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9 March 2013

“中國夢”的新神話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30318/ZHC085708.asp?source=UpFeature

2013/03/18 08:57:08

中國夢的新神話          / 趙楚

隨著十八大和新一屆兩會閉幕,中國執政黨內部的交接班算是完成了。新領導團隊上臺,中國的政治和社會話語也照例發生了巨大變化,和諧的核心話語體系開始變為以幸福和夢想為核心的話語體系,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中國夢三個字。

中國夢的起源粗略上溯,大約起源於兩種事物:一是直接模仿自著名的美國夢,二是20年來關於中國模式的曖昧宣揚。瞭解這兩種淵源對於理解中國夢非常關鍵,因為,美國夢誕生於16-19世紀的美國移民社會,是針對當時舊大陸歐洲由於工業化產生的大眾普遍貧困,以及由此衍生的社會壓迫、道德淪喪和信仰迷失,因此美國夢有關個人生活的富足、社會的公正和基於純真信仰的生活。

中國模式的含義卻與此有微妙的不同。中國模式基於過去30年來升級的專政模式下經濟總量的成長,並把這種成長的動力歸因於自上而下的權力運作,主要是近代以來強國夢的一個新論述。所以,中國夢就根本特徵而言,與美國夢是矛盾的,前者是基於個體生活正當目標的描述,而後者卻是國家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歷史話語,因而說到底是一種新時代表裡不一的體用結合體

強烈的夢想往往都產生於極度惡劣的現實。有春秋戰國攻戰無日的倒懸世界,乃有大一統的強烈夢想;有早期近代化社會的普遍不公正和壓迫,乃有英特納雄耐爾似的紅色普世主義,而歐西文明中源遠流長的彌賽亞主義本身也是古代社會生活痛苦的一個自然產物。所以,今日中國夢的新政治話語能得到中國社會相當普遍的反響,這不是無原因的,而是當代中國社會和人生極度痛苦與艱難的一個折射。

一般來說,人們把夢想是看成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並將其看作克服艱難、走向幸福與和諧人生的一個動力。生物學表明,人類進化的強大動力是人類可以仰望天空的頸椎結構,向上的引力引領人類從自然的王國日漸脫離開來,從而建立了文明的歷史。然而,如果足夠耐心,回顧所從何來的歷程,特別是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人們不難發現,人們以進步和夢想之名所犯下的罪行實為觸目驚心,而太多光輝燦爛的夢想,一旦進入人們生活的血脈,其帶來的毒害與災變實在難以言表,其危害超過任何瘟疫或自然的災害。有些夢想是正當的和有益的,而有些夢想則是不正當的和不正義的,甚至是有害的。這麼說很煞風景,但是必要的。這也是我們今天倡言中國夢時不能和不敢忘懷片刻的前提。

近代以來的中國積貧積弱,制度失敗,文明失敗,導致這一悲慘局面的原因人們從教科書中多能瞭解外部的因素,即率先實現工業化的列強為自私的利益對華行侵略和壓迫,而對於中國政治和社會治理,乃至文明文化自身的原因鮮有提及。其實遠在列強侵奪之前,中國的社會治理就長期處於失敗的境地。無須遠溯,以明清之際而言,皇權的聲張達到極致,吏治的敗壞史無前例。捐稅沉重,政令不通,對內外的戰爭都是國家生活常態。到列強進逼時代,國家和社會已經是破產邊緣,而人民的生活更是在生死線上勉力維持。這種慘痛的狀況因外敵的入侵而雪上加霜,如此孕育了新民、強國、振興的強烈夢想,也就是文明、制度和社會徹底轉型的民族宏願。這一深沉的家國夢想並非自上而下顢頇統治者灌輸的意識形態,而是人民和社會求自救、求正當和美滿人生的權利與沖動所致。這是後來意識形態化的國家夢想無法比擬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這一強大的夢想締造了近現代的中國歷史,引領我們來到如今。

眾所周知的是,在中國現當代進程的大部分時間內,主導歷史運動的是一小撮權力集團以國家和社會夢想的名義進行暴力統治,而這種暴力統治更因為意識形態一統化專政的威力無遠弗屆,深入人們意識的根底。公共生活的目標被扭曲地描述為可以代替任何個人生活夢想的超級權力,民族的夢、國家的夢,都成了一種對社會與個人不可抗拒的自上而下的支配權力。在這一赤裸裸的權力支配之下,遂演化為千萬、億萬計算的人命與鮮血的犧牲,而且,這些犧牲並沒有推進文明、社會與制度的進步,反而成為個人追求個性和獨立人格,以及社會追求進步的障礙。無視這一悲慘而殘暴的夢想史,就無法理解今日中國夢的危險之處。

意識形態是一種超級社會霸權,而夢想也是一種權力的話語體系。當最高的權力宣佈夢想,這也是在表明,普通的人民連做夢的權利都必須予以放棄。因此,當執政黨的最高領導團隊在充滿深情地宣佈中國夢,在網絡和媒體上,甚至在私下的交流中,人們對權力的最小聲議論都會面臨被追究的風險,也是根本不被允許的。這暴露了當今令人激動的中國夢最慘白和不忍賭的一面:在一個根本沒有任何憲法司法程式和制度安排的社會裡堅決誓言忠於憲法,在一個無數人被強行割喉的國家裡高唱夢想的旋律。特別要指出的是:當這個國家還有很多人因不同的國家夢想而無聲地陷於黑暗的囚籠,當這些人和他們的家人望穿淚眼之際,因為他們的缺席,對夢想的談論不僅是虛妄的,而且是偽善的。誰會要虛妄而偽善的夢想?

說到底,無論在社會公共生活的領域,還是個人生活之中,夢想是重要的,但即使撇開某些扭曲夢想的危險與毒害不談,也有許多比夢想更沉重、更有意義的事物。環顧全球文明的現狀,有太多的事物,無論更合理的制度安排,還是更可信賴的社會正義體制,乃至權力、人生及基本價值的訴求,這都是堅實的公共與個人生活的基礎,也是任何人無法反駁的常識。構成這一致命常識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20世紀以來,意識形態國家政治與過去帝政時代一樣的失敗,這種失敗不僅是制度性的,也是文明性的。罔顧這些常識而奢談夢想,無疑將繼續扭曲夢想本身的價值,因而也必然會帶來更新的慘痛一頁。這是包括最高領導團隊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此刻必須牢記的。

 

 



from 椰子樹下打盹的哲學家 http://tw.myblog.yahoo.com/jkt921/article?mid=1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