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1 March 2013

苏联从未坚持什么主义

作者:余以为 | 评论(10) | 标签:读书看电影

四项基本原则有一项“坚持马列主义”,一五一十网友“提小桔灯的人”撰文质疑:《今天的中国,还要不要列宁主义? ”》有请权威人士答疑,本文只说苏联。苏联从未坚持列宁主义,事实上它从不坚持什么主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批判苏联为“修正主义”,那是准确的事实描述,只是负面看待“修正主义”不妥。苏联有过勃烈日涅夫停滞时期,停滞造成衰败,苏联的生命力就来自不断修正,当它不愿继续修正时,苏联就解体了。

二十世纪之前,西方人的启蒙教育多半在教会学校完成,苏联革命者的价值观是教会灌输的,厌恶世俗生活。苏联共产党人取得不受制约的权力之后,有意无意地按照梵蒂冈模式搭建政体。梵蒂冈模式是教义高于法律,教会高于政府,教皇由密室商议产生,终身任职但不世袭。列宁对这套古老的西方体制全盘照搬,莫斯科与梵蒂冈显著不同在于,每任党首都有一套新主义,但这不是制度,而是惯例。迄今为止罗马教廷已有二百六十多位教皇,始终坚持耶稣教义和彼得创会模式不动摇。如果每任教皇都发展出一套新主义,恐怕理论著作汗牛充栋,堆满梵蒂冈全境都放不下,哪有人的立锥之地?

列宁是苏联开国之君,关于列宁主义的描述有很多版本,这里摘取无可争议的两条:第一条,党员是否受党纪约束,列宁主张要受约束,同意列宁主张的是布尔什维克,反对的是孟什维克,前者类似于教会和黑帮,后者是民主政党;第二条,革命能否在一国率先胜利,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可以,恩格斯说:“欧洲工人阶级的胜利……它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 ,才能得到保证。”列宁说一国革命可以成功,于是才会有十月革命和苏联。

列宁主义集中于建党和建国理论,关于国家治理,列宁拿不定主意,前三年是“战时共产主义”,后三年是“新经济政策”,大致对应共产中国的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列宁主义在国际关系上,认为“社会主义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则有赖于世界无产阶级的全面胜利。”简称“不断革命”,与毛主义不同,毛主义的“不断革命”是折腾自己人,列宁主义是折腾别人。共产国际是专职折腾别人的机构,输出革命也是报答世界无产阶级和全球犹太人在苏联建国前后给予的支持。

列宁去世之后,托洛茨基倾向于坚持列宁主义,但是1927年在全球资产阶级力量最薄弱,苏联倾注人力物力最多,在革命成功触手可及的时候,却由于蒋介石清共而失败。赤匪在“南京事件”中的暴行,张作霖公布从苏联使馆查抄到的文件,使苏联在国际上极为孤立。为改善苏联恶劣的外交处境,不仅托洛茨基黯然下台,苏联党内犹太人也遭到清洗。斯大林主义上升为苏联新的指导思想。斯大林主义认为“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改“输出革命”保卫苏联,为“以夷治夷”保卫苏联。对外从公开干涉内政,改为以地下活动为主,加强统战、间谍与暗杀活动。例如提拔工人领袖向忠发为中共领袖,被输出的周恩来等人潜伏起来,表面上洗去中共的苏联色彩,努力与中国政府修复关系,暗地里派遣克格勃特工暗杀张作霖嫁祸于日本,指示刘少奇策划一系列事变挑起中日战争;以太平洋学会为平台鼓噪日本独霸东亚的“阴谋”,影响美国对外政策,最终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胜利,斯大林不仅证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而且在苏联边境线上建立了一圈卫星国,实现多国社会主义,只是还够不着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理想——让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

斯大林主义最辉煌的成功是在1949年10月,世界上版图最大与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实现社会主义”,但这份成功是投机取得的,从未离开过美国的同情和支持。为掩护共军的“三大战役”,1948年8月斯大林制造“柏林危机”转移视线,直到南京沦陷,斯大林才解除“柏林危机”。杜鲁门对南京沦陷不心疼,但“柏林危机”使美国民主党不能在选民面前再公开亲苏了。而金日成无视联合国决议,驱遣苏制坦克入侵韩国,悍然挑战美国主导的战后秩序,终于令美国人幡然醒悟,开始在美国国内政坛清除赤匪影响,从此斯大林主义走向穷途末路。

