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3 November 2012

中国稀土策略失败?中国最大稀土企业延长部分工厂停产时间

  中国最大稀土生产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于11月22日发布公告称,将一部分工厂的停工时间延长1个月。由于稀土需求锐减,该公司旗下位于中国南方稀土产地江西省的2家工厂自10月23日起停产1个月。由于供给过剩情况仍未缓解,该公司将继续进行生产调整。

  此次停产的工厂是冶炼和加工镝等的工厂。镝用于生产混合动力车的高性能马达。由于价格暴跌,包钢稀土的销售额在7~9月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成以上,净利润下降了9成。

  在2010年东海撞船事件引发中日对立之际,中国曾经将占全球供给量大半的中国稀土用作经济制裁的武器。当时的稀土价格在2011年夏季顶峰时暴涨到了2010年夏季的10倍左右。

  由于当时对日稀土出口实际上停止,大量需求的日本企业纷纷加快了替代产品的开发,结果导致中国稀土需求锐减。中国的稀土产量在顶峰时的2006年曾达到16万吨,而今年将减少一半。

  中国政府对稀土需求急剧减少的危机感也在加强。中国商务部于8月设定的今年稀土出口配额时隔3年高于往年。而工业信息化部也在8月出台了将稀土生产能力削减2成的措置,在稀土行业首次设置生产规模下限,加快淘汰小规模企业。此举被认为是在出口和生产两方面缓解供过于求的局面,提振稀土价格。

  看好稀土价格的中国企业曾经进行无序开发。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拥有126家稀土相关企业,年产能为32万吨。大大超过全球每年12万吨的需求,供给过剩情况非常严重。再加上全球性的经济减速,很难期待需求快速复苏,因此包钢稀土的生产调整恐将长期化。

(菅原透 上海报道)

相关日志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0967?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etscorp%2FaDmw+%28%E5%A2%99%E5%A4%96%E6%A5%B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