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社区于农历春节前,就出现中国大陆移民大量购买奶粉寄往中国大陆风潮。来自北京的王先生说,他周围许多朋友,都是给在国内的亲友定期寄送奶粉;每隔一两周就会去邮局寄送一个6、7公斤的包裹,一罐663克Enfamil婴儿配方奶粉,约需30加元,与中国大陆国内超市的80加元售价相比,仍然便宜了约一半。他指出,一些中国大陆较知名的奶粉已被中国大陆移民扫空,营业员要专门去仓库取货。而新西兰、澳洲亦出现中国大陆人抢购奶粉的恐慌,逼令厂商收紧供应后,乳业大国荷兰也宣告“失守”。荷兰当地超市、日用百货店和药店为了确保当地有足够的婴儿奶粉供应,实施限购政策,每名顾客只准购买一罐奶粉。
德国《图片报》更以“中国大陆婴儿喝光了德国奶粉”为题,报道中国大陆人不断抢购奶粉造成奶粉荒,德国美乐宝生产的两种畅销奶粉Milumil及Aptamil在法兰克福超市已一罐难求,有母亲站在空空如也的超市货架上感到无奈。
澳大利亚全国销量最大的婴儿奶粉品牌系列可瑞康逐渐紧缺,原因是中国大陆和华人顾客们大批购入该品牌奶粉并运回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新快网报道指出,现在很多澳大利亚本地母亲有时也在超市中找不到这些奶粉。另外,澳大利亚大型超市还爆出另一个奶粉品牌贝拉米的短缺。一些刚刚成为父母的澳大利亚人非常有挫败感,因为他们有时跑上多个超市和药店也还是找不到需要的产品,因此不得不给自己的孩子换一个品牌。
刚刚当上母亲的斯坦哈给她16周大的女儿喂这种奶粉,但四周前她在居住地莱卡的“Coles”超市中再也找不到这种品牌后就震惊了。她说:“当时我问工作人员什么时候还有,他们说运货有些困难。然后我又跑了4家药店,全部都没有货了。后来我到了‘Woolworths’超市发现只剩下2罐后,就全部买了回来。然后我就吓到了,很害怕孩子半夜起来后没有奶粉喂她。”另一名母亲称,“Coles”超市的一名经理称自己被一名华人顾客塞钱,要求他告知什么时候会补货。
位于悉尼市中心的一家药店经理称,由于药店在一家国际旅馆旁边,很多“中国大陆游客会尽可能多地抢购,然后带回中国大陆”。悉尼滑铁卢地区的“Coles”超市已经出现了奶粉短缺。很多购买的人士被超市告知,一些华人大批买走后在网上卖给中国大陆用户。澳大利亚婴儿奶粉供不应求,许多商店的奶粉被买空。
这是因为在澳大利亚的华人以及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大陆游客抢购造成的。
法新社说,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华人以及到澳大利亚旅游的中国大陆人,疯狂地抢购奶粉,迫使许多商家紧急增加订货,填补被抢空的奶粉货架。报道说,这些抢购奶粉的华人,有的把奶粉寄给国内的亲友,有的在网上出售,赚取利润。悉尼市中心一家药店的经理说,药店旁边是一家国际饭店,住在那里的中国大陆游客都来买奶粉,似乎每个人都把他们的行李箱塞得满满的。在2008年有关奶粉中含有工业用三聚氰胺的丑闻披露后,许多中国大陆人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吃中国大陆生产的奶粉,只好让在国外或是出国旅游的亲朋好友,购买国外的奶粉。
