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文
BBC國際媒體觀察部
簡體中文在香港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引發了對北京擴大在當地影響力的擔憂。
許多香港居民擔心這可能會令香港的特徵消失無影無蹤。
繁簡之爭
中國最早在1956年開始推行簡體中文,簡化了原先複雜的筆畫,令書寫中文簡單化,而且也被說成是提高中國識字率的主要原因。
但是當時是英國殖民地的香港,繼續使用又稱為整體中文的繁體中文,另外使用繁體中文的地方包括了台灣和幾乎所有的華人僑居地。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給了中國。
推廣使用簡體中文的人士認為,使用簡體中文有助於學習中文,並且說,簡體中文「比較實用」。
但是反對者說,繁體中文比較「正統」,並且可以讓使用者與中文的根源更好地聯繫在一起。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看得懂繁體中文,再看古典文學和推行簡體中文之前所出版的書籍時就不會那麼吃力。
教育的建議
香港的企業通常以簡體中文來吸引中國旅客,但是這種做法卻也招來了本地居民的批評。
2015年12月,香港政府建議學生在學會了繁體中文之後學習簡體中文,目的是「擴大的學生的閱讀面,還可加強內地與海外各地的溝通」。
但是反對派說,沒必要特別緻力於學習簡體中文,而且認為政府可能是打算完全取消在學校教授繁體中文的課程。
香港《蘋果日報》在2月14日引述中國導演馮小剛的說法,稱許多簡體中文是「不合理的簡化」,而負責香港教育的官員則是在「對抗這股浪潮」。
社交媒體辯論
最近幾年繁簡兩派的爭論越來越政治化,例如英國時裝設計師、知名球星貝克漢姆的妻子維多利亞宣佈要到香港訪問,卻在Instagram上成為熱門話題。
維多利亞·貝克漢姆以簡體中文和英文在Instagram上宣佈2月14日到香港。
但是有網民留言說,「貝克漢姆太太,如果你要到香港做生意,請用繁體中文!」、「要是你繼續使用不文明的簡體中文,我就不會買你的產品」。
繁簡之爭原本就是網民們在推特Twitter上的熱門話題,在香港無線電視台突然在2月22日開始在普通話新聞中搭配簡體中文字幕之後,這場議論更為熱烈。
在上述的節目播出之後,主管廣播電視業務的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就收到了一萬多則投訴。
推特上有網民形容無線電視台的做法已經成為港府「盲從」北京政策的部分措施。
「無需大驚小怪」
中國的官方媒體也加入了這場繁簡之爭,呼籲港人不要將此議題「政治化」。
《人民日報》在2月23日刊載文章說,「把繁簡強分優劣甚至當作身份標籤,只能說太過淺薄無知。」
《環球時報》則是發表評論說,「兩岸三地的交流角度而言,內地學生認讀繁體字和港澳台的學生認讀簡體字,都有必要,完全無需大驚小怪。」
不過有些中國網民堅持使用簡體中文的風潮已經是「無法阻擋」。
例如網民閩都傳人在環球網發表的評論下留言說,「推行普通話和簡體字是大勢所趨,港台固步自封,必被歷史的車輪碾得粉碎。」
(撰稿:威克,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hong_kong_review/2016/02/160224_monitoring_simp_t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