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9 March 2015

中國官方公布文件 詳解「一帶一路」

2015年 3月 29日

中國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3月28日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詳解「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
該文件中共有八個部分,包括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各地方開放態勢、中國積極行動與共創美好未來。
文件在共建原則中指出,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五通三同」

而在框架思路一部分中則表示,「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
新華社總結說, 「一帶一路」的內涵歸納起來,主要是「五通三同」。「五通」就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五通」是統一體、缺一不可。「三同」就是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三者也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就是共贏。
「一 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 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 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所謂「一帶一路」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的概念,他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

亞洲命運共同體

按照中方解釋,「一帶一路」的構想是依靠中國與其他國家進行雙邊、多邊合作,借助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借「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
中國擬投入400億美元資金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修建道路、鐵路和港口。「一帶一路」被外部稱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中國能夠借以進一步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
不過有分析指出,不同於馬歇爾計劃的是,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時還沒有像當初美國實行馬歇爾計劃時已經是世界強權,而目前的中國仍然是個受到許多鄰國猜疑的發展中大國,其崛起也被一些人認為對美國在亞洲乃至其他地方形成挑戰。
在國內,「一帶一路」分西北、東北、西南、內陸、沿海和港澳台等地區板塊,幾乎涵蓋全國。根據各個地區的地理、經濟特點,發揮各自的優勢,全國一盤棋,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編譯:林杉 / 責編:歐陽成)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5/03/150329_belt_road_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