纽迪希亚是新西兰最大的奶粉生产商,专门供应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市场。中国大陆人在澳大利亚抢购的就是这家公司的产品。为了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奶粉短缺,纽迪希亚发言人对法新社说,公司正在努力要在今后一年内把产能提高50%。
澳大利亚当地媒体报道说,中国大陆人的抢购使许多澳大利亚的本地婴儿没有奶粉吃。记者看到商店的奶粉货架空空如也,许多商店限量出售奶粉。一位澳大利亚新生儿的母亲抱怨说,她跑了好几家商店都没有买到奶粉。当她向商家询问的时候,她得到的回答是,“订不到货”。一家商店的老板说,经常有中国大陆人到店里来买奶粉,而且一买就是100罐,或是200罐。有的中国大陆人还给店主塞钱,希望店主能提前通知奶粉到货的消息。
因此,澳洲多个城市的超市纷纷收紧奶粉每次购买数额。据报导,有两家在澳洲从事奶粉代购运输的华人开设的物流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已经收到有关方面的知会,对外尤其是对中国大陆的奶粉运输会收紧,但是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而目前他们已经在抓紧利用“最后的好时光”多往国内发一些奶粉,主要是基于国内一些代购商的“囤货要求”。报导指,关于澳洲限制奶粉出口的消息缘起于微博,在去年10月24日,名为“墨尔本City Discount”的用户在新浪微博发布称,“已和多家快递公司确认,12月1日起,澳大利亚将禁止奶粉私人代购出口”。之后,有一些网友发表评论支持这一说法。当时南都记者与澳洲一些从事奶粉代购的个人或机构联系,受访者称只是有传闻,对代购与运输并无多大影响。有淘宝店主表示,有收到类似的传闻,但仍然处于观望中。不过11月15日,在墨尔本居住的肖莉对透露,当地某超市已经减少了限购奶粉的数额,目前每人每次只能购买两罐。同时,有多个在墨尔本和悉尼居住的华人也都表示,住地附近的超市最近都减小了奶粉限购的数额。
亦属产奶类大国的新西兰政府,援引一条超过10年前通过的法案,开始限制婴幼儿配方奶粉出口。在此前的9月28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将联合新西兰海关,展开共同行动遏制非法出口本国婴儿配方奶粉。根据新西兰的相关法律,只有向政府部门注册过的代理商才能对外出口包括婴儿配方奶粉在内的乳制品,其它人通过邮寄等方式将乳制品带到境外都属于非法。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政府这次行动援引的法律来自于1999年通过的“动物产品法案”。不过,由于新西兰与澳洲两国有自由贸易协议,两国之间奶粉等产品不受这类限制,意味有些新西兰的奶粉可以借道澳洲,从而规避掉这种限制措施。
某些从事奶粉代购的澳洲物流公司负责人透露,新西兰宣布限购之后,大家都跑到澳洲去抢购奶粉。值得注意的是,大家抢购的很多也是新西兰的品牌奶粉。据了解,澳洲有名的本土奶粉品牌的确不多,只是当地自然环境以及奶牛养殖技术都不错,因此有许多奶粉品牌都在当地寻求代工合作伙伴。
在美国的一些华人也定期给中国大陆国内的亲友邮寄奶粉和其它一些婴儿食品,如婴儿米粉等。这两年,由于国内问题奶粉频发,许多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成了中国大陆亲友购买奶粉的重要源头。华人整箱整箱的买奶粉,甚至瞬间扫空超市货架,为此,有一段时间,很多大卖场不得不推出5至12盒的限购令。美国人好奇地问:“那么远,为什么要带那么重的奶粉回中国大陆?难道中国大陆没有奶粉吗?”
