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February 2012

還有欽點制度嗎?

一、

政治一日都嫌長,寫政評半日都要delete。曾鈺成考慮參選,唐生主動入閘,葉劉唔嫁又嫁。好在還沒upload,所有東西寫過。

二、

最後有能力讓黨和制度尷尬的,還是自己人,嘿。

黨訂下的欽點制度,本來就是為了統一戰線:團結「多數」,打擊「少數」。加引號是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多數」和我們實際上的數目,亳不相同,主要是有一批既得利益者,或是土共,或是政府小器者,終日以吹捧為樂。他們認為,一個這樣的制度是為了可以更有管治效率。用香港的和spin doctor們的術語講,這是從北方來的認受性,也是從老百姓忘記自己人權之後的所謂管威信。

以前,這個欽點制度在「董握手」之後被確立,在曾蔭權的口哨聲中延續。即使在唐梁之爭甫起,范太的參選與否大家起初還信以為真,直到將唐英年鼓動出來之後,她的言論才被視為唐掩護。在唐英年出動之際,即使梁如何表達自己的激情,結果還是不被看好。這個欽點制度,還似乎有延伸的意味。

可是,若果這種欽點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是不會還有甚麼競爭。而也許一開始是因為避免欽點的傳說鬧得太明顯,梁才有入局的機會。制度的安排還是像第一屆選舉般有「競爭性」,在最後投票的一刻才會引發出倒票的效果。但是,當有人越玩越真,將身家緋聞舊聞新事,政府爆料傳媒吹風甚至被懷疑黑客入侵,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來揭露陰私的時候,所謂建制因為利益四分五裂。而反映的當然是,那種欽點的力量,根本不復存在。這見諸於各個建制政團(民建聯、工聯會)等等容許成員自由投票,反映大家也沒有操控自己政團的力量(也沒機會「早收三日風,扮爭取成功」)之餘,也留有一手,日後向各人交代,是各人的自由意志,與我無關。

黨透過制度給人印象是操控的權力,只要大家守規矩,整個制度還是和中國經濟一樣看上去很美。既然自己人不守則,胡亂叫囂,那麼,做主人很難不尷尬了。在北方,有王立軍事件作引證;在香港,像葉劉這樣的民粹機會主義者,正得其時。如果自由行說明中港融合挑動了一國兩制的社會暗湧,那麼,這次特首選舉說明中港過度融合對雙方在政治上也沒好處,因為我們見到中央的混亂如何影響香港(而民主而政治中立的香港更能擔任內地銀庫的角色。)曾鈺成以一個左中右都接受的身份,以「團結建制」為大前提考慮出選,他也將話說得太明白了。

後記:

如果十年前你告訴我,有一日,我會寧願曾鈺成做特首,我一定會說你發傻。幸好,這種朋友並不存在,而不幸的是,十年前的怪論,今天居然變得中肯。



from johncoal's Xanga http://johncoal.xanga.com/759224211/%e9%82%84%e6%9c%89%e6%ac%bd%e9%bb%9e%e5%88%b6%e5%ba%a6%e5%97%8e%ef%bc%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