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0 December 2012

王丹:作为体制的人

各位听众你们好,我是王丹。中共习李团队上台一个多月,外界评价褒过于贬,中国几十位知名知识分子上书,呼吁当局锐意改革,当年对“胡温新政“的期待似乎再度上演。这样的期待,很多是建立在对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俞正声等新的领导人的个人风格的肯定的基础上的。因为大家看到,习近平等人一反胡锦涛呆板拘谨,语言僵硬的作风,敢于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敢于展现个人风格。王岐山推荐大家阅读《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一例。
这样的期待,其实还是中国政治传统中对于清明统治,对于开明君主的期待的翻版,还是把国家的命运寄託在某个或者某些当权者的基础上。对人的关注,大于对制度的关注。但是,大家似乎忘记了,所谓强人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台面上的这些人物,其实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就包括体制本身。
我举两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他们是如何被体制框限住的: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就学,最好的朋友就是同班同学,后来流亡海外的原四通集团总裁万润南,他们年轻时代曾经结伴到各地旅行,感情之好可见一斑。现在万润南体弱多病,但是胡锦涛执政十年,始终未能被允许回到中国治病。胡锦涛大权独揽之际,人情何在?另一个例子是,现在的解放军上将刘源,1980年在北京念书的时候,曾经参加民主选举活动,在竞选演讲中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民主化。那绝对是他有感于“文革”中全家受到的迫害而发出的肺腑之言。然后他进入政坛,从基层做起到现在军权在握,却并没有丝毫的推进政治改革的动作。
我们不能说胡锦涛是一个完全没有人性的人,也不能说刘源当初的宣誓是刻意的欺骗,但是为什么他们最终尽管已经掌握权力,却不能做一些符合基本人性和初衷的事情呢?这是因为,在中共长期的政治斗争形成的环境下,一个人,一旦进入党内,尤其是进入政治运作的机制中,他就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他就不可以再用私人情感和立场来进行政治决策,因为他已经成了体制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进入体制,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他就是体制或者是作为体制的人。
这个体制,也可以表述为所谓的党性。中共的政治纪律,就是党性一定要高于人性,这是中共能够维持党对国家的统治的重要法宝。中共历史上那些曾经试图把人性放到党性之上的人,都遭到了整肃,下场凄惨。前总书记赵紫阳就是典型的例子。
因此,在我看来,外界对于习近平这一批领导人的期待,很多是出于对于个人因素的探索,例如习仲勋对于儿子的影响,例如过去插队的经历对知青一代领导人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但是都无法与体制本身,与党性抗衡。面对中共这一套已经成型的政治机制,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个人身上。


from 看中国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12/12/28/480443.html?%E7%8E%8B%E4%B8%B9%EF%BC%9A%E4%BD%9C%E4%B8%BA%E4%BD%93%E5%88%B6%E7%9A%84%E4%BA%BA&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kanzhongguo%2Fwww+%28%E7%9C%8B%E4%B8%AD%E5%9B%BD%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