州取消勝者全贏制度,改用比例代表制,或者某种形式的混合制度,其效果也更接近比例代表制。這樣的效果是即便候選人在一個州獲勝,也難以在代表票上大幅度拉開和其他候選人的距離。

這兩個決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候選人在超級星期二之後就已經可以過快確定,讓超級星期二之後的選舉流於形式,並讓初選和大選之間的間隔變短。

但是有幾個州卻礙眼地堅持勝者全贏規則,其中包括佛羅里達(99票)——布什和盧比奧的根據地、和俄亥俄(66票)——卡西奇的根據地。這兩個州在3月15日投票,成爲盧比奧是否能翻生的一線生機,也為卡西奇待價而沽保留了本錢。

但數學歸數學,政治歸政治,如果特朗普在超級星期二中大勝,這種氣勢可不是單單兩個勝者全贏的州所能抵擋的。

現在,對特朗普利好的因素越來越多。RNC昨天宣佈會尊重人民的選擇,這意味著RNC不會再黨大會上玩數字把戲(另文討論)。而來自建制派的支持也開始出現。之前支持特朗普的政治人物只有前副總統候選人薩拉佩琳,但她早已沒有公職。星期三,加州衆議員Hunter宣佈支持特朗普[5]。這是第一位現任的議員對特朗普的支持。隨後,紐約州的衆議員Collins也表態支持特朗普[6]。這些雖然不是什麽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但這種來自建制的支持,意味著支持特朗普不再是政壇的禁忌,政客不再羞於支持特朗普。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報紙和媒體上認爲特朗普“不可避免”成爲候選人的呼聲也爆發性地增多,同時也越來越多分析認爲特朗普在大選中也不是沒有勝機。

原先圍繞在布什周圍的金主,本來有意成立反特朗普陣綫,以PAC的方式攻擊特朗普。但仔細衡量之下,卻繼續猶豫不決。支持反特朗普統一陣綫最賣力的科赫兄弟(Charles and David Koch)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打退堂鼓。原因是:第一,這種攻擊不一定有效,特別是現在距離超級星期二太近,難以阻擋勢頭。第二,這種來自共和黨建制派金主的攻擊,反而會增加特朗普不受金主影響的反建制形象,變相幫特朗普助選。第三,這種攻擊可能會引來特朗普的反攻擊,對這些大金主本身造成傷害,比如擁有芝加哥小熊棒球俱樂部的Rickets家族是最早反特朗普的財團之一,用了數百萬美元反特朗普。最近就受到特朗普親自發推特的警告“聽説Rickets家族最近在秘密花錢攻擊我。他們可要小心了,他們自己隱瞞了很多東西!”[7]而另一個反特朗普的PAC(Make America Awesome super PAC)積極籌款對抗特朗普,卻僅籌到區區10000美元,原因是很多原先有意捐款的金主害怕面臨特朗普的法律訴訟威脅。對著這個充滿戰鬥格的特朗普,現在又是“民粹”的寵兒,布什的金主也要擔心自己的安危。

特朗普在“民粹”的面紗之下,其實遠不是一個莽夫。星期三,他談及自己可能挑選的副總統搭檔的時候,就強調副總統會是一個政治圈内人(insider)。這一方面在傳媒中加強“非我莫屬”的印象,但也證明了特朗普也正在盡努力地招攬建制派的人。這種表態甚至有對目前還在選舉中的盧比奧或卡西奇招降的意味。而特朗普的朋友圈中,也不乏政治圈内人非正式地為他出謀劃策,比如前紐約市長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就是其中的一個[8]。

說實在,現在留在選舉中的其他幾個人都問題嚴重。卡爾森堅持不退出,似乎是爲了專門挖克魯玆的墻腳,一報克魯玆造謠之仇。卡西奇沒有什麽勝算,在内華達宣傳投入為“0”,但堅持競選到3月15日,可以期盼俄亥俄的勝利為他帶來副總統的提名,或者在内閣中謀求職位的承諾。克魯玆是典型的下坡路,特別是内華達再一次輸給盧比奧之後。他很多立場和特朗普相近但更偏激,很難再拓展票源。

盧比奧被建制派視爲阻止特朗普的最後的選擇。布什退選後,盧比奧開始大力招攬布什的金主和政治資源。但這樣的政治好處和財政好處並不能給他帶來選票上的好處。選民中高達71%是激烈反對建制派的,有建制派金主支持,向建制派靠攏,自然也會被視爲建制派的一員。

而且這個小白臉(美媒稱他為Baby face)明顯是經驗太淺,被諷刺為背書機器,甚至缺乏和當年奧巴馬一樣的“Vision”。聼他演講很流暢,但說完之後,真的屬於自己的東西幾乎沒有。前兩天,他在和Fox主播奧萊利的對話中的表現就充分説明這點。

奧萊利問他將如何處理非法移民問題,是否認爲應該把他們遣返。他支支吾吾,說現在最要緊的是先保證邊界安全,再聽取人民的呼聲,讓人民決定。久經沙場的奧萊利當然不滿意,打斷他說,我知道這些事具體怎麽做要考慮政治,但我想聽聽你自己的想法,你的Vision。結果盧比奧還是重復以上的話。奧萊利更不滿意了:馬可,這麽說吧,現在紐約就有這麽一個案例,你認爲在案件中的非法移民是不是應該要被遣返。這下把1200萬人減少到1人的個案,盧比奧總應該面對問題了吧?誰知道他又說出了和前面幾乎一樣的話。奧萊利實在沒有辦法了,只能結束問題。

現在,阻止特朗普的大旗還是落在自由派的媒體上,今天(2/25)華盛頓郵報和波士頓環球都發表了呼籲共和黨人團結起來番特朗普的文章。但這些左媒的呼籲大概最後還是落得一個幫特朗普拉票的後果。轉頭一看特朗普的在麻省的民調,已經躥高到50%了。

如果超級星期二特朗普延續這個大勢,夢想中的希拉里 vs 特朗普的大場面就會如萬民期待那樣出現了。

[1] http://www.foxnews.com/politics/2016/02/22/cruz-fires-top-campaign-spokesman-over-rubio-bible-video.html

[2] http://www.cbsnews.com/elections/2016/primaries/republican/nevada/

[3] http://www.washingtonexaminer.com/dem-turnout-drops-by-a-third-in-nevada-vs.-2008/article/2583770

[4] http://www.politico.com/magazine/story/2016/01/2016-gop-primary-crazier-than-you-think-213542?o=0

[5] http://www.politico.com/blogs/2016-gop-primary-live-updates-and-results/2016/02/duncan-hunter-endorses-donald-trump-219725

[6] http://www.buffalonews.com/city-region/washington-politics/chris-collins-explains-his-support-for-trumps-candidacy-20160224

[7] https://twitter.com/realDonaldTrump/status/701779181986680832

[8] http://nymag.com/daily/intelligencer/2016/02/rudy-giuliani-has-been-advising-donald-trump.html


from 蝸藤說美國 http://liwoteng.blogspot.com/2016/02/2016_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