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以地溝油而聞名,而我們卻很少留意,部份地溝油乃是來自香港。說來這件事的,是本地一間生物柴油公司的主管。所謂生物柴油,即是收集食肆用過的廢食油,將之加工,然後提煉成可供各種引擎使用的生物柴油。所以,廢食油就是這門綠色生意的原材料。
不過,他們收購食油,卻要跟大陸的黑商競爭。由於香港的食油質素較好,即使用過,外觀亦無異於新油。這些黑商收購了廢油之後,再將之賣給大陸(可能是一水之隔、港人時常光顧的深圳地區)的黑心餐廳當作食用油。所以這家生物柴油公司主要是向大企業收取廢油。而很多小型食店如茶餐廳之類,則有不少是背地將廢油賣給黑心回收商。
相比於大陸的「地溝油經濟」有多可怕,我們首先應該關注的應該是本土:這些廢油其實是產自本土的「有價值廢物」。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經濟物品。就像到今天仍然大量被轉運到大陸的「豐胸飲品」一樣。這些廢油經一番處理之後,就成了低污染、高功率的生物柴油,可供本地車輛和工業機器使用。不只有助減排,又可以推動本土的綠色經濟。整個產業鏈都在本地完成,本來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但香港政府「緊跟」北京,大概不太希望香港有絲毫發展本土經濟的可能。政府對廢油回收,並沒有任何規管。賣到哪裡,都是放任自流。就像水貨、雙非、自由行、天價東江水,一如廢油的例子,都把香港的油水「南水北調」到中國去了。於是香港內部便出現一個「甚麼都要靠大陸」的假象。
大陸人拿了香港的廢油,一買一賣,就賺錢。簿利多賺,死人錢很容易搵。但是本土企業拿廢油做環保,卻要很大投資和工序,卻沒有得到政府政策的保護甚或任何資助——主管這樣跟我說,語氣中有一種淡不可聞的不滿。
新加坡尚且可以落力建設那大約707平方公里的國土,香港為甚麼要自斷雙臂,任由黨官隨意加插抽油管,源源不絕地吸乾香港人的利益,還要被他們惡人先告狀地,硬砌一個「港獨」的罪名?為何一向忙碌的香港人要去車站示威呢?因為他們看見自己的利益不斷被人以「一國」之名掠奪,而現屈政府又很識趣地擺出一款闊佬懶理的樣子。
宏大的政治議題,像普選、人權、自由,當然是追求文明的指標。但在這之前,也許我們先要追求一個為香港人服務的香港政府。
from 無待堂 http://dadazim.com/journal/2012/11/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