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政治經濟兩難存?
撰文:石傲枝
欄名:枝梧以對
剛過去的週末,是香港立法會選舉。
今屆的投票率是近幾屆選舉的新高,為53%。這數字看似鼓舞,但這顯示其實有一半選民沒投票。而再看看選民數字,今屆有350萬左右,只是全港人口數字一半,就算扣掉十八歲以下還不過是六七成左右。即大約三個有投票資格的人,只有一個人投票。
政治冷感
選舉前參與了一個有關候選人的焦點小組討論,在座十人左右,大家對各候選人發表意見。直至問到其中一位參加者的意見時,他說:「我對所有候選人都沒意見,我認為選舉是沒有用的,那不會影響到我的生活。我沒有登記做選民,也不想投票。」
其實認識的人中,這類「政治冷感」的大不乏人。他們不少會說:「我自己能賺到錢能過活就可以,我不會花時間管政治」,坊間有個流行的說法:「我們不應搞政治,應該搞好經濟發展」云云。
要搞政治 先搞經濟?
但現實世界中,我們真的可以在不管政治的情況下搞好經濟發展嗎?
宏觀經濟學,深明政府政策,例如研究利率及貨幣供應的改變,對市場經濟有深遠影響,亦因此非常重視政府在市場經濟角色的研究。財務學的研究,亦知道政府的行為與決策,無可避免影響金融市場走勢,因此金融市場分析必不可少各種投資受政府政策風險影響的分析。
企業的盈利能力,一大部分與市場運作有關,但非市場力量的影響亦舉足輕重。策略管理學的PEST理論,就是研究政治(Political)、宏觀經濟(Economical)、社會文化(Socio-cultural)及科技(Technological)等非市場力量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訂定政府政策,或建設政治環境,例如制定市場競爭政策,決定公共投資,或設定稅制等,固然直接就是政治制度及政治權力組成的結果。就算其他宏觀經濟、社會文化甚至科技環境,亦與政治環境息息相關。
別上當放棄自身利益
這些元素深深影響經濟市場發展方向,或個別企業營運情況,以至個人財富生活前景——例如關於香港人特別著緊的樓市,政府一個利息決定,或一個樓市政策,已足以影響香港一大部分人的財產價值。若關注自己的財富或生活,理應積極關注政治發展,盡量發揮對政治的影響力,例如挺身於選舉投票,以盡己之力讓政府政策朝利己的方向發展。
高呼「我們不應搞政治,應該搞好經濟發展」的人,若不是自欺欺人,就是希望你上當,主動放棄關注政治環境發展,讓他順利左右政治決定而獲得個人的經濟利益。
from 石傲枝文集 http://www.ojeerock.com/2012/09/blog-post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