苏联体制经济上的无能在两大阵营的欧洲边界暴露无遗。人口逃亡潮,令苏联高层如坐针毡。作为斯大林亲信而接班的赫鲁晓夫不得不另辟蹊径,他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试图对外缩小东西差距,抑制逃亡潮,对内放弃阶级斗争,维持党内和谐。为了替“三和路线”开路,他公开斯大林“肃反”真相,并且着手平反工作。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等于背叛恩师,相当于削弱自己的权威。为了上位又不能不与坐在身边的野心家作斗争,东欧国家的离心运动此起彼伏,非动武不能压服,于是进退失据,威信全无,最后在古巴危机中妥协,被自己的亲信勃列日涅夫抓住机会发动政变。

勃列日涅夫是赫鲁晓夫一手提拔的干部,他打倒赫鲁晓夫,但是没有背离赫鲁晓夫“三和”路线,因为没有条件重拾斯大林主义或者列宁主义。勃列日涅夫对欧美国家保持和平对话,不再向发达国家输出革命,只在亚非拉制造事端。勃列日涅夫提出“社会主义大家庭”理论,对小兄弟政治上冷酷无情,经济上满面春风,拿苏联资源帮助东欧兄弟维稳,努力缩小东欧工人与西方近邻的生活水平,而苏联同胞则生活在饥寒交迫和水深火热之中。

克格勃头子安德罗波夫对苏联的真实状况非常了解,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是勃列日涅夫斗败前任克格勃头子谢列平的臂膀。勃列日涅夫死后,安德罗波夫力图领导苏联走出呆滞、虚伪的勃氏时代,建设符合俄罗斯民族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上天给他的时日不多,于是培养能说会道的共青团干部戈尔巴乔夫,同时创建全新的总统卫队——阿尔法部队,为后者的改革保驾护航。有了强力部门支持,戈尔巴乔夫上任后果断改造梵蒂冈体制,回归世俗政体,对外放弃对东欧的干涉,对内弱化苏联联盟权力,强化加盟共和国实权。戈尔巴乔夫主义与邓小平放弃支持海外共运,对内实行财政包干,方向是一致的。只是中国把权力下放当作权宜之计,戈尔巴乔夫努力将该模式制度化。权力下放,无疑会出现为“离心化”的言论和举措。1991年,不满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工人阶级过上自由富足的幸福生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俄罗斯共产党在总书记久加诺夫领导下生机蓬勃,但是十多个国家里面,没有出现过自称坚持列宁主义或者斯大林主义的主流政党,一个也没有。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虽然灰飞湮灭,但是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反复修正,多次折腾,不仅延续了苏联的国祚,而且让苏联社会具有很强的免疫力。

独立后的俄罗斯再也没有出现新的主义,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始终坚持安德罗波夫-戈尔巴乔夫路线——联邦、宪政、统一俄罗斯,由苏共演变而来的统一俄罗斯党长期执政。戈尔巴乔夫主义在俄罗斯领土上扎下了根,写入宪法,被修正的概率极低。不信的话,放胆去独立体各国扶植坚持列宁主义或者斯大林主义的政党试试水。

某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对独联体各国指手画脚,说苏联解体是共产党人抛弃斯大林主义的后果。第四国际(托派)会反驳说,苏联解体是苏共背叛列宁主义,坚持斯大林主义的后果,验证了列宁有关无产阶级革命不能在一国境内最终成功的预言。托派在独联体没有市场,倒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有少量爱好者,而成功当选议员的全球只有一人——香港立法会议员梁国雄。梁国雄拿不到大陆的入境签证,专家们不妨去香港与梁国雄共商复兴列宁主义大计。

复兴列宁主义不可能,坚持列宁主义更是无稽之谈,唯有白头宫女忆玄宗那样叹息:“假如当年苏联坚持列宁主义,在蒋介石背叛大革命的紧要关头,果断率领苏联红军从蒙古草原南下…….也许苏联不至于被资本主义国家(含中国)包围而解体。”假如老大哥不解体,小兄弟早就达到共产主义高潮了。如今可好,按照马列主义经典论述,一国社会主义注定是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只能眼看着它一天天腐朽下去,在越来越难忍的腐臭中坚持。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不知道在坚持什么玩意。

余以为的最新更新: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from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9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