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2 解放日报
地方债数量不小,需要挤水。
据路透社2月25日报道,两位消息人士透露,发改委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的几点意见》文件,规范企业债的偿债保障措施,强调不能新增政府债务;企业与政府签订的BT协议收入,以及政府指定红线图内土地的未来出让收入返还,都暂不能作为偿债来源,并从今日起执行。
地方债比预想得要多。2月14日,
《经济观察报》报道,地方政府没有等来地方债务甄别截止期后的存量债务结果,等来的是财政部一纸重新上报的通知,认为在上报存量债务时有一些地方存在债务
数据错报、虚报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所长温来成表示,“地方政府在债务甄别过程中,对直接偿还责任的认定量还是比较
大,比之前公布的直接债务数据增长了20%以上。”
调查动真格,从理性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希望上报债务是个洗澡过程,以免出现各种后遗症,如债务处置不力的责任,未来债务容量不足导致资金断流的风险,模糊地带债务无人兜底等,一次大澡把债务洗个干净,可以为日后举债留出空间。
目前存量地方债申报热情如此高涨,恐怕有关部门始料未及。债务摸底三个目的,一是厘清企业债与地方政府债的边界,以免政府办企业,财政上一团乱麻;二是了解真实的地方债存量,为消化存量债提供手段;三是从制度上为地方债定性,解决地方债务归属、偿还等本质问题。这很有可能是乐观主义的幻想,由于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一次债务剥离总是伴随着更多债务的产生,解决债务的手段总是难以跟上债务的产生步伐,但改革总比不改革好。
远水解不了近渴,近渴就是如何应付庞大的债务。去年12月8日“穆迪2015年信用研讨会”上,穆迪预计2015年中国将有约2.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到期。兴业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高群山表示,测算2014年债务利息支出在新增社会融资中的总占比达到53%左右。
有几种方式解决困境,严格预算与市场化并举是主线,继续模糊政府与市场边界等而下之。剥离拥有长期现金流可以覆盖成本费用的项目,出售
部分资产以民营企业高效方式进行运作,局部市场化是解决一部分债务难题的办法。借新还旧债务展期是掩盖债务困境的主流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吸引民
间资金进入有赢利模式的项目,但主动权在民资而不在政府手上。由中央政府兜底一次性以铸币税转嫁的方式解决,存在巨大的政府信用损失风险。
有一种方法在国企改革与地方债处理过程中显山露水,就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效仿当时四大行的改革模式剥离坏帐,注资上市。去年12月9日《证券时报》报道,去年前后两批共1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获银监会备案,多个省市筹备申请。一些地方不仅没有把资产管理公司当作建立预算制度、清理坏帐的良机,反而扶持这些AMC公司成为大型金控公司,如此一来,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成为中央机构、地方机构以及权贵机构的天下。
这不是解决地方债的好办法,而是扩大政府权力的借口,以与过去拥有制造债务相同理念的一群人,来解决目前的债务,继续混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权力之手深入资本货币市场,未来风险更大。
此次清理地方债务,不能偏离原有航道,即划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预算法》的范围内严格行事。
from 叶檀的博客 http://yetanblog.blog.163.com/blog/static/7566974020152491621780