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 2012年11月19日
什麼是左?什麼是右?數十年來,筆者不斷探究和思索這個與人類前途有莫大關係的問題。我不敢說我已經找到了答案,但至今也算得出了一點頭緒,並願藉此跟大家分享與討教。
即使我們以馬克思才開始計算(事實當然更早),探究何謂「左、右」的文字迄今至少逾億。筆者以數十字的解釋如下:右傾的人認為「個人自由」(personal freedom)與「責任承擔」(personal responsibility)較「社會公義」(social justice)與「社群團結」(social solidarity)重要,而市場功能(market functions)遠較國家功能(state functions)重要。左傾的思想則是對這種觀點的「反動」,其重點是消滅人與人之間的壓迫與剝削,伸張社會公義和促進社會的和諧。
在專制與民主的層面,歷史上既有左的專制,也有右的專制。前者如蘇聯的斯大林、中國的毛澤東、柬埔寨的波爾布特和今天的北韓;後者如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西班牙的佛朗哥、智利的皮諾契特和今天的沙地阿拉伯。就民主而言,今天的右傾政權(資本主義國家)多奉行民主自由制度,左傾政權(社會主義國家)則多欠缺民主(北歐國家除外)。這雖然有其歷史根源,但確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蘇聯(世上首個左翼政權)變成專制國家,以及資本主義的不斷更新,於上世紀中葉催生了以「法蘭克福學派」(Frankurt School)為首的「新左派」(New Left)思潮,其要旨在於如何可以推翻資本的宰制、伸張社會公義而又不重蹈蘇聯的覆轍。至於「新右」,則是1979年載卓爾夫人成為英國首相、以及1980年列根成為美國總統之後,兩人所奉行的以「芝加哥經濟學派」為本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與思潮。其重點是「把一切付託給市場」,以及把世界市場一體化。
載卓爾夫人有一名句:「除此以外別無他選!」(There Is No Alternative! 簡寫是TINA)。1997年英國首相貝理雅上台時,曾以著名社會學家 Anthony Giddens 的學術理念為基礎,提出了「第三條道路」(The Third Way)的構想。也就是說,人類文明的發展,應該可以有超越共產主義的專制及資本主義流弊的第三種可能性。可惜的是,貝理雅敵不過大財團大企業的壓力,最後還是在新自由主義和全球化經濟的巨浪之前低頭。
from Vicsforum - One man's forum 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2/11/blog-post_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