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圍繞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多見報端。先是美國對英國的加入表達顧慮,對其「不斷遷就中國」感到不適。不過,上周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確定加入。本周,盟國澳大利亞保守黨政府已經凖備宣佈改變立場,加入亞投行。
3月24日,《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為了吸引歐洲等國的加入,中國已經決定放棄在亞投行內的否決權,以消除這些國家顧慮。在公開評論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帕莎基表示,盟國自行決定是否加入亞投行,但美國希望看到亞投行在運營中「增加透明度」和有更好的治理能力。
美國是否要加入?
熟悉中國海外投資運作的觀察家都不會否認中國在非洲等國基建投資的問題。「中國投資在海外基礎設施時,思路就跟國內項目一樣,只靠政府之間關係,不考慮當 地文化環境,當地住民往往受到損失,也不創造就業,」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研究員舛友雄大對BBC中文網記者說。「不用說,緬甸的密松水電站,或者墨西哥的高鐵,這種思路最終會走向失敗,」來自日本的舛友雄大補充道。對中國基建投資者來說,這一做法確實需要轉變,而亞投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載體。
目前,該機構的章程尚未最終出爐。但若要讓亞投行成為一個去中國化的高標凖國際機構,正是要有更多的「持份者」(stakeholder)在亞投行內部互相制衡與監督。這其中,主導了世界銀行體係數十載,且極具發展經驗的美國最能發揮領導力。
不過,也有反對聲音認為,美國不應加入亞投行。「美國應當鼓勵其盟友加入亞投行,以(給中國)施壓達到最高標凖,」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國際秩序和戰略項目主任托馬斯·懷特(Thomas Wright)對BBC中文網記者說。
「美國不應加入的理由是,美國應當將精力集中使用在既有的機構中,而非加入新的機構。若幾年後亞投行被證明是成功並遵守適當的國際規則,那美國可以考慮加入,」懷特說。
亞投行促競爭與改革
當然,美國的不滿也並不無道理。近年來,在美國力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簡稱「TPP」)的同時,中國也正在極力推出自己的區域多邊組織 和項目。除了亞投行外,還有金磚銀行與「一路一帶」等金融貿易項目。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中國希望通過這些項目對既有成熟國際體系構成威脅。類 似擔憂有其合理性,但卻忽略了一個起碼的事實,即亞洲基礎設施的剛性需求。亞洲開發銀行在200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0年至2020年,亞洲地區 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在8萬億美元左右。中國政府估計,從現在起到2020年,亞洲每年基建開支的需求約為7300億美元。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巨大的投資機遇,而亞洲現有的國際機構並未能滿足需求。另外,由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DB)與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卻因其苛刻的條件和官僚的作風,飽受投資接收國,乃至內部員工的批評。
「ADB的人才並不多,據悉,該行目前正在努力保留內部人才,防止把他們流向亞投行,」舛友雄大表示,這樣的競爭對整個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有好處。「另外,ADB計劃從2017起全年融資限額擴大至目前的1.5倍,即200億美元,預計兩個銀行之間的競爭變得更激烈。」
然而,布魯金斯學會的懷特並不認為世界銀行等既有地區與國際機構會因亞投行的產生有太多變化。他對BBC中文網記者舉例說,世界銀行的標凖和操作都已經十分扎實,「我倒是認為並且希望亞投行能夠效仿ADB。」
「不 過,雖然世界銀行並不會因為亞投行而改變,但亞投行的出現會對美國帶來壓力,促使美國糾正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改革,」懷特補充道。多年來,奧 巴馬政府向IMF增資的提議一直未能得到美國國會批准。換而言之,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之崛起,或許可以用來說服美國國會加快對IMF改革。
(責編:路西)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_watch/2015/03/150325_china_watch_aiib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