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0 April 2022

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破千万,就业面临“完美风暴”的困局

这个时间点谈中国大学毕业应届生的职业规划和选择其实已经意义不大,只要你稍微留意下身边的商场,小商铺,民企情况就根本不需要什么就业数据来告诉你实体经济的现况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还封着呢,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就会有越多企业破产或者裁员,那么你一个应届生拿什么跟一群职场老油条竞争?所以接下来应届和“老”高校毕业生们将面临局面只能是“就业完美风暴”。

支撑中国就业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底是什么?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e2932b9c-9355-4391-9a85-8cc2df5a53a2.jpeg


上表的六大类城镇就业总人数,已经囊括了绝大部分的就业门类,只有极少数的自由职业者未包含在内,比如极个别的非体制内作家或自由设计师。连律师都是要交社保,算进企业员工里的。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惊人的结论:近六年来,支撑我国就业增长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个体户!在数据上,2013-2018年我国六大类城镇就业总人数增加了9157万(41649万-32492万),其中个体户新增就业人数4298万(10440万-6142万),占比达到46.9%。最关键的是2018年的数据,这一年六大类城镇就业人数新增了1330万,而个体户新增了足足1092万,占比达到惊人的82%!这意味着街头巷尾的火锅店、服装店、小卖铺和小旅馆,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就业支撑,没有之一。

到这里你可能要说这些个火锅店,服务店,小卖铺等个体户单位不是广大大学生的就业主要去处,所以不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我只能说这是学生才会有的理解,在中国无处不在的餐饮,服装,作坊型的工厂才是支撑广大所谓办公室白领型产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都已如此脆弱无比了,你还指望“上层建筑”能够提供的白领职位不受影响么?

看完个体户的相关行业数据,我们再回头看看其它就业部门。民营企业到2018年其实已经算是丧失就业增量了,当年度仅仅只增加了624万的就业,增幅只有4.7%,远低于当年度个体户11.7%的就业增幅。如今民企的境地是什么样,我相信不需要统计局给出的数据聪明的你也能通过各种渠道管中窥豹了吧,私营企业已经不太可能恢复相对更加高速的就业增长了,哪怕疫情恢复后。

然后我们看看如今就业的香饽饽体制内国企的就业贡献情况:2013-2018年国有单位总就业人数减少了625万。一方面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不再大规模扩招,另一方面,大量的国有企业的效益也不算特别好,还需要财政补贴才能活得下去。于是我大中国近年来一直尝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减少纯国企的数量,以减轻财政补贴的负担。之后国企可能出现规模扩大的趋势,但这不意味着能创造出每年近1000万的岗位,卷进体制内只会越来越难。

最后是被我国寄予众望的混合所有型企业的就业情况,老实说,同样不尽人意。2018年混合所有型企业的新增就业人数仅213万,增幅仅2.5%,连民营企业的就业增幅都比不上,这导致混合所有型企业的总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值逐年下降,从2013年的25.3%逐年坚定地下降到2018年的21.1%。聪明的人应该知道,本身国企 权责不清的问题用混合所有制只会进一步放大这种混乱,而且根据中央精神,我们的最终蓝图(初心)里真的会有混合所有制的一席之地吗?这里就不展开详述,聪明的人自然会有自己的答案。

高等教育即将(已经)过剩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2034cdab-779e-4cac-bdfd-5928fa55a279.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f0442be1-7204-4b86-a6ff-d9d23f4d7f28.jpeg
从上面图表可以发现疫情这2年考研究生的人数出现暴增,这意味着广大大学生对于就业难度的预期已经调高,不得不选择进一步深造(内卷),结合今年创纪录的1076万大学毕业生的数据,那么意味着还有457万的报名考研的新老毕业生在未来1-2年内进入本来就拥挤的就业市场,你真的认为你2年后拿到研究生学位就能拿到一个白领职位了吗?那么好,又有一部分学霸决定一劳永逸直接攻读最高学位——博士来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就来看看近些年博士报名情况的趋势。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4cf65f3e-7df2-4342-9d42-d137fc006756.jpeg

https://assets.matters.news/embed/122c04af-3767-4b7e-976e-c5c4297ff90e.jpeg

无疑博士也已经开始内卷,开始成为延缓就业压力的一个环节了。那么问题来了, 中国就业市场存在普遍性的年龄歧视现象,你真花费4-6年读完博士,这个年龄上就真的不再有优势了,高校教职职位能吸收的博士数量毕竟有限,那么多毕业的博士就业又将面临如何惨烈的市场竞争呢?

