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6 March 2018

劍橋分析、"非死不可"與微信:數據安全大風暴

2018年 3月 23日

英國的"劍橋分析"事件突然爆發,對全世界的社交媒體提出了數據安全的疑問,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

英國倫敦的一家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被指利用社交媒體臉書約5000萬人的用戶數據,影響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美國2016年大選。"劍橋分析"的高管在媒體秘密攝錄的視頻中透露,該公司的業務擴展到世界多國,包括中國。

數據來源方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否認濫用用戶信息。但消息一曝光,立即登上西方媒體的頭版頭條。臉書的市值在一天之內蒸發了364億美元。

臉書,劍橋大學學者和倫敦的「劍橋分析」

這一事件的曝光,起因是"劍橋分析"公司的前數據分析負責人威利揭露說,該公司通過劍橋大學的一名研究學者科更得到了5000萬臉書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他們平時在臉書上的發帖等等活動,借此分析掌握了出5000萬用戶的年齡,性別,種族,住址,電話號碼,電郵信箱,個人喜好,家庭狀況,習慣,活動範圍,傾向,朋友圈等等無數個人隱私。

這些資料可以被用來操縱民主選舉,比如美國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大選。

消息曝光,西方社會一片嘩然。崇尚自由民主的人們紛紛予以譴責。英國議會立即發起對 "劍橋分析"主管的調查聽證。

劍橋大學的學者科更也立即受到媒體質詢。他回答說,當年他獲得這些個人信息是得到臉書同意,並且他得到同意可以將此用作商業用途。

曾因為曝光西方竊聽醜聞的前美國國家安全局僱員斯諾登就此在社交媒體上發言說:"過去那些為了賺錢搜集和販賣個人隱私的公司都被叫做'監控公司'。後來它們改頭換面,重新包裝成了'社交媒體'。這恐怕是自從各國的戰爭部都改名叫國防部以後,最成功的欺騙行動。"

中國與社交媒體

據"劍橋分析"的主管自己透露,在中國的業務是"非政治性的",僅是商業性的。目前也不清楚其業務開展範圍,是在大陸?香港?台灣?還是世界其它地方。

隨著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發展,目前全世界幾乎所有地方人們都在使用社交媒體,從早到晚,從城市到鄉村,從辦公室、上下班路上,低頭族隨處可見。

人們在登記社交媒體的時候,都會被要求填寫個人信息,性別年齡住址電郵手機等等。這只是隱私的很小一部分。隨後在使用社交媒體之際,你的活動範圍(包括通過手機定位),你的朋友圈,你的喜怒哀樂,大量個人信息在源源不斷產生。

這些信息一旦被盜用或濫用,可想而知可能發生什麼。目前在西方,這起事件曝光引發人們思考,認識到社交媒體可能對社會民主制度的衝擊。

在中國,電話詐騙是個官方不斷打擊但卻層出不窮的犯罪問題。犯罪集團為何能掌握到受害者的種種個人信息?社交媒體在其中扮演了什麼作用?恐怕這個問題現在難以回答。

微信和"非死不可"
臉書當年在美國火起來,希望進入中國的時候,受到中國官方的阻擋。不少網民開玩笑,將其名字的中文稱為"非死不可"。現在回頭看,用戶數據被洩露出去,恐怕結果會是"非死即傷"。

再想想中國當局拒絶臉書進入中國大陸的決定,有沒有數據安全擔心呢?

可以肯定的是,臉書會和中國本土的社交媒體爭奪市場,包括微信。現在,中國微信的活躍用戶已經大約在10億左右了。離"非死不可"的全球市場額接近了。

和國外社交媒體不同的是,中國社交媒體要求實名制,不僅年齡性別等真實,還要你填寫身份證號碼等,還有網絡驗證。這一大數據的安全能否得到保證?

中國吉利公司董事長李書福在參加"2018正和島新年論壇暨新年家宴"時感嘆稱:"我心裏就想,馬化騰(擁有微信平台的騰訊公司總裁)肯定天天在看我們的微信,因為他都可以看的,隨便看,這些問題非常大。"

騰訊公司回應稱 "純屬誤解"。這裏我們也許可以相信,騰訊公司和微信是能保證做到保護用戶隱私的安全性的。

但其它社交媒體呢?怎麼做才能確保各大社交媒體公司的技術或數據部門不出漏子?

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完全否認媒體對它提出的種種指控,強調該公司遵守道德和法律,絶沒有做不道德和違法的事情。

但願所有社交媒體公司都真正能做到這點,不僅在口頭上。否則正常的社會和民主秩序恐怕是要非死不可了。


相關報道


from 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3490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