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4 September 2012

《纽约时报》俄罗斯吸引中国劳工

核心提示:一个土地肥沃的国家正在吸引另一个劳动力充足的国家的工人前去"淘金"。

原文:Nation Rich in Land Draws Workers From One Rich in People
作者:ANDREW E. KRAMER
发表:2012年9月10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Inline image 1
【图:"黄金地"农场中的中国工人 Olga Kravets为《纽约时报》拍摄】

许多年前,当一个中国的投资者在这个村庄外买得一片农场时,他很乐意称这片土地——黄金地。土地很肥沃,阳光和雨量都非常充沛。

但是这片俄罗斯农村的土地却面临着劳力的短缺。

今非昔比,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农民在成片的温室大棚中采摘番茄的景象。面对着丰收的番茄,工头说他很高兴多雇佣了数百人。

俄罗斯涌入的中国劳力反映出两国不断增长的商贸联系,这两国,一个幅员辽阔,另一个则人力充足。

苏联解体已经多年,两个国家都致力于将互补优势转变为真正的商业机会。两者在矿业领域有更多合作,同时国企在石油、煤、木材这些对经济至关重要的交易则构成了经济纽带的基石。

虽然中国在俄国农业领域的投资只是总额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重要性却不容小视。它引起当地人对移民的紧张情绪,就像美国人对墨西哥移民的复杂情绪。
 
由于苏联的集中农场体系和20年来俄罗斯农村人口的减少,世界粮食计划署称,俄罗斯有世界上最大的可耕地,但是这些土地大部分却被闲置。俄罗斯的人口是1.41亿,而中国则为13亿。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担忧是否能为它庞大的农村人口产出足够的食物,以及创造足够的工作。在俄罗斯由中国人经营的一些农场将他们的大豆运往中国。因为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场上,粮食出口的潜力也随之增长(如"黄金地"这样的农场出产的蔬菜则在当地销售。)
 
由于五年前粮食价格的猛涨,中国政府开启了投资俄罗斯农场的谈判。由中国投资公司和中俄联合基金共同出资,涉及资金10亿美元,投资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的农业和木材领域的投资项目,将在今年有所结果。
 
在一个由俄罗斯官方支持的项目中,俄罗斯的中国公司正式租用了大约一百万英亩的土地,大部分与中国东北的国境线接壤。此外中国公司出租了大约二百万英亩的西伯利亚森林,在那里,伐木工将砍下的木材出口至中国。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投资者正在俄罗斯购买土地。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的统计,黄金地农场是九个在俄罗斯中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国农场的其中一个,更多的农场在南部的车里雅宾斯克地区涌现。中国的蔬菜农场甚至开到了离国境线千里之外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黄金地的生意就像这边齐胸高的番茄苗的长势一样好,领队张伟东(音)说。他的俄语昵称叫廖沙,需要时,他还担当翻译。他手指着四周说"看看这些空旷的土地吧。"
 
根据联邦移民署的指标,张先生今年有70个移民劳工指标,但他说他可能要更多人。
 
招工不是个问题,中国除草工、种植工及采摘工们再乐意不过了,他们汗流浃背地挤在三等车厢里,从满洲里出发,一路颠簸地穿越西伯利亚。这是一次通向经济机遇的旅程。加利福利亚的墨西哥葡萄采摘工、迪拜的菲佣以及法国的阿尔及利亚扫街工人们走过的,也是一条类似的路。
 
李浑牢(音),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农民从番茄地里直起腰,她通过翻译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她跑来离家那么远的地方:"赚钱啊,还有什么?"这里工资大约是650美金一个月,差不多是在中国的5倍,她说。
 
欧洲经济在衰退边缘徘徊,克里姆林的的外交政策最近更加强调了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上周在海参崴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上的一大主题。
 
在周四的一档节目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国有电台"今日俄罗斯"的采访时说:"我们经历着一个对我们十分有益的灿烂时代。"

作为东道主,俄罗斯制定了会议议程。考虑到俄罗斯土地广阔,普京选择食品安全和农业作为一个主要话题,也反映了俄国在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粮食中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一个目标,要在一年内将其与中国的贸易额自2011年的800亿美元提高到2000亿美元。而相比之下,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1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为5030亿美元。
 
对中俄两国进一步加深经济联系持怀疑态度的人称,可追溯至1969年在乌苏里江边双方发生的边界冲突,导致了两国深层的猜忌,使得数十年来发展停滞。事实上,直到2009年,这段边界才被划定。
 
俄罗斯人同样对加大经济合作所带来的中国移民潮怀有恐惧,他们认为移民将会占据人烟稀少的土地。这种声音在这个村庄里经常可以听到。
 
"这些人在这儿做什么呢?" 一个名为娜杰日达·A·克里耶索娃(Nadezhda A. Kolyesova)的女售货员在不久前散步穿过奥斯坦尼诺时表示。奥斯坦尼诺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木房层次栉比,俯瞰下去,能看到一个池塘、一片桦树林和黄金地农场。
 
"我并不讨厌他们,"她说。"但是俄罗斯就是俄罗斯人的,而中国是中国人的。"
 
想了一会,她做出了让步,"我想应该没关系吧,只要他们以后不奴役我们的孩子。"
 
农场有一个惠民政策,任何当地人来农场都会得到免费蔬菜,而其中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中国劳工住在三隔板建成的临时宿舍里,他们会光顾村里的小卖部,买些香烟、伏特加、香肠还有冰淇淋。
 
有一次,年轻的俄罗斯人和中国人起了冲突。虽然从没有出现过什么浪漫故事,但是当地市场的几个老太太一致认为,实际上,在俄罗斯农村,俄罗斯人和中国人能够和平相处。
 
现在,大约有40万中国移民住在俄国,在该国全部移民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该国大部分移民来自中亚地区的前苏联国家。然而,中国移民的人数可能会大幅上升。
 
五年前,黄金地从一片不毛之地发展起来,在过去的产出季节,该农场取得了足够的签证,雇佣工人为其温室劳作。但是今年,俄国临时工作签证项目的程序繁杂,导致今年的配额减少。
 
奥斯坦尼诺当地人弗拉基米尔·巴拉萨尼扬(Vladimir Balasanyan)是农场的一名经理,中国投资者最开始就是用他的名字获得了租种权。他说,现在很少俄罗斯人想在农场上干活了。"我们的政府希望农民工作,"他说,"但是俄罗斯人不想在农场上工作。"
 
巴拉萨尼扬表示,之前,黄金地的中国投资者已在附近的城市叶卡捷琳堡的市场里开展了数年的贸易。通过收购村民手中的一个停产的集体农庄的股份,他获得了这块土地。现在他住在哈尔滨,通过口口相传,在附近的农村里为黄金地招募农场劳工。
 
农场主朴陈男(音)支付给这些中国劳工的工资比他们在家挣得多。他之所以能够付得起是因为在这儿卖西红柿可以赚得更多——在俄罗斯的这片区域,一磅西红柿的批发价为25美分,但是在中国北方只能卖8美分,巴拉萨尼扬说。
 
深秋的时候,农场工人们在温室里架起铁炉子,开始结霜的那些个晚上,他们从树林里取来桦木,劈开,填进炉子里,把生长季再延长几个星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俄国的冰霜开始侵袭,中国人不得不离开,沿着泛西伯利亚大铁路,原路返回故土,等到下一个季节再回来。

相关阅读:

点击阅读更多与"俄罗斯"相关的译文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点击这里查看和订阅《每日译者》手机报。穿墙查看译者博客、书刊、音频和视频


from 译者 http://yyyyiiii.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