由于中国大陆对奶粉的需要量大,华人商家看到无限的商机,一些快递公司,在自己的店里,干脆卖奶粉,寄奶粉,一条龙服务,随时都有大量的奶粉卖,保证快递回中国大陆。比如法拉盛华人社区,有很多专门做特快专递的商户,因为知道现在美国奶粉紧俏,所以纷纷先自己掏钱去超市买奶粉,放在自己的快递店面。如果要快递奶粉回国,都不用去超市,直接再快递店面里,把快递单子一填,把奶粉费用和快递费用一付,快递商家就可以直接帮你全部办好,方便得很。
如果你不放心快递商家的奶粉,你也可以自己去超市买了让他给你发走。
不得不说,中国大陆人就是聪明,很会做生意,在哪里有需要就有市场,不过估计新闻里说的一次买上百箱奶粉的,可能就有些是快递商户在囤货。
最好的奶粉“雅培”“美赞臣”之类,根据重量不同,大概10到30多块钱美金一罐,换算成人民币,也比国内便宜。难怪就算是平时,也有很多华人总是成箱成箱地往国内带。孩子是一家人的希望,特别是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更是宝贝,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身试毒”。于是,在美华人义无反顾地成为了亲友们代购奶粉的“生力军”。
还有很多美国的华人,孩子是送回国内拜托父母亲戚带的。在2008年三聚氰胺粉事件爆发之前,很多在美国的华人都没有这么大费周折地从国外带奶粉回去。孩子在国内,吃的就是国内的奶粉。后来听说了毒奶粉事件,很多父母都吓得不得了,纷纷致电国内亲人,嘱托不可给孩子进食任何中国大陆产乳制品,一些华人父母第一时间冲向卖奶粉的超市、药房,一次购进一、两年的婴儿奶粉,邮寄回中国大陆。那段时间,超市的人看见华人就头痛:他们又来抢奶粉了!后来超市不得不采取限购措施。
对许多消费者来说,洋奶粉轮番涨价已不是新鲜事。仅过去一年间,部分洋奶粉价格“你方涨罢我登场”,价格一路走高。包括多美滋、美赞臣在内的多个洋奶粉品牌再度被曝提价,配方微调或换个包装后,最高上浮达20%。这是部分洋奶粉一年来第四度调涨。洋奶粉一年四涨,的确够嚣张。可他们嚣张,也是有嚣张的资本。莫说一年四涨,就算一年八涨,中国大陆消费者也只能乖乖掏腰包。别怪国人“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实在是大家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心。
相当一部分中国大陆消费者已经患上“洋奶粉依赖症”,这是不争的事实。与洋奶粉“一年N涨”相呼应的是,其市场占有额也在迅速扩大。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产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60%;2010年洋奶粉已经与国产奶粉平分秋色;到2011年洋奶粉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超过国产品牌;目前洋奶粉的市场份额已超过70%。其中,在高端奶粉市场,洋奶粉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一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高度,价格怎么涨,都有人买账,傻瓜才不涨。
数字触目惊心,也很能说明问题。尽管洋奶粉也时常爆出质量瑕疵,但在许多国人看来,那些都是小概率事件,相较于似乎全都不可靠的国产奶粉,还是洋奶粉更让人放心。为了孩子,咬咬牙节衣缩食也得买。那些国产奶粉的消费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也不是基于信任,而是基于自身干瘪的荷包。这是经济条件不允许下的次优选择,而非内心首选。倘若中国大陆人的收入能够大幅增长,倘若小康阶层和中产阶层比例进一步增大,相信国产奶粉的处境一定会更惨。
常有专家提醒国人要对民族乳业抱有信心,但很显然,信心崩塌时犹如山倒,重建时却犹如抽丝,不是说有就能有,而且,重建信心要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切实实的改进。如同怨妇一般怪“消费者不理性”,或者空口白话地高呼“中国大陆乳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又或者拿“我孙子就喝国产奶”发誓赌咒,都幼稚得让人发笑。
三聚氰胺风波发生时,经历大地震的国产乳业本可以转危为机,洗心革面,展现一个崭新的面貌。遗憾的是,他们给国人的印象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各类毒奶风波频仍,致癌、致死疑云不断,大大小小的乳企轮番上演“质量门”,乳业国标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不但没改进,反而更差了,以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换取国人的信心,简直如同痴人说梦。洋奶粉牛气,中国大陆消费者受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背后,充满了无奈与怨气谁叫国产奶粉不争气呢!
