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撰文称日本金融霸权的崛起已经走到头的Smith表示,“中国今时显露的弱点与日本(当年)极其相似,但无人认同我的观点。不过,1990年的时候也没有人认同我的看法,至少我已经对过一次了。”
现为纽约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的Smith称,中国存在的风险:坏账、股市高估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并给脆弱的金融系统造成压力。这些都与造成日本衰落的条件相似。进一步的相似之处在于人口老龄化以及养老金和医保支出带来的负担。
他还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很可能得以避免日本式的长期停滞,但一次重大的危机可能会暴露中国经济中那些尚不明显的弱点。
Smith上周接受新闻社采访时表示:
如今大部分人都在谈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21世纪的超级强国。我的看法是,中国的结局可能会和日本一样。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将成超级强国”但未成之国。
中国之崛起
在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城市化的推动下,经历了三十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终于在2010年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预测者认为,中国最终将在GDP总量上超过美国。然而,以人均GDP等其他指标衡量,中国还远远落后于美国。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人均GDP水平仅日本在1960年时的1/2。更加乐观的观察家们则说,这意味着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空间还很大。
曾就职世界银行的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Louis Kuijs告诉: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和九十年代的日本的关键差异在于中国的发展阶段要低很多。
尽管如此,中国的发展在近些年遭遇了诸多挑战。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创近二十四年新低。
华尔街见闻曾援引麦肯锡的报告介绍过,截至2014年中期,中国的债务负担巨大。包括政府债务、银行债务、公司债务和家庭债务在内,中国债务总量占到GDP的282%。这不仅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高于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现年76岁的Smith表示:
由于存在大量的谎报以及在真实结果出来后会暴露许多弱点,中国金融结构十分脆弱。我不知道真实结果何时会出来,但是当它出来时会带来后果,带走世界对中国的一大部分信心。
人们说潮来时水涨船高,潮去时满地岩沙。当年日本也暴露出了很多人们没有料到的问题。
这位前高盛高管并没有不存在瑕疵的预测记录,也不是唯一一个预判了日本衰退的人。
然而,他在1990年10月对日本经济的预判不可谓没有先见之明。那一年日本股市大跌,他认为日本房地产泡沫也要破裂。
在《纽时》的专栏上,他表示日本制造业将向海外转移,日本银行业将在房地产贷款上蒙受巨大损失。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 2015/03/03 -- 《金融时报》无需高估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3/03 -- 《巴伦周刊》中国降息对刺激经济增长有效吗?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3/03 -- 《华尔街日报》中国降息重新点燃经济之忧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2/25 -- 《金融时报》中国也将成为债瘾受害者?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5/02/04 -- 《金融时报》“建太多”、“借太多”困扰中国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4/14 -- 中国经济步步惊心:经济数据不佳,国债发行一年来首次遇冷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4/03/21 -- 大摩:中国将迎来“明斯基时刻” 经济增长或降至5%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3/10/09 -- 如果美债违约……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2/08/09 -- 陶冬:中国经济存在两大结构性问题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 2010/05/09 -- 子玉:二次探底的深度 ( 镜像链接: 亚马逊镜像 | 谷歌镜像 )
from 墙外楼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8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