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6 December 2012

新疆天价切糕引网友热议民族关系(组图)

新疆切糕
切糕又称“玛仁糖”,据说制作工序复杂,汇集各色干果,价格不菲。

近日,新疆传统食品“切糕”(又称玛仁糖)成为中国网络热词,引起不少网民热议,不仅爆出“16万元天价切糕”的说法,也引发中国汉民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大讨论。

12月3日,岳阳警方官方微博“岳阳公安警事”发布一则警情快讯,称“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

该微博一发布,立即引发大家对切糕的关注。网民调侃:16万元的切糕堪比硬通货,还有人说,买切糕的价格堪比买房。当天,“岳阳公安警事”将该微博删除。

不过,更引人关注的是围绕“切糕”事件引发的汉人和新疆人之间的猜忌、进而引发对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争论。

比如,上海网民“临海听风”在微博上说:“卖切糕的,十有八九是讹人的。虽然说新疆人淳朴,但就是这些在城市里卖切糕的坏了新疆人的名声。”

大连网民“乱码”说:“关键是他卖的时候也不给人明码实价,等切下来才说!这不是欺诈吗?”

另有网民说:“亲眼看到新疆卖切糕宰人,有一次在广州看到一个女孩买了被宰了就不要,一边马上过来几个同伙恐吓,女孩吓得赶紧把钱掏了。”
切糕

新疆切糕
中国不少大中城市街头都有新疆切糕商贩(网友微博照片)

天价

引发大讨论的首先是切糕“16万”的天价。12月5日,岳阳警方出面,详解“价目”称,“所谓补偿并非切糕一项,还包括人员受伤补偿及摩托车损失等赔偿”,此前“岳阳公安警事”发布的信息不准,切糕实际赔偿不到10万元。

周三,新疆政府也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博文,以调侃口吻写道:“切糕、切糕、怎么了?沟通和习俗差别来添扰。”意即其引起的风波是“沟通和习俗问题”。

博文还说新疆人“外表粗犷、内心纯善”,最后呼吁“切糕切糕规范卖,新疆特色齐名扬!”

公允

国内媒体报道,岳阳警方将涉事的村民凌某拘押,16名商贩得到赔偿后返回新疆。

一些网民据此批评中央的政策偏袒少数民族。研究中国民族政治的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沙伯力(Barry Sautman)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警方对待少数民族会更加谨慎,尤其是维吾尔人。”

他说,这一政策可能减少了某些少数民族对中央的敌意,但也激起了其他民族的不满,“切糕”事件就是一个典型。

中国少数民族在独生子女政策、考试入学、申请企业贷款等方面有优惠,一些人呼吁应减少这种“保护性政策”,中国需要的是“公民政策”,而不是“民族政策”。

反对者称,所谓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徒有其表,对少数民族的打压往往甚于一些蝇头小利。



from 看中国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12/12/06/477530.html?%E6%96%B0%E7%96%86%E5%A4%A9%E4%BB%B7%E5%88%87%E7%B3%95%E5%BC%95%E7%BD%91%E5%8F%8B%E7%83%AD%E8%AE%AE%E6%B0%91%E6%97%8F%E5%85%B3%E7%B3%BB%28%E7%BB%84%E5%9B%BE%29&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kanzhongguo%2Fwww+%28%E7%9C%8B%E4%B8%AD%E5%9B%BD%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