就在近期,中国大陆还再发现毒奶粉。广州市抽验食物发现,湖南生产的南山婴幼儿奶粉,含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M1,生产时间是2011年7月、8月及12月,当局公报没有提及是否要求货物下架。未知是否已流入百姓家。
广州市工商局曾在网上公布抽验市面乳制品结果,在1231批次抽取样品中,合格率为97.8%,但由湖南长沙亚华乳业公司生产的南山牌奶粉,有五个批次的倍慧婴幼儿奶粉,全部含有黄曲霉毒素M1,盒装和罐装均有。黄曲霉毒素M1具很强毒性,由玉米、豆粕这类饲料久放霉变引起,若长期摄入少量,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容易致癌,尤其是肝癌。
中国大陆传媒在广州一些主要大型超级市场仍能找到“南山牌”二段、三段倍慧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但与被验出有问题的批次的生产日期不同,有关超市的售货员亦表示,不知道“南山牌”奶粉被查出含有致癌物的信息,也没收到相关的下架通知。另外,市工商局的公报同时指出,光明奶油、广州番禺产特色小吃“姜汁撞奶”、陜西产的爱馨多婴儿配方羊奶粉均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是该品牌近月以来第三次被广州市工商局发现有问题。……
今年从3月1日开始,香港开始实施奶粉禁令,任何人除非有出口许可证,否则每24小时不可带多于1.8公斤,也就是两罐婴儿奶粉出境,违例者最高会被罚款50万元及监禁2年。新规生效第一天,即有多名内地人被捕。截至3月2日晚,港府警方共拘捕25人,包括17名本地居民和8名内地人,检获115罐奶粉。有的人被处以5千港元的罚款。
3月3日,12届政协会议在京召开,全国各大媒呈现一种无比兴奋的景象,好像会开多了,老百姓的问题就能解决好了似的。新的政协发言人声称“内地的奶粉99%达到安全标准。”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大陆人还要冒着被罚款,被监禁的危险跑到香港买两罐奶粉呢?人们更希望新的政协或人大代表,能够正视目前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婴儿奶粉问题,而不是信口开河,没有理由的声称99%安全,难道老百姓买到的不安全奶粉都是属于那1%的概率里面吗?
大陆的食品安全,不仅存在于婴儿奶粉,其实,所有的食品,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不过大家顾不了成人的安全问题了,因为他们的抵抗力都已经被练出来了。但婴儿就不同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每个家庭只能让生一个小孩,三代人看着一个婴儿,把其当金豆来养,对婴儿的食品安全期望值特别高。只要家里有钱,一定要让刚出生的婴儿喝上最安全的牛奶。比较有门路的家庭,托朋友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买奶粉,然后寄,或者带到国内。
更多的人通过香港买奶粉比较方便。首先,香港离大陆近,其次,香港的奶粉比英国和美国来的奶粉便宜得多。然而,香港才7百多万人口,大陆13点5亿,只要有1%的大陆人到香港买奶粉,香港本地的婴儿就没有奶粉吃了,这就难怪香港当局要出台如此严厉的禁奶措施。尽管香港有了禁令,大陆人还是“知法犯法”,宁愿被罚款,也要偷买奶粉,这刚好说明大陆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不放心程度有多高。
中国大陆人对外国生产的奶粉需求殷切,主要原因是对内地食品欠信心,2008年爆出含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事件后,更令不少父母只信外国货,因而出现席卷全球的“抢奶粉”热潮。一些人评论说,只要中国大陆的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抢购国外奶粉的现象就不会停止。网上一位香港人对内地人的评价中说得好:一班蠢过猪的物体,自己交那么多的税给政府,它既然保障不了自己的国民最基本既食品安全,连BB不可替代既必需品奶粉既安全也保障不了!猪们不去问责收税的政府,跑去追究一个与其一毛关系都冇既香港?脑袋进水了吧?活该一辈子喝地沟油!!
解决好食品问题,尤其是婴儿奶粉质量的问题,是国家的责任,是政府的天职,也是企业的责任。如果那个国内的企业能够生产出像外国那么高质量的奶粉,本身也是一个无限的商机。所以,品牌的培养,诚信的培养,公司社会责任的培养,是中国大陆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不应该空口无凭的说我们的奶粉99%安全,而应该说我们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什么都放心,这才是人类文明的开始。
相关日志
- 2013/01/23 — 自来水,瓶装水,你喝什么水? (0)
- 2013/01/23 — 南方周末:给我一瓢北京水,清清白白的北京水 (0)
- 2013/01/23 — 印度比起中国还差得远 (2)
- 2013/01/23 — 闾丘露薇:艺人和政治 (0)
- 2013/01/23 — BBC:官媒称江泽民要求排名靠后引热议 (1)
- 2013/01/24 — 政协委员是一顶红顶子 (0)
- 2013/01/24 — 习近平迄今最震撼表态:“关笼子” (0)
- 2013/01/24 — 新帝登基三把火 (0)
- 2013/01/23 — 陕西“房姐”4户口,郑也夫:户籍制为计划经济产物,方便“特权阶级”滋生腐败 (0)
- 2013/01/23 — 郑永年:中国会发生一场廉价革命吗? (1)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6890?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