最后来谈谈考公的情况,这个就不摆数据了,博士去竞聘居委会职位,考公人数年年创造纪录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不需要数据就能感受到这个渠道已经是多么拥挤了。回到之前的创造就业数据,国企从来不是创造就业的主力,每年能吸收的毕业生有限,那么又会有一批“淘汰”人员流入就业市场,粗略估计一年进入市场寻找工作的“新老”毕业生可能已经达到2000万这个数字。

编者顺便吐一下槽:中国的大学几经扩招之后,现在已经基本接近百分百高考录取率了,考生已经基本上被各级大学一网打尽了。在数据上,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这个人数大幅超过了当年度的普通高中毕业人数787万,是因为高考还允许职业高中和中专生报名,同时也有部分复读生的存在。也就是说,现在参加高考,只要考生愿意的话,基本上能保证有个学校可以去混。只不过,很快的,伴随着新生人口的剧烈下降,这种遍地都是大学的情况会迅速改变。笔者估计,各种地方性高校会首当其冲因为缺乏生源而被裁撤。这也不是多难想象的事,很快,大家就能见识到了。

职业(专科)教育受制于文化,社会结构问题

从数据上看目前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似乎还是处在供应小于需求,物以稀为贵的“蓝海”市场,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并且还自己或者把小孩送去大专(职业学校)接受教育,那我只能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谈中国的职业学校教育首先要看的是为什么家长不愿意送小孩去读大专或者职业技术学院, 原因很简单国情和文化。首先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儒家)是比较轻视体力劳动者的,加上中国并没有经历欧美那样的工人运动和制造业(第二产业)战后黄金发展期,所以中国人既没有历史上对于工厂工作美好的记忆,也没有认知上对于蓝领的尊重,你难道指望一个好就业能扭转这种价值判断上的传统?其次是国情,中国并没有欧美那样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兜底), 一个蓝领面临的工伤危险是绝对高于坐办公室的白领的,也就意味着在中国做蓝领你可能赚的不比白领少(假设)甚至还更容易找到工作,但你不得不面临随时因为意外导致你瞬间失去所有收入的情况。在赌博上这叫All in, 社会上一定不会绝大多数人愿意在事业上选择All in的,这也不会因为All in的回报大就改变,何况选择蓝领方向的规划在中国,你甚至得不到更高的回报。所以中国的职业教育将处在一个长期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不会出现因为就业容易大批家长就让小孩去读大专院校的情况,如果没有根本性的社会结构改变。

结束语

最后的最后面对未来可能的就业完美风暴,各位即将或者已经毕业的人更应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广开思路,做更全面的规划和思考,随大流的选择未必最好,能预见时代大趋势的人只会少数,话就讲到这里。



from Matters | 最新 https://matters.news/@kuyigougou/2022%E5%B9%B4%E4%B8%AD%E5%9B%BD%E9%AB%98%E6%A0%A1%E6%AF%95%E4%B8%9A%E7%94%9F%E7%A0%B4%E5%8D%83%E4%B8%87-%E5%B0%B1%E4%B8%9A%E9%9D%A2%E4%B8%B4-%E5%AE%8C%E7%BE%8E%E9%A3%8E%E6%9A%B4-%E7%9A%84%E5%9B%B0%E5%B1%80-bafyreigb2ntn2eshm2umy54rgyvdbjv3p546m2lf3rmxeyaamivxfyum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