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9 March 2013
伊战回眸:两个伊拉克骗子忽悠了世界
伊拉克战争
十年前,两个“骗子”编造的故事和谎言引发了持续六年多的伊拉克战争。
十年前英美联合对伊拉克宣战,最主要的依据之一是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需要打击、销毁。
十年后,BBC《广角镜》(Panorama)栏目在伊战周年之际播出一部纪录片,《忽悠了全世界的间谍》(The Spies Who Fooled The World),详细揭示了两名伊拉克人编造的WMD情报如何一路上行抵达西方最高决策层,最后成为英国和美国决定攻打伊拉克的主要根据。
同时,纪录片也提到两条事后证明完全准确的情报在开战前和开战后都一直被忽略的情况,而这两条情报都显示伊拉克当时根本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部纪录片显示,美英的情报部门在决策时选择依赖几条准确性颇为可疑的信息,而摒弃内容与其相左的信息。
换而言之,当年入侵伊拉克,依据的是“杜撰虚构”、“一厢情愿”和“谎言”。
始于2003年3月20日的伊拉克战争持续了六年多,10万多伊拉克人丧生;英方死亡人数179名,战争开支逾90亿英镑。
虽然英国2009年正式停止了军事行动,但伊战仍是个拖著拽著难以甩脱的尾巴。
一厢情愿
伊战爆发前半年,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警告英国公众,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当天,2002年9月24日,英国政府公布了相关的文件,文件内容引起极大争议。
布莱尔在报告前言中向读者保证,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毫无疑问”在继续生产WMD。但实际上伊拉克WMD的真伪即使在当时也有人提出质疑。
联合情报委员会(Joint Intelligence Committee)评估这些由英国军情6处(MI6)和其他机构提供的情报时写下明确的评语:“零散且有破绽”,“有限”。
BBC的纪录片显示,对这些评语只字不提,使得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信息看上去具备了其实并不存在的确定性。
负责英国政府在战后就伊拉克WMD情报展开首次调查的巴特勒勋爵(Lord Butler)说,布莱尔和情报部门没有撒谎,但“误导了自己”。
“弧圈球”
据《广角镜》揭露,引发伊拉克战争的两个骗子之一是自称从伊拉克叛逃西方的拉菲德·贾纳比(Rafid Ahmed Alwan al-Janabi)。
正是他杜撰了萨达姆·侯赛因正在制造WMD的故事。
贾纳比1999年抵达德国的伊拉克难民营,声称自己是化学工程师,引起德国情报部门(BND)的注意。
他后来被吸收为西方的间谍,美国中情局(CIA)代号“弧圈球”。
这个“弧圈球”声称亲眼见到过卡车上装载伊拉克当局为躲避国际社会检查而设立的移动生化武器试验室。
德国情报机构对此有怀疑,并如实通报了美、英同行;英国军情六处(MI6)对“弧圈球”的话也有疑问,并通报了美国中情局。
MI6告诉CIA,“弧圈球”的有些表面现象是典型的杜撰者的行为,但英国方面“倾向于相信(弧圈球的)情报中相当大一部分是真实的”。
英、美都决定信赖这个“弧圈球”。他本人后来承认编造了假情报,撒了谎。
还有一名前伊拉克情报人员在约旦告诉美国情报机构,设立移动生化武器试验室是他的主意,并声称为此亲自订购了七辆雷诺(Renault)卡车。
但他杜撰的故事不久就被识破。
“没用”的信息
BBC的纪录片还显示,当时有两则来自伊拉克政权高层的信息实际上是正确的,但被情报部门弃而不用。
CIA和MI6在伊战爆发前都曾得到过情报,说明萨达姆·侯赛因没有WMD。
CIA的情报来源是当时的伊拉克外长萨布里(Naji Sabri),MI6的情报来源是当年的伊拉克情报首脑哈布什·蒂克利提(Tahir Jalil Habbush Al-Tikriti)。
英国军情六处认为哈布什在撒谎,因为他想拖延英美入侵。
BBC《广角镜》栏目2013年3月18日播出
from 明鏡歷史網 http://www.mingjinglishi.com/2013/03/blog-post_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